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南川,满城馨香 摄/瞿明斌 |
|
志愿者助农抗旱保苗 摄/瞿明斌 |
|
打造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 摄/甘昊旻 |
|
“百姓影棚”志愿者走进农家院坝为群众免费拍照 摄/任前蔚 |
|
志愿者走进“坝坝加油站”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论“微宣讲” |
|
”户连网“志愿者帮助农户背运稻谷 摄/瞿明斌 |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赋城文明,满城馨香。
南川,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也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如今,这里正涌动着一股股文明实践的热潮。
2018年底,南川入选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2019年10月,又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
中央有部署、重庆有要求、南川抓落实。
锁定目标、先行先试、坚定出发。致力于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着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离百姓最近、群众最喜爱的活动阵地,南川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强力推进。南川区委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列为全区重大改革事项重点推进。区委书记主抓,一抓到底,多次走进镇街村社、农家院坝,与全区群众一起开展“百讲进百村——六讲”志愿服务活动。打破部门界限,七大平台牵头单位整合资源,实现部门联动、队伍联抓、阵地联用、活动联推,全区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合力向前推。
创新方式、丰富载体、服务于民。凤江习语、乡村小喇叭、科普田秀才等基层宣讲有声有色,百姓影棚、乐善天使、“莎姐”普法、巾帼巧学堂、金山青优伴等志愿服务用心用情,荷仙姑、“六个”龙济、“夜猫子党建+”等移风易俗社会治理有力有效。
在这里,民有所需,即有所应;民有所困,即有所帮;民有所惑,即有所解。志愿服务“户连网”问生计、问诉求、问建议、问良策、问经验,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与群众需求无缝衔接,真正“服务到群众心坎上”。
在这里,一个农家院坝、社区广场就是一个“坝坝加油站”,传播知识、学习技能、问询政策、解决困难,时时可“充电”、处处能“加油”、人人得实惠,真正走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这里,志愿服务有规范、有课程、有培训、有礼遇。文明实践培训基地100多名专兼职教师、30多门培训课程、自主编印的教材,孵化出2万多名既懂志愿服务理念,又具备志愿服务能力的初、中、高各层次志愿者。健全的志愿者嘉许、激励、回馈制度,让有德者亦有得。全区志愿服务既有源头活水,更有未来可期。
一个个创新阵地、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如一座桥梁、一根纽带,搭建起百姓学习交流的平台,架设起党群、干群之间沟通的桥梁,凝聚起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如今,行走在南川的广袤城乡,环境优美、底蕴深厚的文明新景随处可见;扶危帮困、互助互爱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守信践诺、向上向善的文明之花次第盛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描绘出一幅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大美画卷,奏响了人民美好生活的幸福乐章。
打造“志愿服务孵化器” 把文明的种子育出来
“群众最喜欢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是什么?最喜欢用‘知心话’传播科学理论, 用‘平凡事’弘扬文明风尚,用‘好榜样’引领人人参与,用‘邻里情’倡导关爱互助,用‘小板凳’汇聚治理智慧……”在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培训讲师通过互动引导的方式,结合典型案例对志愿服务项目策划设计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
当志愿者不难,凭着一颗热情奉献的心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行动就可以。当一个优秀的志愿者却不容易,既要上接天线,懂政策懂知识,还要下接地气,懂得群众的语言、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更要具备熟练的技能和高超的技巧,才能促成与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连接、融合,赢得服务对象的心,发挥志愿服务的最大效用。
