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官网发布信息,正式公布了博物馆的新定义。其中强调,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博物馆的定义不是固定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先后发布过8个版本的“博物馆定义界定”,随着时代变化,博物馆定义也在更新“再造”。新版博物馆定义,逻辑层次更加清晰、指向更加明确。一方面,保留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常设机构的性质定位,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功能,为社会服务、向公众开放的办馆宗旨;另一方面,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探索新的功能和外延。
近年来,我国多个博物馆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探索。从线上直播到三维立体交互空间的打造,再到各种周边产品的推出,国博文物、故宫榫卯、铜奔马、四川三星堆等纷纷“火出圈”,也成为博物馆打造知识共享、文化惠民服务体系的成功实践。
以今年央视春晚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标识,各大博物馆的中国传统绘画精品馆藏展览迎来一波关注热潮,就在近日,以“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为主题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70幅来自宋、元、明、清的园林山水画,通过“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等篇章专题向社会公众推出,颇具典雅气和烟火色。
同时,博物馆如何才能够更贴近观众、更具亲和力,依然是一道现实考题。各大博物馆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赢在博物馆》致力于为青少年传播益智类博物馆文物知识;《博物馆之夜》则在诸多博物馆资源优势和实景展区的基础之上,做历史揭秘和大众科普工作;《国家宝藏》《中国考古大会》等热播节目,更是将众多精品馆藏文物和博物馆学者、专家讲解员推到了台前。
探索之余,也需要补齐短板。比如部分基层博物馆和私立博物馆怎样更好地运营,如何让博物馆真正成为社区生活中更具亲和力的知识共享空间。类似问题,还需要拿出真金白银、真招实招,让博物馆成为充满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