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奉节县石岗乡镇江村村民黎常学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哗哗”流出……
水是头一天刚从新的水源地接来的,足可维持到本月底。全村300多村民的生活用水有了着落。
连晴高温导致镇江村水源枯竭,300多村民出现临时饮水困难,靠乡里送水“解渴”。面对旱情,当地村民不等不靠,主动寻找水源,上演了一出“深山找水记”。
镇江村位于大巴山深处,海拔在600—1200米之间,全村有550多户1600多人,眼下在家的有140户300多人。
村支书杨成志告诉记者,脱贫攻坚期间,全村饮水问题得到解决,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但今年以来降雨偏少,加上7月以来的连晴干旱,大家眼看着蓄水的河沟渐渐枯竭,蓄水池里的水也用得见了底。
“从上个月起,我们就发动村民找水,也寻过几个深山老林里的水源地,都没能找到水。”杨成志说,8月初,村民出现了饮水困难,石岗乡政府为他们协调了送水车上门送水。但仅靠送水并非长久之计,村干部寻思着,还是要积极想办法、寻找水源。
村里的综合治理专干李仕术是名“90后”返乡青年,去年6月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在他的印象中,自己儿时和父母曾居住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山上,门前有条小溪沟,从来没断过流。但李家人20年前就搬到山下居住,上山早已没有路。
上个月,眼看着蓄水池里的水越来越少,他心里一急,想起了以前门前的那条溪沟,便随手抓了把镰刀上了山。
沿着记忆中的路线一路前行,边走边砍杂草开路,没走多远,他的小腿已被荆棘划得满是血痕。沿途,他经过了干涸的河床,看到了寻水的野猪。有动物,附近可能就有水源,他心里一喜,继续顶着烈日往山上走。
走了近两个小时,他发现崖壁上有一股细细的水流,水流下方的岩石经过多年冲刷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池,积了不少水。
眼前的景象和儿时的记忆,逐渐重合。他爬到水池旁细细观察。
池里的水约有几百立方米,但要引下山需要近2000米水管。李仕术赶紧下山把这消息告诉了杨成志,两人又一起将找到水源的事报告给乡政府和奉节县水利局,得到回复:你们只管接水抗旱,政府为你们提供抗旱资金购买水管。
期间,李仕术多次上山。一是看这处水源是否会枯竭,二是再往上走,找找新水源,幸运的是他又发现两个天然水池。李仕术身上的伤痕愈合后又划伤,再愈合后再划伤,中途还摔过几跤,但他没有放弃。
15日,村干部合力将买来的水管运上山,堆放在路旁。“有空的村民明天都跟我走,上山接水。”李仕术通过电话、微信群等招呼村民第二天都来帮忙。
让他意外的是,16日上午,竟有二三十人赶来帮忙接水——柯昌银、李修顺两个社长来了,在奉节县城上班的邓辉专程请假回来了,村里管水员郭章茂的儿子郭前龙来了,脱贫户向守福拿把镰刀赶来了,郭明凤、邓顺珍等几个妇女也来了……
“我们社里缺水的人多,社长肯定要带头”“我爸生病了,派我来扛水管”“我们妇女搬不动水管,在前头帮你们开路”“政府帮我脱了贫,现在我也要出点力”……大家七嘴八舌地聚到一起,李仕术忍不住红了眼眶。
一卷水管100米,足足有一两百斤重。大家有力出力,两人扛一卷,喊着号子便上了山。力气不足的,拿着镰刀砍杂草,给大家开路……
来回搬运了四五趟,从9点多一直忙到下午6点,村民们终于将这股清泉引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