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从知展示自制捕鼠弓。记者 龙丹梅 摄\视觉重庆 |
9月20日上午8点,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巫溪县瑞雪药材公司的中药材基地里,75岁的王从知行走在田间,目光如炬。
他的视线定格在一堆浮土上,这堆土比旁边的高,旁边的太白贝母都耷拉着枝叶。王从知跨步上前,开始刨土,几下功夫,一个隐藏在浮土下的鼠洞便出现在眼前……
王从知从小在西安村长大,为了保住口粮,他从小学会了捕鼠。后来,日子好过了,大家不愁吃喝,便没人再捕鼠。
近年来,中药材产业成为西安村乡村振兴重要产业,可遍地的中药材引来偷食的老鼠。在这场保卫中药材的“人鼠大战”中,王从知的捕鼠手艺重新派上了用场,捕鼠如今成了他的职业。
一年灭鼠上千只
“这个洞有拳头大,偷食的应该是个山老鼠,要两只竹箭才抓得住。”王从知一边打量鼠洞,一边从随身的包里取出一根“丫”形树杈,两头枝丫朝下插进土中固定,再拿出一副竹制弯弓和两枚磨得锋利的竹箭,把弓绑在树杈上,麻绳做的弓弦紧绷绷地拉满,两枚竹箭箭头对准鼠洞,再用浮土把洞封住。
这副看起来像小孩玩具的弓箭,就是王从知的捕鼠利器。“别看它不起眼,可灭山鼠百发百中。”王从知满是褶皱的嘴角向上弯出弧线,腰板挺起来。老鼠的习性是晚上出没,只要通过这个洞,触发机关,张满的弓弦弹出,锋利的竹箭会立刻贯穿老鼠的身体,“不信明天你来看。”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说起老鼠的习性,王从知滔滔不绝,田间地头,一般老鼠挖过的地方,土都要比旁边的高,那就是鼠路,“这种小个点的山老鼠只需要一只竹箭,但机关要设在鼠洞的尽头,因为这种老鼠不走回头路……”
这份自小习得的手艺如今成了他谋生的工具——村里两家中药材企业雇他专职捕鼠,按月发薪水,还有公司按捕鼠的数量结账,抓一个100元。一年下来,他捕鼠至少上千只,靠捕鼠收入至少三四万元。但附近村民叫他帮忙,他却不收费,二话不说上门。
王从知抓老鼠有股狠劲,只要看到药材地里有老鼠,不抓到不肯罢休。有一次,他在刨鼠洞时,老鼠一口咬住了他的手指,他忍着疼,还是硬生生地把老鼠从洞里给扯了出来。
“我不狠它(老鼠)就狠,毁起药材来(让人)心疼。”王从知说,老鼠偷食贝母底果(即贝母鳞茎,入药部位),所过之处破坏中药材根系。老鼠还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去年他捣毁了3个老鼠窝,每个窝里囤积的贝母有5斤多,价值好几千元。
小时候曾“鼠口夺粮”
王从知捕鼠的手艺源自儿时。
西安村位于大山深处,东与湖北大九湖相连,南与巫山官阳镇接壤,平均海拔1600米,山高坡陡,草深林密。
过去不通路,村民们只能种点苞谷、红苕、洋芋当口粮,在深山里找些云木香、独活等中药材,烘干后背出村去卖。
大山里老鼠多,它们在田间打地洞啃食红苕、洋芋,祸害庄稼地。“当时人都吃不饱,怎么能让老鼠偷了去。”王从知从小就跟着村里的长辈学捕鼠,他们活用树枝、竹子、麻绳自制弓箭,自设土机关捕鼠,从“鼠口夺粮”。
土地包产到户后,吃饱已不成问题。改革开放后,年轻人逐渐外出打工,在家的老人种点苞谷、洋芋,吃穿不愁,便也无人肯花心思再去灭鼠。
巫溪县是全国中药材生产重点县,近年来以高山野生贝母为种源自主选育了“巫溪太白贝母”这一品种。
西安村海拔高、立体气候明显,村委会所在地狭长平坦,有“西安槽”之称,特别适合发展中药材。2008年,巫溪县瑞雪药材公司负责人陈基禄在西安村发展了100亩贝母,但刚刚种下,山鼠就结队而来。
太白贝母是名贵中药材,一亩地产值能达到三四十万元。但投入高、种植周期长,当地民间流传“1年一根针,2年一根苗,3年一飘带,4年一棵树”,形象地说明了太白贝母的种植难。
陈基禄说,当时大家想了各种方法灭鼠,什么捕鼠板、捕鼠夹、粘鼠贴、鼠药等都试过,但这些在城市常用的灭鼠方法用来对付大山里的老鼠却“水土不服”。
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王从知。“当时看他拿着自制的弓箭,就跟小孩玩具一样。”陈基禄说,没想到这土工具的效果极好,一开始每天能抓三四十只,基地的老鼠少了,贝母一天天长大了,他也聘请王从知专职为基地捕鼠。
小山村的“千万产业”
靠着脱贫攻坚期间打下的产业基础,这几年,中药材产业成了西安村的主打产业,现有独活2500亩,太白贝母400余亩,在地中药材4000亩左右,年综合产值超过2000万元。今年,仅贝母一项,产值便近千万元。
村里引进了7家中药材企业、2家合作社,还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村民共同发展。这些年,西安村成功创建“重庆市一村一品中药材示范村”,是巫溪县太白贝母种源及种植基地和千亩独活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
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返乡创业。西安村党支部书记方孝见说,全村共578户、2067人,过去大多数人在外打工。自从中药材产业发展起来后,如今在家村民480户、1860人,家家有产业,户户种中药材。今年,预计人均收入将达到2万元。
小山村重新热闹起来,过去大家都不在意的“鼠患”问题也浮出台面,过去曾一度消失的“灭鼠”手艺又重新吃香了。目前,不少村民跟着王从知学灭鼠,一定要把小山村的“千万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