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为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财政保障制度三方面发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时隔74年 父子再“相见”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整治网络谣言重庆—仁川射箭友谊赛举行
第01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坚决防止“一刀切”和层层加码
为市场主体纾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财政保障制度
三方面发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时隔74年 父子再“相见”
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整治网络谣言
重庆—仁川射箭友谊赛举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隔74年 父子再“相见”
红岩烈士陈邦文之子终于看到父亲的“照片”
本报记者 张莎 实习生 王凯

  9月29日,垫江县普顺镇,肖像复原小组将制作好的陈邦文烈士肖像送到烈士儿子陈家志家里。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他是垫江籍红岩烈士,在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41岁。然而,由于没发现烈士照片,数十年过去了,世人仍不知道他的模样。

  时间会流逝,记忆永留存。9月29日,烈士纪念日前一天,垫江县“让烈士回家”陈邦文烈士肖像复原小组,将陈邦文烈士素描画送到他83岁的儿子陈家志家中。看着画像,老人哭了:“等了74年,我终于又见到了爸爸。”

  这幅肖像的交接,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投递,让那个曾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的名字“落叶归根”。

  寻访

  主导此次烈士肖像复原的垫江县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事情起因是在2021年,“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走进垫江,垫江县委党史研究室党史科科长董长芳发现,垫江籍五名红岩烈士中,只有陈邦文烈士的头像是空白。

  “当烈士不再是一个名字或一段简介,而是以他们的面孔出现在我们面前,那份铭记会变得更加深刻。”董长芳提出建议。

  2021年11月,垫江县委宣传部展开了对陈邦文烈士肖像的复原工作,由垫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方主笔,由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8人复原小组,共同收集资料。

  “我们查阅了大量党史资料,陈邦文的事迹在《桂溪星火》《英烈人物》中均有记载,但都没有找到关于他的任何照片。”复原小组成员周小丽说。

  没有照片,让烈士肖像复原工作一度陷入窘境。

  “在有关资料中没有找到一张有关陈邦文烈士的图片,令我心里非常忐忑。因为没有照片作为参考,完全凭想象作画,很可能无法完成这项工作。”主笔陈方“压力山大”。

  复原工作陷入僵局后,大家又想到了从陈邦文烈士出生地寻找线索的办法,希望找到见过烈士、熟悉烈士的人,通过他们口述获取烈士相貌的线索。

  根据史料记载,陈邦文是垫江县周嘉镇人,“然而,我们在周嘉镇几番打探,发现根本没有熟悉他的人,大家甚至怀疑是不是书中记载有误。”周小丽说。

  转机

  根据史料找不到有关陈邦文烈士故人的信息,复原小组遂调整方向,到垫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查阅资料。这一调整很快迎来重大突破——原来,陈邦文烈士的儿子陈家志是垫江县普顺镇人,目前依然居住在镇里。

  在普顺镇磨滩村八组,复原小组顺利找到了陈家志。老人听说这群人是来为自己父亲复原肖像的,很是感动。

  “我父亲在1948年被抓,直到牺牲,都没有给家里人留下一张肖像。”陈家志说,74年前,他和父亲分开时还是个八九岁的孩童。多年来,他始终有一个心愿,希望能有一张父亲的照片,供子孙们瞻仰、凭吊。

  “对烈士家属来说,画得越像,他们越能从情感上接受。”陈方迫不及待动笔。

  “脸型方正、短发、浓眉大眼、鼻子挺而宽,留着胡子,平时多穿长衫……”根据陈家志对父亲只言片语的回忆,陈方用铅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又在老人指导下逐步修改——

  “脸再宽一点”“头发再短一些”“右眼比左眼大一点”“鼻子再宽点”“下嘴皮要再厚些”“胡子比较浅、不深”……

  毕竟已和父亲分开70余年,再加上听力受损,老人回忆得比较艰难,有时确认一个细节,就会耗费半天时间。

  在陈方与老人交流过程中,陈邦文的孙子、陈家志的大儿子陈建芝突然搭了一句话:“爸爸常说老三长得像爷爷。”

  “对!对!老三最像我爸爸!”因三儿子陈有芝身在外地,陈家志就让他立即发回一张正面清晰照。

  有了烈士后辈相貌“打底”,陈方底气更足了,再次对肖像进行修饰并深化五官轮廓。

  一笔一画,何止重现眉眼,更是承载思念。陈方下定决心,要用手中的画笔还原烈士面貌,帮助烈士亲属与烈士“相见”,也让那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从历史中走来。

  成画

  陈方作画过程中,复原小组也没闲着——他们找到了陈邦文烈士的表弟卢怀沅老人。

  “70多年过去了,表哥依然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据卢怀沅回忆,年轻时的陈邦文思想进步,嫉恶如仇。在地下活动期间,他信仰坚定,不惧危险,在最困难和条件最差的时候仍然坚持和敌人斗争周旋。

  “他们地下活动的点是在周嘉镇一个民居,那时我不到10岁,表哥大我许多,他经常让我帮忙放哨,每次完了都给我点糖吃。当时和他一起开展地下活动的有3到5人,屋内有打字机、油印机、交通联络地图等。他们经常在屋子里油印,然后摊在板凳上晾干。”

  卢怀沅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对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逮捕镇压,时常有特务来清剿排查,每一次陈邦文都和一起工作的同志迅速收藏好秘密文件资料,分头躲到房屋背后的竹林里,或翻进又黑又臭的猪圈,缩成一团,直到所有特务全部离开之后,才又出来继续工作。

  1948年10月28日,由于汉奸告密,陈邦文和一起参加地下活动的同志被捕,后被送往渣滓洞监狱,直至1949年11月27日牺牲。

  “卢老的讲述,与史料中陈邦文在渣滓洞的狱友们描述的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形象一致。”陈方对烈士进一步加深了认识。他认为,陈邦文烈士是一个非常乐观、敢作敢当、器宇轩昂的人,他的眼神一定是坚毅、有光、清澈的。因此,他在控制画面层次感的同时,特别注意对眼神的描绘。

  通过多次走访、绘制草稿、复盘、揣摩修改细节,陈邦文烈士肖像终于成画。黑白素描画像里,英烈的眼神清澈依然。

  复原工作至此仍没结束。亲眼见过烈士的还有三人健在:陈邦文的儿子陈家志、侄儿陈家修、表弟卢怀沅。复原小组带着最终成像,挨个找他们征求意见。

  当三位老人都说“像得很”,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9月29日,仔细端详着裱好的画像,陈家志怯怯地叫了一声“爸爸”,滚烫的泪水潸然而下。等了一辈子,念了一辈子,83岁的老人又变成了“孩子”,对着父亲的“照片”倾诉着无尽的思念。

  截至记者发稿,垫江县烈士陵园已经将这幅肖像使用在陈邦文烈士事迹宣传栏。这幅肖像,已经成为垫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