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圆安居梦 暖百姓心农文旅融合 古村寨焕发新生机节日期间花鸟市场人气旺图片新闻渝昆高铁开始无砟轨道施工
第001版:要闻
 下一版 
亲历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
圆安居梦 暖百姓心
农文旅融合 古村寨焕发新生机
节日期间花鸟市场人气旺
图片新闻
渝昆高铁开始无砟轨道施工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0 月 0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区县看发展13
酉阳
农文旅融合 古村寨焕发新生机

本报记者 陈维灯

  俯瞰酉阳酉水河镇河湾村。特约摄影 冉川/视觉重庆

  靠山面水、绿树成荫、吊脚楼成群……

  秋分时节,秋风带来一场秋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在秋雨里迷蒙成一幅山水画。

  有着600余年历史的河湾村,分布在酉水河东西两岸,是酉阳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码头之一。贸易往来带动村落发展,土家子孙在此世代繁衍,河湾村也成为土家文化重要的汇聚地和传承区。

  “鱼住滩,人住湾”,山坡耕种,河里捕鱼,河湾村村民祖祖辈辈过着半农半渔的生活。

  得益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加上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的河湾村不仅被誉为“最美土家山寨”,更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在酉阳,河湾村的蝶变并非个案。

  蕴含浓浓土家风情的千年古村落、国内罕见的金丝楠木古树群、悠扬欢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酉阳摆手舞……行走酉阳乡间,随处都能感受到生态、人文的印记,农文旅融合形成的生活美学,让古村寨焕发出无限新生机。

  “4+1”抱团发展

  何家岩村做大乡村旅游业

  背篓、铧口……一件件传统生产、生活用具被画上居民房墙;《美好攀升》《荧光》《传来的都是好消息》等雕塑作品伫立在村里……

  秋雨淅淅沥沥,走进花田乡何家岩村,淳朴浓郁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层层叠叠的稻田绵延不绝;远处青山起伏,吊脚楼高低错落;吊脚楼下,村民们正兴致勃勃地谈着入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前景;农家乐里,游客们欢声笑语……

  近年来,何家岩村充分利用梯田古寨、星空草原、土苗故事等优势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目前,何家岩村已开办农家乐21户,安装景观水车4个,修建观景台5个、玻璃栈道1个、悬崖风雨廊桥1座。

  2021年,何家岩村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万元。

  今年7月,花田乡在何家岩村召开了“相聚花田,共话发展”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群众大会,花田乡将以“4+1”即“村集体经济+国企+经营主体+农户+产业”的模式抱团发展乡村旅游业。

  “以前我们农家乐都是自己招揽游客,以自主经营为主,经营理念和餐饮理念落后。”何家岩村民何洪东说,现在,通过乡党委、政府出谋划策,整合现有农家乐资源,与村民一起开院坝会、座谈会,大家思想上有了转变,也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目前,已经有21户农户向村集体递交了入股申请书,愿意至少投入10万元入股村集体经济,并将自己闲置的房屋出租给村集体经营。

  花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村民入股后,既可享受6%的利润分红,同时解决一户一人的就业和基本五险,自家的房屋出租给村集体经营还能收到租金。“未来,农家乐提档升级后,将会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能力,村民收入也会持续增加。”

  生态、人文资源成“宝贝”

  内口村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

  在酉阳,越来越多的生态、人文资源成为招徕游客的“宝贝”。两罾乡内口村楠木湾方圆一公里之地,分布着1000多株金丝楠木,内口村因此被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千年金丝楠第一村”的称号。

  不仅如此,内口村还有着“全国文明村镇”“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楹联文化村寨”等称号。

  酉阳在加强金丝楠木群落和村民楹联文化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组建民宿联营合作社,带动15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最多一天可以接待20桌客人,这样的日子有奔头!”50多岁的村民冉华龙告诉记者,自己曾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如今他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还腾出了5个标间接待游客,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走进内口村,青石块砌墙、木质花格窗,屋舍错落有致,院落修葺一新,千年金丝楠木群静诉岁月沧桑,民俗风情、非遗文化……在内口村楠木湾的半山腰上,一栋栋以当地特色民居为基础打造的酉阳楠木湾巴渝民宿,格外引人注目。

  “在外打拼几年后,我们看到家乡建民宿,想到可以一边赚钱一边照顾家人,就在2017年回乡搞乡村旅游。”肖艳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返乡后的她在巴渝民宿担任管理工作,负责统筹安排游客食宿。

  截至目前,内口村累计接待游客17万余人次(其中2021年2.7万人次),带动当地实现旅游增收5100余万元。通过开办农家乐、农产品销售、景区务工等方式,还带动96户村民实现脱贫增收致富。

  两罾乡党委书记吴斌告诉记者,目前两罾乡正在进行楠木景区提升改造,筹备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拟带动全村所有农户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挖掘利用传统文化

  石泉苗寨吃上“旅游饭”

  9月25日,在秋日的细雨中,我们沿着苍岭镇蜿蜒的盘山公路驱车前行。

  阿蓬江畔,群山环绕的石泉苗寨映入眼帘。远远望去,藏在大山深处的座座民居,像极了一群戴着斗笠的汉子,一个挨着一个相依相伴,寨在林中,林在寨上。

  这座明末清初时期形成的村寨,青石板路干净整洁。苗家吊脚楼里,村民和游客欢聚一堂闲话家常,颇有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我们寨子依山而建,分上中下三寨,寨里有8孔山泉,泉水不仅清冽甘甜、四季不干,而且冬暖夏凉。”83岁的石邦惠娓娓道来,因寨子里全是石姓村民,故被称为石泉,石泉苗寨也由此得名。

  近年来,苍岭镇充分挖掘和利用石泉苗寨传统文化,在石泉苗寨发展农家乐15家,新建和修复苗族特色建筑20余栋,让山中的苗寨人走上了旅游脱贫致富的道路。

  为了提高古寨“颜值”和“素质”,石泉苗寨创建了“洁美人家”,为留守儿童辅导书法、诗词、礼仪,并通过执行村规民约、加强传统孝道教育、传承农耕文化和苗族文化等,营造信仁、信善、重信的乡风氛围,让文明乡风发扬光大。

  “过去,寨子基础设施落后,又处在大山深处,我们出去难,别人进来也难。”回忆过往,村民石邦玉不无感慨,“这几年,路修到了寨门口,用水用电也方便。不少人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河湾村、何家岩村、内口村、石泉苗寨……如今,在酉阳的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1个国家级传统村落、11个市级传统村落、50个县级传统村落、35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里,传统风貌得到修复,山水田园风光得到良好保护,人居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为酉阳发展生态产业、乡村旅游,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域桃花源”注入新的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