为了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品牌化,南川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率先探索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训基地,将志愿者服务理念、服务技能、团队合作、项目策划等纳入课程,编写《新时代文明实践“微”读本》一套7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与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案例选编》等特色教材,开设网络文明加油站、爱我国防、小小志愿者等39项课程,根据志愿者岗位需求,设置初、中、高三级培训班,实行“线上+线下”“课堂+研学”“队伍+活动”多样教学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分层分类培训,不断推动志愿者“志智”双强,为全区志愿服务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今年虽然经历了连晴高温,但园里的李子没受到很大影响,收成还不错,这主要得益于新时代文明实践晚熟李产业发展培育志愿服务队的帮助,从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给予我们技术指导,我家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9月5日,石墙镇楼岭村4组的赵中德背着背篼到李子园摘李子。只见园里的李子挂满枝头,赵中德一把一把地直往背篼里装。
通过培训基地的孵化,全区1017支志愿服务队伍近10万名志愿者走遍城乡各地,开展活动3.6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00万余人次。
在城区公园、广场,81支文明“益”起舞志愿服务队吸纳志愿者4300余人,经过统一规范的培训,将“坝坝舞”队员转化为宣传能手,常态开展文明创建宣传、文明劝导、“大手拉小手”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头示范并号召市民争做文明南川人,践行文明出行、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文明行为;在木凉镇汉场坝村,“巧农夫”帮帮队志愿服务着力在“旅游+”上做文章,这里成为“重庆市宜居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观镇中江村,由留守妇女组成的“荷仙姑”暖心志愿者服务队撑起了“半边天”,使过去出名的“家家扯皮、户户瞪眼”的吵架村变成了“鸟语花香地,不闻吵闹声”的乡村游打卡地……
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南川区在提升志愿者服务技能的同时,也着力提升对志愿者的礼遇,让有德者亦有得。推出系列志愿者嘉许、激励、回馈制度,用“反哺”的方式鼓励志愿者培训成长和技能升级;探索群众参与机制,解决志愿活动“人气”的问题。建立《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指导办法》,在乡村“益心益行”驿站,志愿活动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物资、图书、服务等;在景区,志愿者持专属的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身份证”,可免费游览;在餐饮店,志愿者可享受折扣优惠……志愿服务正能量实现“双向循环”,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富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志愿者持久参与的活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热度,更有温度。
广设“坝坝加油站” 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
“我是一个普通农民,既然大家把我推选为劳模,我也有责任带动你们一起致富。”6月25日,南川区大有镇大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坝子上,市级劳模、逢秋荣高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秋容严肃而坚定地向乡邻们承诺。冯秋容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大户,他学习琢磨出的番茄嫁接技术让优良番茄品种增强抗病能力,种植收入也大大增加。镇里希望他到“坝坝加油站”当志愿者,给村民们讲技术,他二话不说放下手上的活儿就来了。回答完村民们的问题,他主动邀请大家到他的蔬菜基地去实地学操作,他说:“只要你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种出来我还可以帮助销售。”
木凉镇云都寺村民陈玉兰种出高山蔬菜却因为区位、产量等种种因素,销售无保障,看不到发展的出路。区农业农村委的专家志愿者帮她“会诊”,指导她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庄,优美的乡村环境、生态的种植方式、多样化的农家体验让游客纷至沓来。自家的困难解决后,陈玉兰主动申请担任附近“坝坝加油站”的站长,带动周边的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大家抱团发展,红红火火搞起了乡村旅游。
……
如何在乡村建更多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如何吸引老百姓愿意来、喜欢来?如何让阵地的作用发挥更有力有效?南川区瞄准乡间最常见的农家院坝、村社广场,利用老百姓茶余饭后喜欢在院坝聚集闲谈的习惯,把“坝坝会”打造成“加油站”。
