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经开区风貌 |
从最初的“重庆向北”到近两年来的“重庆向西”,重庆中心城区发展热点板块出现了明显变化。如今,随着东部槽谷一体化发展正在抓紧进行前期规划工作,一个新的热点板块呼之欲出。
作为重庆“十四五”规划明确的7大跨区域合作平台之一,未来的东部槽谷一体化发展有望快速崛起,引领示范作用初步显现,这将给处于重庆东部槽谷区域腹地的重庆经开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作为重庆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中国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国家级经开区,重庆经开区有没有做好抢抓这一新机遇的准备呢?
“经过多年来不懈努力,重庆经开区在产业发展、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我们有信心抓住东部槽谷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基础好——初步形成“3+2”产业格局
走进位于重庆经开区的重庆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美的制冷”),一栋栋风格统一的厂房里,数条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
其中一条今年下半年新投用的自动化生产线上,自动化贯穿了物料运输、产品生产、成品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20多台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工人有条不紊地操控下正忙着干活儿。
“此条自动化生产线设备联机实现100%、生产自动化率达60%以上,可有效减轻一线人员工作强度、节约生产成本约60%,将成为公司今年冲刺全年700多万套空调产能目标的重要助力。”重庆美的制冷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重庆美的制冷是美的集团家用空调事业部全国七大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空调产业基地。2021年,该公司营收达202亿元,占南岸区、重庆经开区空调产业链总产值的55%左右。
不仅如此,在重庆美的制冷的带动下,重庆经开区还引进培育了包括15家规上企业在内的配套企业18家,形成了空调产业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坚持“制造业强区、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培育优质企业、激发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等举措,聚链成群,推动培育“3+2”产业——以智能终端、节能环保、软件信息服务为代表的3个1000亿级支柱产业,以汽车电子、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为代表的2个500亿级特色产业。
重庆美的制冷的案例就是重庆经开区推动形成智能终端支柱产业的缩影。
在节能环保支柱产业方面,重庆经开区已形成氢能源装备、环保设备制造、节能装备制造并驾齐驱的格局。目前,区内的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催化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达环保”)已发展成为环保设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全区已初步构建起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等氢能设备及产品研发和检测服务的氢能产业链条。
软件信息服务支柱产业方面,2010年落户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已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之一;2021年9月开园的重庆软件园,已聚集清华紫光、科大讯飞、高通、中科创达等重点企业,形成了一定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聚集发展效应。
汽车电子特色产业方面,重庆经开区拥有应急装备智能制造行业领军者——重庆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自动驾驶产业链上游的电子元件基础以及软件产业基础。目前,正围绕全市汽车产业配套,加快引培相关企业,重点发展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载域控制器三大细分产业。
医药及医疗器械特色产业方面,重庆经开区拥有辐射西部乃至全国的南坪医药市场,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九州通医药等医药商贸龙头企业区域总部,桐君阁药厂、科瑞制药集团等百年老字号企业,陪都药业、莱美制药等重点企业,以及重庆康洲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等健康产业数据服务商,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重庆经开区已初步形成‘3+2’产业布局及‘低碳绿色’‘智慧创新’‘软硬结合’的产业优势。”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为该区抢占重庆东部槽谷区域崛起带来的发展机遇,奠定了产业基础。
创新成果佳——区内企业连续3年荣获中国专利奖项
2022年7月下旬,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关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授奖的决定》,重庆经开区3家企业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奖数占全市总数的30%。
3家获奖企业分别是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美的制冷、远达环保,获奖专利分别为“一种风机及输风设备”“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耐磨损SCR脱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据悉,此番获奖也是重庆经开区企业连续3年荣获中国专利奖项。其背后凸显的是重庆经开区近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
作为全市高能级科创平台,重庆经开区始终坚持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培育优势创新主体,围绕智能科技、低碳科技、生命科技等领域,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近年来,其陆续谋划建设了广阳湾实验室,创建了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和绿色工程研究中心。目前,正在加快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园、市环科院等一批重点科创项目,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倍增,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另一方面,重庆经开区近年来致力于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园林绿化、绿色服务(咨询服务)等相关领域的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目前,该区正在加快设立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支持中移物联网、重庆诚邦路面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约12.6亿元,年税收贡献7614万元。
