南岸 双管齐下促更新 城乡旧貌换新颜
第016版:奋进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在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南岸 双管齐下促更新 城乡旧貌换新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岸 双管齐下促更新 城乡旧貌换新颜

  南岸城区风貌

  雅巴洞江滩公园 摄/郭旭

  便民停车场 摄/郭旭

  2021年,城市更新行动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我市也在第一时间出台《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配套执行。

  南岸区深入解读城市更新战略,从百姓切身利益出发,以城市美学为重点元素,加快建设山水人文都市区、智慧创新生态城。重点通过建设、管理的“两手抓”重塑城市风貌形象,营造和谐人居环境,展现城市人文风采,提振城市发展活力。

  城市更新 展现山水人文都市魅力

  如果把时间的指针拨到1000年以后,一定会有后人面对南岸雅巴洞江滩公园江滩上这栩栩如生的石刻古迹发出啧啧赞叹——各色“鱼”“龟”“蛇”“蛙”或畅游于浅水,或隐匿于岩缝,或龟缩于石臼……这不啻是长江边的又一座“白鹤梁”!

  2022年岁末,以长江水生物为主题的精美石刻规模,还在大足石刻工匠团队的巧手下不断壮大。作为雅巴洞江滩公园精心打造的网红景点,雅巴洞江滩公园江滩石刻总量将在年底完工后,增至60处,约8000平方米。

  山城长江南滨,试图赶在新年前“上新”的,还有重庆开埠文化遗址公园和“重庆人家·下浩里”风景街。

  重庆开埠文化遗址公园是全市2020年、2021年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紧扣“山水与城市的对话、历史与现代的碰撞、生态与发展的互融”理念。公园主体包括博物馆、公园、慢享街三大板块,将保护修缮立德乐洋行旧址群等8处文物保护建筑、2处优秀历史建筑,复建及新建7栋建筑。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重庆重要的开放窗口,充分彰显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重庆人家·下浩里”位于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有机融合了当下独特、有趣的文化艺术内容及新消费品牌,并将之置入溪水步道旁、山林茶肆间、文保建筑前,让游客在历史碎片中见微知著,感受南岸深刻的人文肌理。

  有别于其它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重庆人家·下浩里”并非单纯的现代商业堆砌,而是将从容地吸纳“新一代下浩人”,让他们的生活与下浩的历史有机相融,互促共生。

  和雅巴洞江滩公园、重庆开埠文化遗址公园以及“重庆人家·下浩里”一样,今年7月建成开放的“铜元之光”城市阳台,也把南岸山水人文都市区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开放后迅速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

  “铜元之光”城市阳台位于南岸区铜元局双峰山,近苏家坝立交,向北直面菜园坝长江大桥,是南岸区轨道铜元局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大小两个圆环景观廊道和连接轨道铜元局站的慢行系统组成,与轨道铜元局站的落差近100米。站上廊道,近可观苏家坝立交“魔幻奇景”,远可眺菜园坝长江大桥及渝中半岛的城市风光和无敌江景。

  在轨道铜元局站步行便捷性提升中,南岸结合“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山城步道建设、轨道提质增效、人行过街设施建设打造出“铜元之光”,串联起轨道铜元局站与周边居民区,缩短步行距离近1公里,节约步行时间20分钟。在解决融侨片区数万居民轨道出行需求的同时,也打造出一座展现山水人文都市魅力的绝佳平台。

  整治小区 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抢在年底前完工的,不仅是大量的公共项目。历经一年多的改造,龙门浩街道龙门路片区和花园路街道团圆堡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于国庆前后相继完工。

  龙门路片区房屋多建于上世纪90年代,各类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建筑结构老化、外立面破损、屋面渗漏、管线杂乱、排水堵塞等问题十分突出,屋顶乱搭乱建严重影响住用和消防安全,片区内基本没有居民公共活动场地。

  2021年,南岸启动龙门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共计改造房屋52栋、面积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229户。

  在修缮房屋、消除隐患、补齐功能的基础上,南岸充分挖掘龙门浩历史文脉,增添特色文创景观,精心打造公共空间。结合长江索道景区,打造文旅艺术街,让居民家园更有颜值、社区生活更有品味,游客体验更为丰富。同时,建设智慧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全域事件一门受理、一体派单、联合处置、实时追溯和闭环问效的服务体系,实现管理服务同步提升。

  通过改造,已吸引社会投资约2500余万元,开设酒店、咖啡馆、烤肉店、奶茶店等网红打卡门店20余家,社区商业业态实现迭代升级。彩色的旋转楼梯、卡通娃娃机、童年记忆壁画墙等深受居民、游客,特别是年轻朋友的喜爱。龙门浩片区成为新晋网红旅游打卡地。

  历史更久远的团圆堡片区始建于1988年,有住户1492户、居民5000余人。改造中,投资150余万元,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地下、地面与立体停车设施三线并行的改造,新增停车位200余个,极大地改善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在该片区的原川仪厂家属区修建车行道500余米,让车辆能够到达每栋楼下,为居民的出行、生活提供了方便。

