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解除干旱灾害预警 抗旱应急响应降至Ⅳ级重庆将组建专业森林消防机动队伍近期部分区县气温将超37℃重庆警方侦破一特大跨省非法捕捞水产品案梯田秋色美如画“解码智能时代2022”书摘
第011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解除干旱灾害预警 抗旱应急响应降至Ⅳ级
重庆将组建专业森林消防机动队伍
近期部分区县气温将超37℃
重庆警方侦破一特大跨省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梯田秋色美如画
“解码智能时代2022”书摘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9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码智能时代2022”书摘

  智博会,重庆市的“第二招商局”

  (选自《解码智能时代:从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瞭望全球智能产业(2018-2022)》第一章第三节)

  或许最初,对于很多出席2018智博会的嘉宾而言,只是将这当成一场普通的峰会。飞到重庆,出席活动,发表演讲,然后就可以打道回府,回到自己企业所在的地方,继续探索智能时代的未来。

  后来,智博会成为很多人进入重庆的一扇门。而对于重庆市而言,智博会也成了重庆市硕果累累的“第二招商局”。

  2018年,因为智博会,腾讯、阿里、华为、百度、浪潮、中国电子、科大讯飞等国内科技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它们或是在重庆成立西南总部,或是在重庆打造西南地区客户体验和数据中心,开始在重庆开展人工智能的更深度探索。

  此后三年,更是有无数企业通过智博会的舞台走进重庆的智能产业生态圈,特别是在智能化、大数据、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名企荟萃、络绎不绝。

  2021年8月23日,李书福现身重庆并出席智博会的消息迅速登上了国内各大媒体。这位在汽车界有着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与有着“东方底特律”之称的汽车城重庆,会有怎样的深入合作?成为汽车行业内众说纷纭的话题。

  在很长时间内,这个浙江企业家给公众的印象,与标准的中国传统制造密不可分。吉利不断围绕汽车制造扩展自己的版图,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完成收购沃尔沃的“蛇吞象”壮举。伴随着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崛起,李书福也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完成了一系列产业布局的同时,李书福与吉利汽车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布局同样激进。

  而下一个时代的李书福,是从重庆启程的。而且,李书福重仓重庆而来,早已不是什么新闻。

  在一年之内,吉利在重庆进行了几项重要布局:首先是吉利集团参与力帆汽车的重整,并在之后入主力帆,仅用半年,迅速为力帆摘星脱帽,并正式更名为“力帆科技”;其次是吉利集团的战略性高端新能源品牌极星,在重庆建厂投产;第三个大动作则通过2021智博会公之于众,那就是吉利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全球总部广域铭岛落户重庆。

  在2021智博会开幕首日的主展览厅,正对着入口的赫然便是广域铭岛“智能化柔性制造新模式”的数字孪生展台;在展台背后,是吉利汽车展示的掀翼式智能概念车;而在2021智博会开幕式主会场,李书福作为特邀嘉宾正在发表演讲。他在演讲中说:“重庆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也是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的基地,工业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这里不仅集聚了大量先进的制造企业,更有支持工业互联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与基础能力,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片沃土。”

  显然,他这是把重庆当“家”了。

  产业数字化

  (选自《解码智能时代:从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瞭望全球智能产业(2018-2022)》第二章第三节)

  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重庆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在国内41个工业门类中,重庆拥有39个,可谓工业门类齐全。重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而“产业数字化”也为重庆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产业数字化的魔法已经在重庆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行业生效。“在重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通过制造数据的全过程赋能,构建了敏捷、智慧的多车型柔性生产线,下线一辆高品质汽车仅需52秒;在金康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支撑客户个性化定制整车颜色的生产喷涂系统,切换时间仅需15秒。”

  摩托车生产企业宗申集团推出了忽米网工业服务平台,并率先将其布局在宗申摩托车总装1011生产线上。“在这条生产线上,机器手臂来回穿梭,传感器实时对产品进行检测,无需人工操作;从上线到包装所有环节均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后台据此可自主编排生产计划……该生产线用工数量减少了一半,人均产出却提升了2.2倍,自动纠错防错能力还大幅提升了10.6倍,实现了平均10秒就下线一台发动机。”

