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做好党史宣讲 |
|
“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世界读书日红岩志愿服务活动 |
|
沙坪坝区红岩志愿者在磁器口古镇开展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为游客进行免费导游 |
|
红岩文艺志愿者在“黄葛树下龙门阵”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六讲”快板志愿服务 |
从嘉陵江畔沙磁文脉的厚重传承,到歌乐山下红岩精神化作信仰之光,再到如今一朵朵现代文明之花盛开……潮涌嘉陵,风动歌乐,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于一体,沙坪坝这座城市充满了底蕴与活力。
奋进新征程,沙坪坝人高举文明实践的火炬,以“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引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助力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序开展阵地建设、队伍培育、活动开展、品牌树立、机制完善各项工作,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沙磁大地落地生根,为建设“四个示范区”,在新起点上推动沙坪坝区图新图变图强凝聚强大合力。
建思想高地
以红岩精神引领时代风气
“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金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1961年,小说《红岩》出版,女地下党员“江姐”的革命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你知道“江姐”是在哪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吗?沙坪坝区深入开展江竹筠入党地研究工作和基础史料征集,基本确定江竹筠入党地为兴隆场(今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沙坪坝作为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这一发现令人感到振奋。”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研究开展了《图说红岩英烈江竹筠》编撰工作,确定为全市首部图说江竹筠的研究作品。
在不断挖掘和传承红岩精神中学习科学理论。沙坪坝区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初步完成红岩精神资料库搭建,收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日报》等报刊近3年来发表的红岩精神相关核心理论文章和市委党史研究室红岩精神专题理论文章,整理《红岩精神》等相关研究书目70余册(套)。开展综合史实研究、理论研究和红岩精神资政研究等,编绘出版全市首本党史正史连环画册——《沙磁明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沙坪坝党的发展历程图文集》,完成《红岩精神的实践基础》《红岩精神的丰富内涵》《红岩精神与抗战精神比较研究》等研究,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牢筑理想信念之基。
在大力弘扬和传承红岩精神中指导文明实践。开设“红岩精神传承网页”,在“沙磁荟”开辟《历史的细节—沙坪坝百年党史回眸》网络党史宣传专栏,搭建红岩精神宣传平台。组建23支“六讲”红岩志愿服务宣讲队,用“小故事”说“大道理”,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将党的光辉历史、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以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300余场次。举办“学习新思想 展现新作为 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比赛,以赛带训,以讲促学,提高理论宣讲水平。
知过去,方能明未来。沙坪坝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夯筑精神高地,把红岩精神作为沙坪坝城市精神,打造文化传承示范区,持续开展“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以信仰之光引领前行之路,以思想之力凝聚奋斗力量。
筑实践阵地
以志愿服务激发社会活力
“太感谢志愿者们了,要是没有他们帮忙,家里这么多东西我真不知道怎么搬!”沙坪坝区井口街道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独居老人汪奶奶今年76岁,一个人搬家十分困难。在找到网格长寻求帮助后,社区立即组织红岩志愿者到老人家里把东西搬到楼上。
美丽阳光家园社区作为重庆公共住房租赁小区,常住15146户42174人,社区通过设置红岩小屋志愿服务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群众咨询、饮用水、报刊借阅和居民意见建议收集处理反馈等便民服务,该服务站被评为2021年度重庆市最美志愿服务站(岗)。
去年以来,沙坪坝区将全区志愿者统一冠名为“红岩志愿者”,激发文明实践内生动力,红岩志愿服务队蓬勃发展,形成了“人人争当红岩志愿者,人人践行红岩精神”的新常态。
全面构建“红岩志愿”品牌,塑造志愿服务新形象。统一志愿者服装和标识标牌,推出《光耀红岩》MV、制作“冠红岩之名 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项目发布视频,聚焦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城市提升、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初步塑造起红岩志愿者良好形象。
全力夯实志愿服务基础,建强志愿服务主力军。健全“1+22+160”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组织架构,46名区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4名镇街班子领导挂点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6个区文明委成员单位挂点联系特色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建设,以分散在城市中的图书馆、医院、景区、广场商圈等作为支点,连点成片设立文明实践点49个,并在“8+N”基础上拓展为“9+X”专业化红岩志愿者队伍,区属各级文明单位、先进典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结对,主动参与红岩志愿服务。
“我们正在探索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岩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将文明实践触角延伸到各行各业和群众身边。”沙坪坝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岩志愿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探索红岩志愿者的嘉许激励制度,完善红岩志愿服务参与者的文明积分管理,并实施“红岩志愿者集结令”“红岩攻坚队”“红岩市民综合调解站”“红岩青年在行动”四大专项行动,持续擦亮红岩品牌。
育民生福地
以办好实事赢得群众满意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目标定位,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贴近群众,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引领全社会形成文明风尚,奏响文明实践大合唱?
