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奏响“三农”发展新乐章
第010版:“农”墨重彩绘发展·巴渝乡村谱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奏响“三农”发展新乐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2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涪陵 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奏响“三农”发展新乐章

  龙潭镇水稻种植基地机收现场

  江北街道葡萄成熟 摄/黄河

  青羊镇青羊猕猴桃丰收 摄/黄河

  9月9日,涪陵区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百汇广场首届金秋消费节拉开序幕。活动现场,28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携花椒、榨菜、猕猴桃、梨膏等268种农产品亮相,供市民朋友品尝、选购。

  以农为本,以节为媒。5年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已然成为涪陵区畅通农产品购销渠道、促进农户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暖心符号。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近年来,涪陵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实现乡村振兴新提升目标,切实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稳住农业基本盘,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8.6亿元(可比价),可比增长5.06%;实现农业增加值31.77亿元,增速为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50元,同比增长7.5%,增幅居考核区第一位。

  守好底线 扛稳重担

  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9月20日,一场秋雨过后,涪陵区各镇街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广大农户抢抓秋播秋种的关键时期,有序推进晚秋生产,让冬闲田变增收田、致富田。

  由于前期干旱天气造成青菜头育苗受到一定影响,区农业农村委加强抗旱育苗技术指导,及时补育,确保青菜头顺利出苗移栽。青菜头作为全区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目前已经完成育苗7.3万亩,应急集中育苗5050亩,能够保证本地菜苗供应。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涪陵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端牢端稳饭碗。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耕地资源“紧箍咒”越绷越紧的背景下,涪陵全面加强闲置耕地整治力度,对5亩以上疑似的37165.15亩土地开展现场核查,台账式推进闲置耕地复耕复种,5亩以上实际闲置耕地18269.58亩均已完成复耕复种。

  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涪陵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重要抓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确保“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8.43万亩。目前,3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项目正在进行施工招投标,预计下月动工;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2.5万亩初步设计已通过市级评审,现在等待市级正式批复,预计下月动工;土地宜机化整治完成700亩,预计12月全面完成1000亩建设任务;土壤酸化治理面积完成5000亩,正在收集完善资料,准备11月开展区级验收。

  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围绕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涪陵不断创新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不断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全区25个涉农乡镇街道全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102753个农户将承包耕地进行了流转、流转耕地面积70.82万亩,新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111个、累计达198个,369个涉农村(社区)实现经营收入6914.56万元,村均实现经营收入18.74万元,全区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95个,占52.85%。

  狠抓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种子和耕地,今年上半年,一次性审定杂交水稻新品种5个,其中2个品种米质达部颁一级米标准;育出全国首个高山青菜头品种“高山青”,填补了国内无高海拔青菜头品种空白,为筑牢粮仓提供了可靠支撑。

  此外,涪陵区还持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服务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和土地托管,推动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今年上半年,全区培育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3个,实施社会化服务试点面积51万亩,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3.68万亩,惠及5.3万户农户。

  绿色为本 科创赋能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金秋9月,大顺镇灵芝种植基地的灵芝长势喜人。一朵朵黄色“小伞”表面覆着层层粉末,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收集孢子粉末,为人工授粉做准备。

  “今年我们在200余亩的种植园里选择了82亩种植区域,投入使用灵芝自动化弥雾系统,旨在以智能化种植推动产量提升。初步估算,智能化自然生态种植相较于传统培植模式,产量要高出至少15%以上。”重庆天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灵芝自动化弥雾系统可实时收集种植区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信息,并借助大数据分析,智慧应用于灵芝不同生长期的需求,实现灵芝智能化自然生态种植。

  工业大区如何做强现代农业?涪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抓工业的思维和理念抓农业现代化,把推进“一村一品”“三品一标”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科创+”“绿色+”发展路子,赋能特色产业发展,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认准就干,大刀阔斧。涪陵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壮大“2+X”特色产业集群,聚力打造榨菜、中药材两大“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培育柑橘产业成第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强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农业特色产业,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推进产业特色化、集约化、融合化。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2户,农产品加工业全口径产值178.9亿元、占全市的9.25%,产值规模居全市第一。

  以中药材产业发展为例——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依托龙头企业国药太极集团,探索“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村组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培育壮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并强化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截至目前,全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10.1万余亩,较去年底新增约0.8万亩。