  建立消防管网3000余米、增加消防栓等设施60余处,同时在小区建立了车行道小循环,解决车辆通行和消防车进入问题。提升了小区消防能力,保障了小区居民安全。

  此外,小区还新设了社区食堂。年满60岁的居民只需花不到300元,就能品尝30顿可口的饭菜,不少老年人每天都前往就餐。

  在南岸,像龙门路和团圆堡一样迎来“逆生长”的老旧小区还有不少。今年,全区计划完工南坪后堡、南山文峰新街等老旧小区改造29个,涉及房屋477栋,面积8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9400户。

  创新引领 智能化触角不断延伸

  打造“三生四宜”山水人文都市区、智慧创新生态城,必须做到双管齐下,建管并重。城市管理中,智能化的触角甚至已经延伸到了垃圾堆。

  位于铜元局街道的花湖汀A区小区,最近添置了6套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这批智能设备集“自动感应开盖、满溢告警、语音播报、智能消杀除臭、桶身到位检测、智能照明、数据统计”等多功能于一体,既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智慧化管理,又提升了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体验感,深受居民欢迎。

  “既保护了环境,还能够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样的垃圾分类我们双手赞成。”花湖汀A区小区居民纷纷表示。

  为帮助居民尽快熟悉这些智能化的设备,社区发展多名垃圾分类党员先锋,进行垃圾分类示范,带动群众踊跃参与垃圾分类。安排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每天在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时段现场开展宣传指导。此外,街道还联合物业及学校开展“垃圾变废为宝”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小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目前小区每日产生垃圾量2.5吨左右,分出厨余垃圾0.7吨左右,分出率达30%,通过物业二次分拣达到60%左右。

  今年以来,南岸致力于设施设备智能化、力量资源整合化、群众参与全民化、执法监管常态化、收运链条一体化“五化”,持续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除了在社区推行智能化的垃圾分类,南岸还在结合城市网格化管理,融合云计算、移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全面推进建筑垃圾智能监管。

  南岸的建筑垃圾智能监管系统,以机动车交通信息卡作为车辆身份鉴别的依据,通过在消纳场、填埋场、重要建筑工地、运渣车辆途经道路部署前端采集设备对车辆身份、轨迹进行识别,让运渣车辆运行路线、建筑工地(消纳场)出入口处于精准监督之下,为追本溯源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该系统构建的南岸区建筑垃圾智慧监管平台,建立了包括运渣监管基础信息档案库、运渣车轨迹预警、实时视频巡查等,实现对南岸区建筑垃圾的智慧化监管,大力提升了执法效能和监管水平。后续将在此基础上逐步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建筑垃圾治理工作的全域性和智能化。

  科技植入 倾力打造“智慧新城管”

  日趋智能的垃圾处置和智能监管,凸显着南岸“智慧新城管”建设的纵深推进。南岸以智慧创新为引领,以“智慧新城管”建设为抓手,打造具有精细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特点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从主要依靠人力,向主要依靠智能转变。

  家住铜元局街道融侨云满庭小区的张女士是个热心人,遇到城市管理问题,她总喜欢代表居民“理论理论”。自从不久前下载了南岸区“智慧城管”APP,她“管闲事”的劲头更足了——路遇“不平”,她便会立即拿出手机拍照上传。“我只管上传,后面的事情自然有人处理。”她说。

  张女士口中“后面的事情”,交给了区城市管理局建设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市政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为业务指导系统,共同搭建了“1+4+N”的城市管理基础框架,在统一的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及交换,推动南岸区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变。

  建设的17个街镇板块数字城管分中心建设,接入54个处置单位,实现多部门协同处理,做到“重心下沉”,实现区、街(镇)、责任部门三级流转处置机制,让城市管理问题从“信息采集、案件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处理反馈、核查结案和绩效考核”的闭环管理,让城管管理处置更高效。

  建设的智慧执法系统实现了执法案件从立案启动、调查取证、法制审核、处罚决定、送达执行、罚款缴纳线上“一网通办”,对一线执法人员现场执法过程及结果进行全流程监督,确保了执法案件办理高效快捷,处置结果公平、公正、公开。正如花园路街道执法大队工作人员评价:“以往查处占道停车时需要手写文书,花费时间较长,既繁琐又容易与执法相对人发生矛盾。智慧执法系统运行后只需一部手持设备即可全网办理,实现执法案件处罚更加便利化、法治化、高效化。”

  此外,南岸区智慧新城管通过建设全要素感知监测,实现“一网统览”。利用150路城市管理专用摄像头及公安共享的视频监控资源,打造了一张全天候城市管理智能监测网。智能抓拍系统将城市管理问题自动抓拍后,上传到指挥协调系统进行案件处置,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现、快速派遣、快速处置。

  建设389个专项监管摄像头对公厕、垃圾站、人行道、边坡、古树名木等进行实时监管,1398个物联网感知设备实现环境监测、危险源气体监测、桥梁安全监测的安全预警。通过“12319市民”热线、“南岸智慧城管”公众号或支付宝“理想家园”小程序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实现群众对城市管理的共治共享。

  王彩艳 杨敏 彭光灿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岸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