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要沿树冠的滴水线挖两条沟,然后撒些农家肥做底肥……”10月8日,云阳县蔈草镇长岭社区,邓代峰正在梨园里手把手培训果农为梨树撒播底肥。
36岁的邓代峰是长岭社区本土人才,也是社区特聘农技员。在他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全村800亩投产的梨园今年产量达2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
“产业振兴,核心在技术支撑。”云阳县农业科技培训中心主任彭敏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全县共特聘像邓代峰一样的农技员75人,他们坚守在产业村,宣传“三农”政策、开展技术指导、带领群众科学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出一条群众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村民增收可持续的产业发展路径。
近年来,云阳县深入开展农业产业振兴三年攻坚行动,做大做强水果、中药材、调味品、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等五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其中柑橘32.7万亩、中药材10.1万亩,为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产业基础。
早在2013年,长岭社区就发展了1000亩梨树,但快三年了也没发展起来。2016年,作为本土人才,邓代峰回到社区,见群众发展梨产业积极性不高,管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他自己便流转20多亩土地试验示范种植梨树,打算带领村民把梨树产业发展起来。
“产业发展起来了,但技术支撑不足,像长岭社区梨产业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彭敏称,从2017年开始,云阳县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围绕培训“万名技术骨干”目标,持续开展分层分类农业技术培训,优选30-60名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到浙江、上海、山东等农业发达省市参观学习;优选30-60名高级农村实用人才,委托涉农院校培训相关产业技术;在中高级农村人才中遴选200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新型经营主体分专业开展理论+实践的培训;针对初中级农村实用人才,加强操作层面的培训。
为提高产业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和及时性,从2018年开始,云阳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刚毕业大学生、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服务全县产业村的发展,邓代峰就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每个特聘农技员每月在指定的区域技术指导时间不低于5天,全年技术服务对象不低于250人次,带动服务对象栽培管理作物长势、产量、品质等明显变好。服务期结束,群众满意度在85%以上,每位特聘农技员将获得4000元的奖励。
“他手把手教技术,我就大胆地种!”过去,村民陈中华只种了3亩梨树。在邓代峰的技术指导下,陈中华的梨树种植面积扩大到20亩。他告诉记者,“今年7亩梨树卖了1.3万元,我越来越有干劲儿。”
现在,邓代峰不但指导村民管护梨树,还牵头运营社区合作社,兜底销售村民们的梨子。
在云阳县养鹿镇新禾村,柑橘特聘农技员向世祥指导本村76户种植户精心管护550亩柑橘园,解决了晚熟柑橘越冬保果、整形修剪等技术问题。
盘龙街道古桑村特聘农技员毛海波,不但解决了全村2000亩柑橘树病害问题,还成长为柑橘修剪培训老师,组建起60余人的专业修剪队伍,让当地果农吃上了“技术饭”。
“群众满意度高、服务效果好。”云阳县农业农村委负责人称,通过多年试点,特聘农技员解决了实用技术落地难的问题,弥补了基层农技干部不足的短板,成为乡村产业振兴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