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行动浇灌基础教育“花开似锦”
第014版:强教兴渝新画卷 回眸重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十年
上一版 下一版 
“双减”行动浇灌基础教育“花开似锦”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江新区
“双减”行动浇灌基础教育“花开似锦”

  博雅小学雅教乐学,师生共长

  行远小学的学生在“双线双师课”上进行智慧学习

  礼嘉实验小学的学生参加期末无纸化情景测评

  重光小学学生正在制作苔米盆景

  星湖学校创新“双减”特色课,用风筝放飞孩子梦想

  核心提示

  “双减”政策落地近一年来,两江新区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实事,全局统揽、谋定而动,全面构建“双减”工作推进体系,打好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攻坚,持续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大力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

  “一减一增一提”之间,两江新区基础教育生态发生系统性变革,办学成果“花开似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一批学校创建足球、国际跳棋、跳绳、击剑等全国、全市特色学校;在全市率先创建“全国劳动教育实验区”,形成智慧劳动与体力劳动相融合的劳动教育新样态……

  而在看得见的变化背后,学生获得感增强,家长满意度提高,学校迈上高水平办学新台阶,“两江”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两江新区博雅小学校

  教师赋能 “双减”与“发展”同向同行

  学生刘其轩获评“新时代重庆好少年”,柏沛然、冯彦君获评“两江新区优秀少先队员”;教师韦笑获评“重庆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谢亚莎获评“重庆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学校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些荣誉,都来自于一所创办不到4年的新学校——博雅小学。

  一所新学校,何以取得如此多的荣誉?博雅小学的回答是: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为落实“双减”、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支撑和人才资源保障。

  自建校以来,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行“玩中学、学中博、美生情、情生雅”的特色育人方式,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双减”落地后,学校将“双减”工作列为学校工作重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教师主力军作用,优化课程、赋能教师、增效课堂、精准作业、完善治理,推动“双减”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关乎学生成长质量,也关乎“双减”成果与质效。

  博雅小学以教师为中心,推动“双减”落实落地。强化新课标、新理念学习,打造“博雅高品质课堂”,落实“五彩博雅”课程,开展全学段、全学科、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让“双减”更有质感。用好统筹尺、精度尺、深度尺、融合尺、情感尺的作业管理“五把尺”,切实为学生减负,让“双减”更有实效。在课后服务中采用“作业+社团”方式,开设5大领域64个门类百余班次的社团活动,学生可自主选课、走班上课,让“双减”更有新意。

  风物长宜放眼量。朝气蓬勃的博雅小学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作用,打造“强基础、高质量、有潜力”的博雅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两江新区礼嘉实验小学校

  科创与“双减”相遇 智慧与美好共生

  7月2日,重庆市青少年信息科技人才培育尖峰计划启动仪式在礼嘉实验小学举行,礼嘉实验小学正式成为重庆市8家青少年信息科技人才培育尖峰计划试点学校之一。

  一场科技大会,一次发展良机。尖峰计划的落地,既是对礼嘉实验小学发展科创特色、践行智慧教育的肯定,也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育人空间。

  早在办学之初,礼嘉实验小学就聚焦学生发展、大胆探索智慧教育形式,在全市率先开成编程课,探索以学为中心的智慧课堂改革。如今,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在各级各类科创类、信息科技类比赛崭露头角;先后接待湖南、广东、黑龙江、北京等多地校长、骨干教师访学团交流学习;学校被评为重庆市第二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校长江均斌还应邀到全国多地讲学。

  随着实践的深入,科创范儿逐渐渗透学校办学全过程,甚至成为“双减”改革后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学校将课后服务定位为“儿童的自我发展阶段”,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开设了力瀚科学、编程课程、全阅读、茶礼学堂、少儿情商等9大类100余门兴趣社团课程,助学生启迪智慧、孕育美好,实现自我发展。

  课后服务课程“百花齐放”,孩子们自主选课,学得更扎实、玩得更科学。调查显示,礼嘉实验小学学生课后服务参与度、喜爱度均保持100%,家长满意度都在99.3%以上。

  “教育就是与美相遇、与美同行。我们不仅要给学生美好的未来,也要给家长美好的服务、给教师美好的环境,这是办一所美好学校应有的追求。”江均斌介绍,“双减”之下,学校聚焦教育各主体,带来一场系统性变革:增强课堂效益、加强在校作业辅导,确保“书包不回家”,切实减轻家长负担;实施教师弹性作息制,开设茶艺课、健体课等放松课程,为教师创设更优发展环境。

  未来,礼嘉实验小学将继续以“双减”为改革发展的动力引擎,办一所面向未来的美好新优质学校,办老百姓家门口满意的好学校,培养具有中华根、世界眼、智能范、美好质的新时代少年。

  两江新区星湖学校

  作业分层靶向施策 让教育多一点个性

  在两江星湖论坛暨“智慧教·深度学”全融合课程文化构建研讨会上,有教师观摩星湖课堂后,发出感慨:“我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什么样的未来教育让人心生憧憬呢?星湖学校的未来教育主要体现融合性特征,即关注课堂教学全过程、全要素、全策略的融合,以深度教学为依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当未来教育撞上“双减”,对“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新。为此,星湖学校以“三创三提”为抓手,落实“五项管理”,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星湖教育新样态。

