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2点,重庆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一个红点闪烁,这是沙坪坝区一处化粪池自动报警。值班工作人员立即调出化粪池的视频画面,并通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前往处理。
“化粪池里面有传感器,能自动监测到内部有害气体的情况。”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副主任宋到芾解释了其背后的工作原理。
2018年首届智博会举办以来,重庆城市越来越“聪明”。从依靠人工转向以智能采集为主、人工巡查为辅,及时发现处理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问题。这得益于五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大城智管”建设,技术赋能城市有了一颗“智慧大脑”,让城市管理者“耳聪目明”。
“一屏通览”
大数据交织让管理者“耳聪目明”
“大屏幕显示的是重庆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左右两边展示的就是城市管理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跟城市管理有关的指标我们都‘心中有数’。”宋到芾介绍说,“大数据交织是智慧城管的基础,2018年我们还只有3000万条城管数据,现在汇聚了3.2亿条,增长了10倍多。”
宋到芾以古树名木数据为例,“最开始我们只能监测古树所在土壤的湿度,现在古树的编号、土壤温度、含水量以及树木倾斜度、振动度等数据都能在大屏幕上‘一屏通览’。”
宋到芾点击了位于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的一处黄葛古树,除了上述信息,古树的年龄、科属、树高、冠幅等特征也一览无余。
“以前数据单一,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人去巡查古树,现在我们在古树上装了GPS定位、远程监控设备和报警系统。”宋到芾介绍说,一旦古树出现异常,平台会通知工作人员跟进。
“一网统管”
城市问题“管得全、全覆盖”
发现了问题还需要及时处置,但城市管理面广点细比较琐碎,如何能实现“一网统管”?
“2018年以来,重庆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与全市所有区县数字城管平台实现联动,接入全市城市管理信息系统153个。”宋到芾提到,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市公安局共享视频监控点4万余路。“这些摄像头能及时发现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有了共享的设备与数据,城市问题‘一网管理’就逐渐成为现实。”宋到芾点击了最近办理的一个案件,一个月前巴南区谊园路有一个路灯井盖出现破损,平台检测到后,立即通知街道、区城管局前去处理,从发现到更换井盖只用了2天。
“你看,这个是大佛寺长江大桥超载货车的情况。”宋到芾介绍说,这些信息与交巡警、道路交通执法部门共享。“一网统管”后多部门可以联合执法,比以往管得更全面,覆盖率更高。
据了解,目前全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面积1609平方公里,建成区覆盖率达100%。而五年前,管理面积只有1000平方公里。
“一端服务”
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城市管理公众号是市民触手可及的智慧城管平台。
“5年前我们的公众号只有市民投诉功能,现在找公厕找停车位游公园,一系列民生服务都可以一键操作。”宋到芾说。
目前,该公众号已梳理中心城区8785个公厕、3455个停车场、全市1474个公园等与民生相关的数据资源。同时结合城管问题“你发现、我奖励”的大城众管激励机制,形成城市管理问题诉求“受理、转办、督查、考核”全闭环管理流程,累计解决市民各类诉求近70万件。
“一端服务”已经延伸到线下,融入到市民生活场景中。重庆礼嘉智慧公园入口处有“脸部分析屏”,游客们入园“打卡”逛完后,就能知道今天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热量;道路两侧的红外线感知设备,会随时监测环境温度,通过喷雾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