“坝坝加油站”的站长有的是德高望重的乡贤,有的是勤劳致富的能人,有的是能言善道的退休教师,有的是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服务的志愿者除了站长,还有区级部门懂理论、懂政策、懂技术的各类专家,以及附近住户中热心的党员干部。人群聚集的赶集日、农事轻松的农闲时,将附近的村民们聚在一起,一张桌子十几条凳子,“坝坝加油站”就正式启动了。坝坝宣讲,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理论讲政策,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群众耳中;坝坝学技,通过讲实例讲技术,把种植养殖技术送到群众手上;坝坝议事,村里的发展群众自己说了算;坝坝解难,群众的烦心事扯皮事现场调解现场解决;坝坝问计,提前收集群众的需求,再根据需求组织不同的志愿服务活动。阵地建设既省又有,作用发挥既有又优。
几年来,南川区在全覆盖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基础上,拓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00多个,设立“坝坝加油站”2600多个,为群众“加油充电”近2.3万场次,以独具特色的方式搭建起全员宣讲、全民参与的政策理论传播舞台、技能学习平台、文明提升讲台,引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一起充电、共同加油、共建文明。
畅通志愿服务“户连网”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8月18日,艳阳高照,南川区冷水关镇杉楠村村民马康安看着地里熟透的稻谷发了愁。马康安年龄较大,劳动力欠缺,好不容易种了几分地稻谷,眼看着成熟了,自己却没法收割。上午9点多,同村村民汪东涛带着3名村民和一台小型收割机出现在马康安的稻田里,几个人分工合作,不一会儿就颗粒归仓了。帮马康安把稻谷晒在地坝上,汪东涛连水都没来得及喝,又和几个人匆匆离开了。
汪东涛为什么主动带着村民来帮忙?原来,他不仅是马康安的乡邻,更是其所在小家的“家长”。结合当前农村常住人口较少、年龄普遍偏大、劳动力欠缺等实际情况,南川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创新探索了“户连网”新模式。纵向层面,根据“地缘相邻、感情相近、方便管理”的原则,“户连网”构建了“村(社区)党组织+党小组+党群小家”三级网格;横向层面,根据“志趣相投、产业相融、自愿参与”的原则,“户连网”组建了产业、科普、健康、文化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特色小家”。小家由党员志愿者、产业带头人、新乡贤、先进典型等担任家长。这样一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中各类小家让每家每户都身处其中。家人有困难,家长自然有义务帮忙。
家长帮家人,家人间互帮。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都是参与者。“小家”家长人熟、地熟、民意熟,定期开展“敲门行动”,实施“问生计、问诉求、问建议、问良策、问经验,红白事必到、家庭困难必到、矛盾纠纷必到、合理诉求必到、突发事件必到”的“五问五到”服务。目前,全区2万余名骨干志愿者通过“五问五到”遍访工作,征求群众意见7560余条,帮助解决各类急事难事1600多件,真正做到“事有人管、难有人帮、诉有人听、苦有人问、喜有人贺”,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把温暖送进群众心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一线。
今年夏天全市各地高温干旱,森林防火一度成为全区干部群众心上绷得最紧的弦。南川区鸣玉镇文化社区“蔬菜小家”家长严群英就发挥家长作用,利用晚上的时间录制了森林防火及蔬菜秋种注意事项的微视频,不仅在小家群里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还在全镇范围内广为传播,为森林防火工作作出积极贡献。并且还依托“鸣玉稻香渔歌”抖音视频号及微信公众号,开展“石牛播报”理论微宣讲,由骨干志愿者、“小家”家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和认可。
在石溪镇盐井村,“百姓名嘴”刘建红组建起“耕读人家”,梯田田坎上、网红民宿里,一张板凳、一把蒲扇就是他的宣讲道具,不时组织村民和游客开展读书活动、理论宣讲,用乡音乡语传递党的声音、回应群众关切。
在德隆镇陶坪村,村民通过“陶坪人家”议事会共商发展大计,齐心协力发展乡村旅游,开设农家乐19家,解决了100多人就地就业,带动了土特产就地销售10多万元。同时,成立了洞砦察探、游客服务、环境卫生等3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吸引了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在周末回村参加志愿服务。
“户连网”连户连人更连心。“户连网”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提振了用好富民政策、创建美好生活的信心,织就一张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乡村振兴之网。
余凛凛 龙博 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