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 紧盯留守儿童关爱小切口 做实家庭教育互助大文章
第004版:喜迎党的二十大 文明实践润巴渝——重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主题报道·丰都篇
上一版 下一版 
丰都 紧盯留守儿童关爱小切口 做实家庭教育互助大文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丰都 紧盯留守儿童关爱小切口 做实家庭教育互助大文章
建立“40+30+N”志愿服务体系 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模式

  2022年关爱栗子乡留守儿童庆“六一”活动

  名山街道家庭教育互助会开设剪纸技艺传承课程

  消防知识进家庭教育互助课堂

  巾帼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做益智拼图游戏

  每逢周末,栗子乡文化广场都会变成孩子们的欢乐海洋。沉浸在“栗米阳光”家庭教育互助会轮番开展的主持知识学习、益智类游戏、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等美语、美慧、美心、美艺“四美”活动中,孩子们因为互动参与、内心喜欢而发出阵阵欢声笑语。

  “最初成立教育互助会是为了解决家庭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缺位。”丰都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底,丰都县创新提出了家庭教育互助概念,率先在栗子乡展开试点,动员社会力量和资源利用留守儿童周末、寒暑假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互助活动。

  如今,通过激发干部群众力量建立“40+30+N”志愿服务体系,强化资金筹集、评估考核等多项机制保障,全县已经组建家庭教育互助会40个,入会会员42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2400余名,覆盖家庭3100余个。

  “从解决一个痛点、提出一个概念,到创新一种模式、实施一套机制,再到形成品牌特色,丰都始终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家庭教育互助结合起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丰都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

  解决一个痛点 关注留守儿童提升基层治理

  丰都既是人口大县,有户籍人口85万人,也是劳务输出大县,有近26.5万人外出务工群体、1.4万名留守儿童。很多留守家庭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留守儿童失管脱管已经成为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一痛点,2021年底以来,丰都坚持“基层治理的对象是社会,社会的最小细胞是家庭,家庭的中心是孩子”的理念,创新提出了家庭教育互助概念,集中精力办好家庭教育互助会,常态开展教育互助活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脱管失管等问题。

  “打造家庭教育共同体,不仅可以让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还能够发挥家庭兜底功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丰都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丰都县按照“党建为魂、家庭为根、组织为本”的治理理念,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比如,印发《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等系列文件,成立全县家庭教育互助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领导小组统筹管理下,组建“县级家庭教育互助联合会指导协调+乡镇(街道)家庭教育互助会组织实施+村(社区)家庭教育互助点有效补充”工作体系,负责制度建设、课程设计、项目实施、群众组织等工作。

  今年6月18日,全县召开“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现场推进会,家庭教育互助工作在全县铺开,逐步实现了30个乡镇(街道)活动全覆盖。

  创新一种模式 坚持群众主体鼓励志愿互助

  近年来,丰都县提出加快构建“快感知、有法度、能生长”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一支强有力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激发群众自主性、发挥家庭教育互助志愿服务力量的关键。

  今年6月,丰都县先后制定了《丰都县家庭教育互助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方案》《丰都县家庭教育互助志愿服务队伍管理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开展“家庭教育互助志愿服务”的队伍建设、志愿者管理、志愿服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目前,丰都县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全县家庭教育互助志愿者协会。同时,在县级层面,立足支持青少年全面发展目标,建成40支1812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家庭教育互助补充力量;在乡镇(街道)层面,以机关干部、学校教师、医护人员等为主体力量,建成30支708人的家庭教育互助志愿服务分队;在村(社区)层面,以村社干部、驻村工作队、村官、乡贤、返乡大学生等为主体力量,建成若干支家庭教育互助志愿服务小队,最终形成“40+30+N”的志愿服务体系。

  9月21日,丰都县家庭教育互助志愿者协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大会暨家庭教育互助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明确,在未来3年内,全县家庭教育互助志愿者力争达到1万人左右,基本满足家庭教育互助各方面需求。