  智慧化赋能,创新化支撑。围绕涪陵特色优质道地中药材,建成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750亩,培优金荞麦、紫苏、前胡等11个品种;全面推广有机肥,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互联网+”“数字+”“科技+”模式,在涪陵的大地上不断探索应用。太极集团中药制造数字孪生系统,可实现中药制造全流程的三维可视化、透明化管理。

  品牌化培育,市场化营销。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创建农产品品牌,产生了“太极”“山水”中药材品牌以及“天精髓”系列品牌;积极申报“渝十味”道地药材、“涪陵金荞麦”“涪陵紫苏”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截至2021年,涪陵区中医药产业产值达110亿元。

  推动打造“一村一品”是涪陵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另一张“王牌”。涪陵区围绕“2+X”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坚持“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发展路子,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截至目前,全区25个涉农乡镇街道、357个行政村均形成了1个以上的主导产业,包含榨菜、柑橘、中药材、水稻、生猪、糯玉米、猕猴桃、胭脂萝卜等,共创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

  点上示范 全域焕新

  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青山含黛,碧江绕村。走进江北街道二渡村,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蜿蜒延伸,处处可见榨菜文化元素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立于水田之上的“水立方”学生游客接踵而至……

  “得益于位于涪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的地理优势,最大优质青菜头选育栽培基地的产业优势,我们致力于用好榨菜集团与渝东南农科院两大核心资源,推出的榨菜主题研学旅游广受欢迎。”二渡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榨菜+”文商旅融合发展新路径,全村已建成榨菜主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38个,每年吸引游客200万余人次,带动产业年均增收12亿元以上。

  昔日的三峡移民村,如今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回望美丽蝶变的过程,先试点示范、后全域建设的方法论贯穿始终。一方面是推进以江北街道二渡村榨菜产业为核心元素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人居环境连片整治,整合资源打造李渡、珍溪、百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点;另一方面是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清理一活动”,为美丽乡村描绘靓丽底色。

  高位推动之下,蓝图变成现实。而今,全区303个村庄正在发生着与二渡村同样的嬗变。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依托优势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带旺了一批民宿和农家乐,拓宽了农民和村集体增收渠道。今年上半年,全区累积清理无人居住的废旧房2487宗,新建无害化卫生户厕1098户,评比美丽庭院1309个、清洁农户30860户,乡村休闲旅游游客达534万人次、乡村休闲旅游经营收入2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涪陵区还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划分,聚力高端农业、人文休闲、度假康养、创业创新、和美善治五个方面,将蔺市街道、马武镇、青羊镇、同乐镇、龙潭镇、增福镇、大顺镇7个乡镇街道800多平方公里联动打造建设成为“坪上新乡村”。这里是西南地区唯一平均海拔800米的坪上地区,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生态独特,气候宜人,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物产丰富,品质优良。

  从示范点到示范带,一字之差,内涵大不相同。如果说示范点建设是在造星星,那么未来的“坪上新乡村”就是一个星月同辉的美丽乡村新画面。

  不仅如此,涪陵区还围绕“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资源、资源服务创业”思路,制定创业创新优惠政策,搭建返乡下乡双创平台,让人才、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齐聚乡村。截至目前,已搭建起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的农民教育培训机构2个,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建成农业教育培训基地16个;全区共有760余名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1万名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等农村实用人才投身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

  数说“三农”成效>>>

  2017年与2021年数据对比

  农林牧渔业》》

  2017 总产值89.43亿元 增加值61.69亿元

  2021 总产值137.03亿元 增加值90.89亿元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7 13466元

  2021 19463元

  农业品牌》》

  2017 中国驰名商标7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件、重庆市名牌产品25个、绿色食品3个

  2021 中国驰名商标7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2件、重庆名牌农产品38个、绿色食品共81个

  农村改革》》

  2017 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5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81个、家庭农场861家

  2021 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63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195个、家庭农场1298家

  蔬菜(不含青菜头)》》

  2017 播种面积47.49万亩 产量68.17万吨

  2021 播种面积46.24万亩 产量74.68万吨

  青菜头》》

  2017 播种面积72.58万亩 产量160.03万吨

  2021 播种面积72.86万亩 产量169.94万吨

  中药材》》

  2017 种植面积2.8万亩 产量1.08万吨左右

  2021 种植面积9.36万亩 产量3.25万吨

  水果》》

  2017 种植面积37.84万亩 产量15.68万吨(含西瓜)

  2021 种植面积37.18万亩 产量23.64万吨(含西瓜)

  赵童 刘玉珮 黄伟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