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支持率从23%升到90%的秘密聚力“三甲”中医院创建 更好服务百姓健康
第007版:重报深度
上一版 下一版 
居民支持率从23%升到90%的秘密
聚力“三甲”中医院创建 更好服务百姓健康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民支持率从23%升到90%的秘密
——看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如何发挥作用
本报记者 陈钧 王天翊

  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社区党委书记谢兰(左二)和同事、网格员正在聆听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诉求。(摄于2022年2月7日) 本组图片由记者张锦辉摄/视觉重庆

  两江新区邢家桥社区核酸采样点,社区党员正在接受居民咨询。(摄于2022年8月24日)

  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改造后的社区居民家庭。(摄于2019年12月28日)

  9月29日,两江新区人和街道邢家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搭设脚手架,做着开工前的准备。

  “终于要开工了,还有10个月就住‘新’房子了。”“改造完了再修个小公园,安点健身器材,那才安逸……”围观的居民你一言我一语,满心期待。

  8月初,邢家桥社区就即将开工的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工程向居民初次征集意见,居民支持率达到90%。1个多月后,这一数字攀升至98%。

  然而,2018年该社区进行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工程时,却没有这么顺利。初次征集意见,居民支持率仅23%;社区花了一年半,做了大量工作,支持率提高到了90%。

  简福明是二期改造中走街入户宣讲政策、征集意见的志愿者,他的一番话道出了改造支持率大幅跃升的原因:“一期改造效果好,作了示范;社区处处为群众着想,我们信得过。”

  朴素的话语,道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三大作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凝心聚力。

  社区发展的“引航灯”

  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让社区不断“进化”

  墙面漏水,冬天发霉、夏天生虫,上厕所要打伞……这是邢家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工程开工前的真实写照。

  “30多年前,最早的一批‘农转非’居民住了这个小区,周围的人都羡慕。”社区党委书记谢兰介绍,后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里就渐渐变成了老旧小区,“老旧小区也要发展啊,不发展就没有安定富足。”

  然而居民渴望拆迁,不愿改造。为了抓住难得的改造机遇,社区“两委”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上门宣讲、解释改造而不是拆迁的原因,承受埋怨和质疑、化解矛盾,“一户一策”满足居民的诉求……尽管面对重重阻力,社区还是成功推动了改造。

  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室外管网、电线排布整齐,花草绿植扮靓院子;室内窗明几净,卫生间、厨房安上了崭新的面盆、浴霸和抽油烟机。居民们开心满意,称其为“洋房”。

  16栋“旧房”变“洋房”,让邢家桥社区旧貌换新颜。然而不少居民又有了新忧虑:改造后,会不会因为缺乏管护,陷入“新三天、旧三年,一夜回到改造前”的困境?

  “改造只是发展的第一步,我们更需要让社区发展的动力更足。”谢兰回忆到,当时,社区“两委”也在思考,要转变改造时“一把抓”的工作方式,通过引导、组织居民自治,让老旧小区发展更可持续。

  于是,社区“两委”发动辖区党员了解大家对实施居民自治的意愿,根据反馈确定了成立居民自治小组的方案;随后,召开业主大会,通过了方案和人选,以及自治管理的规章制度、自治小组奖惩办法。从此,乱停乱放、乱丢垃圾、张贴“牛皮癣”等行为销声匿迹。

  居民自治的力量固然大,却稍显单一,尤其是要实现社区功能的不断丰富,还需要多方借力,通过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谋发展。

  2021年2月,邢家桥社区与重庆日报共建理论调研基地,成为多方借力的一个契机。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把目光投向邢家桥社区,在为基层治理出谋划策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了解到社区的故事,促成了一次次的携手共建。

  2022年初,社区争取到“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试点机会。在设计专家、高校师生、公益组织的帮助下,30多位居民通过“参与式营建”的方式,共同设计、修建了“和家”生态花园,既美化了环境,又增进了感情,凝聚了共识。

  对这个共商共建的花园,大家格外爱护,10多位居民还组成养护团队,定期参加公益组织开设的施肥、修剪等课程,推动实现社区环境共治共享。

  随后,邢家桥社区又以党支部结对共建的方式,与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两江新区行远小学、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公司、国网重庆市北供电分公司等单位达成合作。如今社区的日常事务有挂职干部、实践学生汇智聚力,就业困难群众有求职帮扶平台,小学生有丰富的家、校、社共育活动,老党员还能通过“两江智慧行”等活动,去创新一线、开放前沿参观学习。

  “真没想到,我们这个小区又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居民陈重徽说,“有的地方旧房改造,明确提出要改成邢家桥社区的样子,我为社区感到骄傲!”

  服务群众的“好帮手”

  “六桥同治”“四色四事” 雪中送炭温暖人心

  “天禾小区楼下门市噪音扰民,社区已上门交涉。”

  “松慧楼业主反映,停电许久一直没来电,已联系电力网格员,检修后恢复供电。”

  ……

  邢家桥社区居委会楼下的一块展板上,居民反映的大小事件件有回音。

  “社区就是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要第一时间感知群众冷暖,当群众的‘好帮手’。”谢兰说,这块展板背后,是社区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摸索出的“四色四事”工作法。

  “四色四事”工作法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分成微事(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小事(社区层面能解决的事)、大事(需街道协调解决的事)、难事(需由区级部门解决的事),分别建立蓝、黄、橙、红四色台账,明确每种类型的轻重缓急,制定不同的基本思路、办理时限和责任人,提高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效率。

