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第013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江思享论坛

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全市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21日,全市社科理论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召开。会上,来自全市高校和社科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深刻把握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胜利前进的宏伟目标,深刻领会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深刻领会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深刻领会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等重大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特摘发如下,以飨读者。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徐塞声

  深刻理解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刻理解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对于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党的历史来看。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新时代的10年,我们党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关键一步,在党史上也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从新中国史来看。新时代的10年,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从改革开放史来看。新时代的10年,我国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历史性转变,基本确立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从社会主义发展史来看。新时代的10年,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以雄辩的事实宣示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华民族继往开来、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新时代的10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嗣方

  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思维方法指导。

  确立和把握党的中心任务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把握矛盾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社会主要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在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着不同阶段的中心任务。实践证明,正确判断和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科学确立和把握党的中心任务,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实践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价值旨归。必须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时代主题。必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明确战略策略是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的路径要求。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把握党的中心任务的能力本领。在推进和完成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前进道路上,要着力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问题,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本领。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保海

  贯彻群众路线 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主动、自觉地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对我们党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人民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具有重要意义。

  贯彻群众路线,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是唯物史观的具体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首先,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必然结论;其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再次,贯彻群众路线,是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本质要求;最后,贯彻群众路线,必须主动、自觉地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贯彻群众路线,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一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创造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二是党领导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三是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的核心密码。贯彻群众路线,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是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一要树牢群众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好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贯彻群众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答卷。二要始终保持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筑牢党长期执政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和群众根基。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三要构建主动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的长效机制,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樊伟

  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深刻意蕴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意蕴: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纵观近代以来世界历史,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实际,不照搬任何现成模式,破除“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迷思,实现了对扩张掠夺、国强必霸、文明冲突的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面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意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结晶,是人类自身发展进化的历史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意蕴,必须立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大局,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孕育的文明价值。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易小光

  在筑牢中国式现代化坚实物质基础中发挥重庆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用现代化经济体系筑牢坚实的物质基础。重庆担负着“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历史使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在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物质基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多元化、高品质需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障经济发展安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高度重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下一步,重庆要切实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典范;四是深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五是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感满意度。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敬

  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党中央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高瞻远瞩与深谋远虑。

  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幸福美好的生活靠我们自己奋斗出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作为自己的鲜明作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强调坚持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我们只有自力更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具体而言,要做到“三个强化”。首先,要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主导作用,全面提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其次,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要强化科技制度创新,激活人才创新活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分工经济的角度,将产业链分工在国内省际之间和国际之间进行统筹布局,平衡好产业链安全与分工效率,使部分分工经济从国外转移到国内,从而实现国民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有效衔接和联动。

  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张邦辉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 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党和国家的事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同样发生“不可逆转”“不可阻挡”的“历史之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在认识这一“历史之变”的同时,坚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更加主动地持续推进这一历史进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阻挡”是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必然结果。当前,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不可阻挡”是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仅从近代世界历史的受压迫者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领导者,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世界历史。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乘势而上、砥砺前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局面,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之变。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白显良

  从战略层面审视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

  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从国际大势来看,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呈现出“东升西降”“南升北降”的发展态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国内形势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社会长期保持稳定,经济发展长期向好。面临新的战略任务。今天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指向,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新的战略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战略要求。就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临新的战略环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国发展面临的新的战略环境,是深刻而宏阔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代金平

  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掌握斗争策略,依靠顽强斗争不断夺取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

  顽强斗争是共产党人的重要精神内核。以斗争促进事物变革,以斗争推动社会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自身使命的手段。回顾500多年社会主义发展史和170余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顽强斗争是贯穿其间永恒不变的主脉主线。顽强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宝贵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纵观百余年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顽强斗争,始终是我们党求生存、谋发展、赢胜利的制胜法宝,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顽强斗争是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时代要求。我们党依靠顽强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顽强斗争赢得未来。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国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环境,我们必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继续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