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第011版:思想周刊·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编者按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和人民应变局、开新局的伟大实践,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此,重庆日报近期组织专家学者撰写了系列理论文章,现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谢金峰

  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一个重要专题,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方向原则、关键环节、方法路径等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基本遵循。

  必须牢牢把握“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个内在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讲政治,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政治判断力,就是要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本,增强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领悟力,就是要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提高政治执行力,就是要经常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切实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这个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提出,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就需要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就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找准切入点,实施好“十四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重点战略任务。

  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团结统一”这个关键所在。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和人民前途和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全党共同的政治责任,使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越是面临伟大艰巨的任务,越是需要党的团结统一。作为党员干部,要把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放在关键位置,使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努力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徐塞声

  深刻把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逻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3专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我们党的理论、历史和实践来看,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执政理念具有科学严密的逻辑基础。

  从理论逻辑来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将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开辟事业新局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历史逻辑来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取得的宝贵经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至高价值追求。

  从实践逻辑来看,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制胜法宝。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红军时期,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践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嗣方

  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丰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全面反映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以“十个坚持”高度凝练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经验,以“五个必由之路”进一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全面认识,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迈向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通篇蕴含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阐明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初心使命。从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上,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从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团结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拼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迈向新征程,我们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始终体现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科学把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基于“两个大局”,进一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实践路径,谋划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路线图。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全面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治理力量。迈向新征程,我们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不断开辟“中国之治”的更新境界、更高境界。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樊伟

  深刻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16专题“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阐明了发展与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我国安全发展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刻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方法论意义,提高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抓好“两件大事”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

  坚持“两点论”,突出“重点论”,以辩证思维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要坚持“两点论”,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既要通过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善于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的基础;又要全面提高国家安全工作能力和水平,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要切实把安全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做好安全稳定各项工作,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以历史思维厚植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实践基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紧紧抓在手中。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性地提出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并把它列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加强“四史”学习,深刻总结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历史经验,切实把握发展和安全合则兴、离则弱、悖则亡的历史规律,认清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任务,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各项工作。

  科学谋划,赢得主动,以战略思维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正确方向。当前,从外部环境看,我国面临世纪疫情、逆全球化、非传统安全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挑战,安全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战略耐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内部环境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要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合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易小光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8专题“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对我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进行了精准把脉和清晰定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指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路径和目的。一是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二是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要求。必须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三是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重庆要围绕努力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要“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和“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指示要求。我们一定要以此为目标,切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努力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二是努力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三是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进一步发挥示范作用。四是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五是推进全市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 李敬

  实现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9专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刻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最新思想,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把握改革主攻方向,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改革主攻方向,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在战略上布好局,在关键处落好子。要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衔接起来,在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把握改革开放规律,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开创了改革开放新局面,使我们对改革开放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把握好改革开放规律,对推进在更高起点上的改革开放意义重大。我们要加强改革前瞻性研究,把握矛盾运动规律,守正创新、开拓创新,更加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强斗争本领,拓展政策空间,提升制度张力。

  奉行互利共赢理念,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共同”倡议,彰显了中国促进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积极寻求发展利益最大公约数,不断做大“蛋糕”,使各国人民共同享有服务贸易增长成果的理念。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

  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文学平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11专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集中展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原创性概念、判断、范畴和理论,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时代之问、因应了时代之变、开拓了时代新路,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时代之问。回答好时代之问是时代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根本立场”“正确道路”“首要任务”“时代使命”“总抓手”“工作布局”等方面系统回答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因应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时代之变。回答时代之问必然因应时代之变。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然开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从国际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国际大变局和国内发展新格局的时代之变,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地开拓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时代新路。习近平法治思想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汲取了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科学地处理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重大问题上展现出的立场特别鲜明、意志特别坚定,开拓了中国法治现代化的时代新路。

  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代金平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专题,高度彰显了我们党致力于“建成文化强国”的使命担当。切实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对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深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方式,使广大人民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重庆担当。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在落实文化强国战略上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一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重庆的生动实践,在完善学习教育、研究阐释、宣传普及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二要持续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建设“书香重庆”,推进文明新风满山城。三要提升“重庆文化”品牌标识度。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积极宣介“行千里·致广大”的人文精神,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增强全球叙事能力,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方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7专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反映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党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和条件,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主动选择和战略思考。

  把握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从理论发展看,马克思主义是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的统一论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阶段目标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从历史维度来看,新发展阶段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站在新的起点上确立的更高发展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大跨越。从现实背景看,“两个大局”构成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素。

  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一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要立足科技创新、依托创新驱动、依靠创新人才、占据创新高地,形成更为完善的创新体制。二是协调成为内生特点。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三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四是开放成为必由之路。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互利合作的开放格局。五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在更高水平上把“蛋糕”做大分好。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又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