“我们围绕‘符合本地实际、体现公益性质、群众乐于参与’的要求,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服务活动就延伸到哪里。”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为“一老一少”真心实意办实事。围绕“老有所靠”,广泛推行“早看窗帘晚看灯,白天院坝数板凳”活动,定制化提供助餐、助浴、助洁、代买“三助一代”服务,为老人讲政策、传爱心、送健康。围绕“幼有所育”,开办暑期公益托护班,让全区700余名假期无人看护陪伴的儿童,参与100余种不同类别的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性和多元化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巧用“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模式,实现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化。以“大家点单”“中心派单”“组织接单”“群众评单”的形式精准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一对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户外大屏、大喇叭、流动车等载体,每周“晒”出居民所反应问题的解决进度,通过红岩志愿者入户走访、APP群众点单、设置民情收集点等方式,最大化征求群众诉求,协调各部门按需精准开展志愿服务,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细化文明积分管理模式,助推文明实践全民化。依托“重庆文明实践”APP系统平台进行时长录入、规范记录积分,完善文明积分兑换标准,细化激励措施,创造性提出“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激励思路。截至目前,“服务换积分、积分换服务”的良性循环理念在磁器口街道、凤天路社区、美丽阳光家园社区等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得到了体现。
同时,沙坪坝区还发动3万余名红岩志愿者进村入户,深入实施“一化两改三不见”和“五园共治”专项行动,开展闲置土地复耕复种,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和优质农产品供需对接桥梁,激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池春水”。
路虽远,行则将至。从深挖群众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服务活动,沙坪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引导群众从“一旁看”转变成为“一起干”,书写新时代文明实践广阔未来。
链接>>>
数说沙坪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打造1个红岩志愿服务总队,9个红岩志愿者专业分队,22个镇街红岩志愿者分队,160个村、社区红岩志愿者小队的红岩志愿服务队伍。全区累计红岩志愿者总数达30.1万人,总服务时长1221.1万小时。
常态化开展文艺服务、助学支教、法律服务、心理疏导、居家托养、疫情防控等普惠性、特惠性、互惠性志愿服务活动2519场次,受益群众超过10万余人次。
先后荣获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者服务项目2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3个、全国最美志愿者3人;荣获市级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美志愿服务站(岗)等各类荣誉51个。
看点>>>
“黄葛树下龙门阵”诠释志愿服务精神
每个星期五傍晚,沙坪坝文化馆旁枝繁叶茂的黄葛树下总是围满了市民,大家听着台上人口里的故事,时不时传出掌声和笑声。
沙坪坝区三峡广场“黄葛树下龙门阵”始于1958年,是沙坪坝区历史最悠久、特色最鲜明、影响最广泛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每逢周末节庆,故事会如期开讲,极大程度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近年来,三峡广场因“黄葛树下龙门阵”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此外还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项目类奖”“2017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等荣誉。
据统计,在沙坪坝三峡广场的这棵黄葛树下,举办的故事会已经超过4000场,举办的专题宣传故事演出超过1000场次,讲演故事5000余个。其中有100余个作品在全市及全国的艺术赛事中获奖;创作、演出红色故事200多个,吸引观众超过400万人次。
罗晶 唐楸 陈钰桦 图片由沙坪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