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珩)9月23日,市卫生健康委召开《重庆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按照《规划》,我市将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国家和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二甲以上中医医院区县全覆盖,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
目前,全市有中医医疗机构3378家,其中中医医院188家,全市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达38家。全市每千人口中医床位达1.52张,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0.64人。
按照《规划》,到2025年,将基本建立与重庆城市定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规划》从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传承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与开放发展、中药产业发展、深化改革等7个方面,明确了32项重点任务。
在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方面,将持续推动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三甲中医医院。依托现有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做大做强永川区中医院等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市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医康复示范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推动中医药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
在做强中医服务主阵地方面,“十四五”期间力争实现二甲以上中医医院区县全覆盖,区级中医医院逐步达到三级建设标准,到“十四五”末,三级医院达到20家左右。所有公立综合医院、部分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科室。以满足疾病防治临床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打造50个左右“中医名科”,做优做强中医妇科、骨伤、肛肠、皮肤、针灸、肿瘤等中医优势专科。
在筑牢中医药服务网底方面,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师,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95%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建立一支与事业发展相适宜的人才队伍,让更多的群众能享受到优秀中医医师的服务。
如在领军人才方面,积极争取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人才项目,同步实施我市“巴渝岐黄学者”、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选拔“巴渝岐黄学者”30名,培养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100名。开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
在学术传承方面,大力开展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以及医院级师带徒工作,建设国家级、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80个,培养市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100名,推动区县和医疗机构培养中医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继承人不少于400人。建设巴渝特色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5-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