  为了进一步坚持群众主体,丰都积极推动村(社区)设置家庭教育互助会(点),发动村(社区)在家监护人加入互助会(点),并在互助会(点)中建立功能型党组织,由党员家长担任互助会(点)党组织书记、会长。

  同时,打通基层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道德讲堂、梦想课堂、青年之家·城乡社区市民学校、村(社区)社会工作室等场地,用好用活场地、器材、书目等资源,打造家庭教育互助“第一阵地”。开发原有村级小学、教学点等闲置资源,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对原有校舍功能进行修复、完善,打造家庭教育互助“第二阵地”。对于远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不具备开发闲置校舍资源的情况,择优选择党员户、模范户作为“互助中心户”,以方便留守儿童就近就便就学,作为解决家庭教育互助场地的有益补充。

  实施一套机制 以三项机制保障常态化运行

  高家镇汶溪社区龙眼、蔬菜、柑橘等产业发展优势明显,每年有集体经济收入分红20万元。今年,为了搞好家庭教育互助工作,社区拿出10万元,并积极争取县级相关部门、社会爱心企业支持,共筹集经费50万元修建“爱心餐厅”,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如果说打造志愿服务体系解决了人力来源问题,资金从哪里来、如何评估工作质量、如何实施激励举措则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制予以规范明确,以保障家庭教育互助常态化运行。”丰都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全县已经建立起资金筹集机制、跟踪评价机制、嘉许激励机制。

  在建立资金筹集机制方面,丰都县统筹县级公共服务资源重点向基层家庭教育互助会倾斜,采取县级保障、乡镇自筹、社会捐助等方式予以资金保障。比如,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文明实践专项基金,由县财政注入30万元作为基金启动资金,同时在“3·5”学雷锋日、“9·9”公益日等时间节点线上线下开展社会公开募集;各乡镇(街道)对家庭教育互助会补助启动经费3万元至5万元不等,为活动开展、项目实施、评优树模等工作提供保障。

  在建立跟踪评价机制方面,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检查,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对家庭教育互助工作开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估。各乡镇(街道)家庭教育互助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考评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社会治理测评,并与领导班子目标绩效考核、领导干部个人实绩考核挂钩,推动家庭教育互助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建立嘉许激励机制方面,通过印发《丰都县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办法(试行)》,积极探索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制度,明确志愿者星级认定、保险购买、评优评先、优惠公共服务等礼遇,并开展年度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

  形成品牌特色 制定需求清单精准设计课程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在一些薄片材料上制作工艺品,这是早在纸张出现以前就开始流行起来的……”今年6月,名山街道开办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打造以“叶脉画”“瓢画”“剪纸艺术”等非遗传承为主的兴趣培养课程体系。

  在高家镇汶溪社区的家庭教育互助点,则开设了以绘画、书法为主的兴趣课,以“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实践课,以“小小演说家”为主的表达课,让青少年“同乐同进步”。

  “不同的家庭教育互助会(点)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丰都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教育活动都遵循“双减”政策要求,坚持“活动为主、课程为辅,技能为主、知识为辅,关爱为主、教育为辅”,实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持续培育和影响,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

  为了精准化设计课程,丰都县制定了“青少年需求清单”,摸清底数、了解需求、掌握情况,通过座谈会、电话联系、入户调查等方式,了解孩子之所需、家长之所盼,让课程走进家长和孩子的心坎,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比如,栗子乡在互助会设立“心愿墙”,征集到的青少年“微心愿”通过市人大机关党组织帮助基本得到实现,互助会各类爱心捐赠而来的桌椅、图书、空调等让青少年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目前,丰都县通过整合宣传、司法、环保、文旅等县级相关部门力量和资源,开设理想信念教育、非遗传习、科普知识、篮球、跆拳道、国学等综合性课程40门。家庭教育互助正逐步发展成为丰都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亮点品牌。

  张亚飞 刘钦 孔德虎 图片由丰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