  比如,对蓝色的“小事”,由楼栋长、网格员或婆婆调解队解决,实现矛盾不出楼栋;对红色的“难事”,社区则成立由“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居民代表,涉事议题利益相关人,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群体共同组成的项目小组推动解决。

  自去年3月以来,“四色四事”工作机制已为群众解决问题500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8%。

  “四色四事”,解决的往往是涉及多户居民的共性问题。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居民的“急难愁盼”也各不相同,于是,社区还根据居民的具体情况,“一户一策”,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

  去年,社区跟供应商就万年路19号电梯的加装费用达成初步协议,但部分居民不愿意交费,社区工作人员便挨家挨户上门“攻关”。其中,一户居民因为夫妻离异心情抑郁,谢兰和社区的“婆婆陪聊队”成员就隔三差五上门疏导。

  眼看楼栋的居民们终于全部同意加装电梯,加装费用却因为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大幅上涨而提高,每一户又要多分摊约2000元,有的居民一时间难以凑齐。于是,社区一方面帮助家庭困难居民联系其供职的单位寻求帮助,或为其提供社区公益岗位赚取津贴,想方设法帮助其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与供应商协商,在交费时间上予以宽限,工人和物料抓紧进场。

  在社区治理中,邢家桥社区逐步探索出“六桥同治”的工作机制和“六个一”工作法:推行“党建一面旗”,搭建统揽全局“主心桥”;推行“治理一盘棋”,架起汇聚民心“连心桥”;推行“防护一张网”,筑牢保驾护航“安心桥”;推行“环境一幅画”,打造宜居宜业“舒心桥”;推行“为民一条线”,构建更有温度“暖心桥”;推行“智慧一体化”,开启智慧赋能“省心桥”。

  这套机制,从党建引领、协商民主、综合治理、建管并重、民生保障、科技支撑等六个方面,提升了邢家桥基层治理的探索与创新工作。

  尤其是“主心桥”,通过构建“123+N”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形成了以社区党委为一个核心,构建社区、楼幢二级网格,“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幢党小组”三级引领,调动党员、居民群众、辖区单位、社会组织、高校志愿者等N支力量形成“一张网”,实现网格服务力量全覆盖和最大化。

  今年7月,《“六桥同治”:构建基层社区治理新格局》成为全国60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之一。

  凝心聚力的“火车头”

  将千头万绪拧成“一根绳”促进社区和谐

  9月21日,邢家桥社区老旧小区改造二期工程拆违前夕,20多名占道经营的商户气势汹汹地来到社区,要求“退钱”“赔偿”。

  此前,曾有人擅自打着社区的旗号,“承包”了这些地方的清洁工作,向商户收清洁费。商户认为,既然社区收了钱,就意味着默许了占道经营。收费的人眼看拆违要断“财路”,便怂恿商户向社区施压。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最小单元。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汇集,给基层治理出了一道道难题。

  怎么解好这些题?邢家桥社区的“锦囊”有三:首先,“两委”要当好化解矛盾的“火车头”。

  面对气势汹汹的20多名商户,见多了类似场面的谢兰丝毫不惧。她拨了几通电话打听,就大致锁定了“嫌疑人”;一番质问后,怂恿商户找茬的人很快暴露,并承诺向商户退钱。但部分商户不依不饶,扬言不会让拆违顺利进行。

  “你们试试看!”谢兰说,杜绝占道经营是绝大多数居民的要求,社区不会向不合理的诉求妥协,“不管你们来多少人阻挠,一定会有更多居民来维持秩序!”

  果然,22日的拆违现场,不少居民自发来“扎场子”,扬言阻挠的人并没现身。

  “你看,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谢兰介绍,社区的第二个“锦囊”,就是发动群众。

  2020年农历新年伊始,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庆所有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邢家桥社区多老旧小区,人口基数庞大、结构复杂,流动人口多,防控力量薄弱。

  好在当时老旧小区改造一期初见成效,社区“两委”赢得了民心。凭着一条发在居民群里的消息,半天内就招募到约200名志愿者,年龄最大的李明富,是一名81岁的老党员。

  在社区组织下,志愿者分组行动。卡点“突击队”24小时值守,居民张昭芬把以前抵制改造的泼辣劲用在岗位上,不让任何人违规进出;摸排“侦察队”不仅敲门入户,还自制网络问卷协助调查;“婆婆陪聊队”“小二跑腿队”,关心居民心理健康与日常生活;消杀“医疗兵”、安全“先行军”,一边给楼栋、市场等公共区域消毒,一边帮助居民和商户复工复产……群策群力下,邢家桥社区实现新冠肺炎“零感染”。

  如今,邢家桥社区的志愿者越来越多,如何充分发挥其作用?社区还有第三个“锦囊”:知人善用。

  为了老旧小区改造二期早日开工,许多居民争先恐后报名当志愿者,社区“两委”从中精挑细选出70多个人,他们来自不同楼栋,普遍人缘好、会变通、有声望,有的还懂专业知识。

  效果很快显现。54岁的简福明搞建筑出身,讲起改造工程来头头是道,三言两语就能打消居民的疑虑。不少街坊邻居看到他这样的专业人士都积极响应改造,也纷纷签字交费。

  何云碧人缘极好,做事风风火火,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包干楼栋约50户居民和商户的收费工作,效率高出大多数志愿者一倍以上。

  “两委”当好“主心骨”,凝心聚力知人善用,二期改造的意见征集顺利而和谐。只用了1个多月时间,居民支持率就从90%迅速攀升至98%。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