  这样的“产业数字化”改造,正大量地在重庆开展着。来自市经济信息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95个(累计4075个,直接带动工业投资600多亿元),认定智能工厂38个(累计105个)、数字化车间215个(累计574个)。

  另外,经测算,全市1500余家实施智能化改造的规上企业产值平均增长46.8%,对全市工业产值贡献率超6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9.8%。数字经济对重庆区域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据统计,2018年至2021年,重庆市数字经济分别增长13.7%、15.9%、18.3%、15%,常年维持高增速,2021年,重庆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3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27.2%,跻身全国数字经济第一方阵。

  在2021智博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重庆市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1)》,显示重庆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37.9%、55.7%。

  报告中,引人注意的还包括:14.2%的重庆制造企业初步具备探索智能制造基础,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装配、材料化工、医药五大行业融合发展成效显现。

  这说明,重庆的关键性行业、引领性制造企业,已融入智能时代的潮头,实现了竞争优势的升级,正带领重庆智能产业扬帆起航、逐浪前行。

  角逐未来的关键

  (选自《解码智能时代:从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瞭望全球智能产业(2018-2022)》第二章第四节)

  智能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据202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重庆在智能产业领域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21家,布局研发机构的企业约1500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检测载体先后落户。联合微电子中心、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创新平台也已建成投用。

  同时,重庆陆续引进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众多中外知名大学。这些知名大学以研究院、研究中心、科创中心等不同形式落户重庆,增强了重庆科技创新力量,弥补了重庆人才资源短板。

  据2022年1月的消息,科技部支持重庆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这是“十四五”以来科技部批复的第3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基于示范区框架,重庆将通过加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打造高水平创业孵化平台,打造科技成果区域协同转化等手段,优化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提升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水平,加速产业迭代升级。

  这是重庆智能产业未来的创新驱动力。

  此外,重庆角逐智能未来的关键还在于数字化基建情况及基于优势产业的顶层设计。

  据《科技日报》报道:重庆以5G为发力点,积极布局物联网创新发展,夯实工业网络基础。重庆成为全国首批5G规模组网试点城市,累计建成5.3万个5G基站,并构建5G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重庆)基础设施,标识注册量和累计解析量同比增长位列全国第一;承接国家“星火·链网”区块链超级节点;建立了10个核心大数据运营商在内的服务体系及20个大型云平台,算力水平西部领先。

  5G基站的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的上线、云平台的运算能力,直接决定一个地区智能工厂的数据共享能力、传输能力与应用能力。

  而基于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为未来的智能产业发展指出了着力点。这些顶层设计主要体现在2021年8月发布的《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

  《规划》提出,重庆将不断增强电子、汽摩、装备制造、消费品、原材料等支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和绿色环保6类产业。

  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面向“智造重镇”“智慧名城”建设需求,建设重要的功率半导体器件、柔性超高清显示、新型智能终端、先进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和中国软件名城。

  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发挥在燃油汽车生产能力、零部件配套体系和集成电路生态等方面综合优势,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能源、交通深度融合,建设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氢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基地和国内先进的汽车电子产业基地。

  高端装备方面,推动传感器、通信模组等组件在整机中植入有色合金、合成材料等新材料应用,建设国家重要的中高端数控机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和西部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基地。新材料方面,面向产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迫切需求,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聚酰胺材料、聚氨酯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先进有色合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

  生物技术方面,面向重大疾病发现和居民健康管理领域需求,加快生物药上市步伐,推动医疗器械、化学药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升级发展,建设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可以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是建立在原有支柱产业上的一次更新、更智能的进化,而原有的支柱产业也离不开智能化赋能,两者相辅相成,从而形成更有集群效应、更富产业链价值的优势产业。

  2021智博会主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演讲中透露,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3030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球的增速,对重庆寄予厚望,希望重庆成为内陆的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高水平国际开放合作的聚集地。

  过去5年,通过智博会的引“智”引“实”,通过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的激发与成果的转化、原有产业的“智变”与新兴产业的打造以及清晰的路径规划和强有力的执行,作为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庆,作为高水平国际开放合作聚集地的重庆,正在到来。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