  对于教学,创新作业督导、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三项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比如在作业督导方面,配套制定“作业管理工作”工作10条,明确教师、学校、家长“三方责任”并逐项落实,实施“1+1+N”作业管理制度。又比如在课后服务方面,实行每周5天、每天至少2个小时课后服务的“5+2”模式。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学校形成“儿童立场寓教于乐 靶向施策分层作业”特色,实现了作业形式多样化、作业内容融合化,并且每份作业都是源于学生特质、利用智慧教育信息化手段设置,做到关注学情、分层实施,精准辅导、靶向跟进,真正激发出学生学习内驱力。

  对于教师,创新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素养。学校从示范者、教育者、共建者、管理者等9个维度打造“教学训”一体化教师评价体系,帮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我实现,进而达成高标准的教学质量。

  对于家长,创新家校沟通方式,提高家长认识。主要通过“大政策”宣讲行动、“大学堂”教育行动、“大汇报”反馈行动,让家长了解政策与育人方法,与学校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

  锚定“赋能、提质”目标,星湖学校将深入探索“双减”与“五项管理”,朝着办一所人民满意的优质学校目标扬帆远航。

  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

  构建“五智育人”体系回应民生期待

  “‘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教育的理性回归,更是对人的需求关照。”基于这一思路,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深入思考:“双减”应该关注哪些人?关注什么需求?

  在市、区的统一部署和引领下,行远小学紧紧聚焦学生、教师、家长这三类核心人群的体验感、价值感和获得感,充分调研、系统设计、全面落实,通过“五减五增”治理举措,推动学校高效能运转和内涵式生长,回应家长与社会的民生期待。

  从学生出发,创设“智学”情境,减学生之负,增效课程供给。聚焦学生成长,学校设置了弹性作息,开设“技术+创”课程、“四类十门”劳动课程等多元课程,推行“1+N+1”课后服务模式,开展全学科作业论坛改进作业设置策略。建立OMO智学档案和“行远银行”等实行多元评价,以满足学生个性、差异化发展需求。

  从教师入手,推行“智研”策略,减教师之压,增值职业生命。学校一方面开展多样培训和研修会,助推教师向上突破;另一方面开设教师选岗系统,提出“减压10条”,帮助教师向下扎根。齐头并进,大大增加了教师价值感和成就感。

  从家长着手,建立“智陪”系统,减家长之忧,增强服务水平。为此,学校科学规划亲子活动,深挖共育内涵;组建校级家委会,延展共育渠道,让家校协同共育呈现新样态。

  由学校发起,提出“智理”规范,减学校之困,增速管理机制。专门成立“双减”项目组,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负担;在校建设“智理”空间,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调动学子积极性,确保“双减”工作可持续开展。

  与社区互动,确立“智联”体系,减外部之累,增进资源融合。广泛吸纳社会资源,邀请校外专家人才走进来,为教师培训、助学生成长,构建教育环岛,校社联手提高育人质量。

  行远小学坚持以生为本,在聚焦“减法”的基础上,着力做足“加法”,形成了“五智育人”的良性循环,营造起家校社三空间融合育人的良好生态。

  两江新区重光小学校

  扎根本土对话世界 拓展儿童社会化学习维度

  校内有丰富的课后服务课程,校外有广阔的社会教育空间;上学期间可发展德智体美劳、探究自然法则,假日时可追溯城市历史、深研太空奥秘……“双减”之下,重光风景独好。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两者之间构成教育历程,教育历程是使儿童社会化。”两江新区重光小学历来推行“儿童社会化学习”育人方式,倡导家校社协同育人。“双减”的落地实施,再次强调了儿童的中心位置和主体作用,不由得让学校深思:儿童与教育的关系。

  儿童与学校的关系,应是共生共长,要求学校课程、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如今学校开设有符合不同年级学生成长认知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图谱:数学文化课程、物象课程三阶图谱、儿童阅读课程等,逐步让儿童获得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初步认知。

  儿童与社区的关系,应是同频共振,要让孩子走近社区、贴近真实生活。因此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学习场域,联动照母山植物公园、川剧院,以及医院、敬老院等地,还与周边社区共同建设小规模的儿童友好馆,汲取成长所需的多元力量。

  儿童与城市的关系,应有共鸣共情,引导儿童树立自豪感、责任感。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重庆地域特色教育资源,如红岩联线、科技馆等,拓展教育空间;另一方面利用假日时间,设置“光小面”课程、“城市文化探寻课程”等,引导孩子感受家乡的发展脉络。

  儿童与世界的关系,应是共创共享,顺应时代发展培育现代化人才。学校着力突破时空界限,既向历史溯源,开展民风民俗体验活动以传承优秀文化、涵养中华美德;又向深空逐梦,与航天企业合作开发“航天+”主题课程激活学生的科技梦,儿童发展与世界发展紧紧联结在了一起。

  “天地人和、日月重光”,重光小学学子与学校、社区、城市、世界的教育合奏,必将引领着每一个少年向光生长,走向未来无限的可能。

  王小寒 黄丹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