为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推进技术创新,重庆经开区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政策十条》《支持绿色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等一系列科技创新补助政策,对符合规定的企业(机构)或项目,最高补助奖励可达1000万元。今年6月,南岸区、重庆经开区启动了2021年度科技创新政策补助(第一批)申报工作,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同时,重庆经开区还主动建立科技创新政策推送机制,完成《科技创新政策摘编》,加强部门横向联动,共同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助力企业把握政策机遇,尽享政策红利。
通过主动服务、创新推送机制等方式,重庆经开区挖掘出了区内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如今年梳理形成了2022年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并通过线上沟通指导、线下走访等方式跟进和掌握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全过程全进度,优化申报服务。
“通过一系列举措,近年来重庆经开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重庆经开区抢抓东部槽谷区域发展机遇夯实了创新基础。”重庆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营商环境优——创业者和企业纷至沓来
在重庆东部槽谷区域发展的新机遇下,优质的营商环境将为重庆经开区招商引资增添吸引力。
日前,重庆经开区正式启动了“质量医生”服务项目——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开设“质量诊所”,聘请“质量医生”,探索助企纾困提质新路径。
据了解,“质量医生”服务项目立足“已病”、着眼“未病”,提供诊所坐诊、上门巡诊和特需急诊3种服务模式,主动收集并协助企业解决在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质量品牌创建等方面的问题。
“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是困扰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创新质量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全科诊疗’服务,以务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重庆经开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
近年来,重庆经开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创多个率先,推动区域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21年10月底,重庆经开区推出了集群注册登记模式,首批10家申请集群注册登记的市场主体拿到营业执照。与传统企业注册“一址一照”不同,集群注册登记模式通过集中托管模式,解决了初创经营者无法提供经营场所证明办理注册的问题。此举让创业者实现了“无址注册”,并可节约创业成本。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开区已累计备案集群注册企业611户,为企业节约创业成本3000余万元。
继集群注册登记模式后,重庆经开区又在2021年开始试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以函代证”审批模式。由此,该区在“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了施工许可阶段审批要件再精简40%,审批时限再压缩70%。
2022年,重庆经开区继续深化集群注册改革,探索建设集群注册备案登记服务平台,将个体工商户纳入集群注册管理。目前,已新建3家集群注册平台,5家集群注册平台聚集市场主体1144户。
此外,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为市场主体提供暖心、贴心服务,助企纾困解难,也是重庆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亮点。
如重庆际艾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重庆经开区首家外资有限合伙投资类企业。今年上半年,为协助该企业尽快落户,重庆经开区在收到其股东公司的设立申请后,迅速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专班,以“企业代理人”的身份积极协调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加快审批进度,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批流程并注册落地。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企业纷至沓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新设市场主体1773户,同比增长0.40%,在疫情下仍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企业1062户,同比增长8.37%。
数读重庆经开区发展成果>>>
经济发展
2022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9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市第3。
产业发展
2022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49%。
创新成果
2022年上半年,新增科技型企业65户,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个、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家。
截至上半年,全区科技型企业总量总量达1899户,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208家,市级以上孵化平台达24家。
营商环境
“十三五”以来,创新16项改革举措,精简54项行政审批事项,企业设立登记时间、投资项目审批基本实现重庆市最快。
上半年,重庆经开区共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1.9万件,收到企业群众“好差评”评价数据8504条,满意率100%。
2022年上半年,重庆经开区新设市场主体1773户,同比增长0.40%,在疫情下仍实现了正增长。其中,企业1062户,同比增长8.37%。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重庆经开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