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强化”夯实课程思政 绘好高校育人“同心圆”
第076版:T64 与时代同进步 与重庆共成长 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四个强化”夯实课程思政 绘好高校育人“同心圆”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四个强化”夯实课程思政 绘好高校育人“同心圆”

  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激发青年学生的奋进力量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实操课堂,潜移默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立足决策咨询、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和学术交流的职能职责,从立柱架梁到强基固本,从支持保障到协同创新,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明、方向更准、措施更实、效果更好”。

  强化决策咨询

  助力课程思政建设立柱架梁

  高校是青年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设的关键阶段,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一站。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在市教委领导下,市教科院切实抓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供思想基础、智力支持和方向保障。

  市教科院围绕教育部、市教委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和重大关切,面向全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摸底调研,形成《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等系列决策咨询报告,为持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供决策参考,指导全市高校结合实际制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校课程思政的建设内容和原则。

  《重庆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5)》等政策相继出台,聚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精心谋划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能力提升、评价体系建设和工作协同创新五大重点行动,强力推进全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体系和工作体系建设。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中,全市将课程思政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环节,切实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门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有机融入,形成育人协同效应。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市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构筑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制度建设“四梁八柱”,为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强化研究指导

  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强基固本

  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土建大类概论与研讨》课程上,专家教授们结合土木学科特点,搜集和筛选“中国建造”国际品牌树立做出巨大贡献的重大工程项目,例如珠港澳跨海大桥、青藏铁路、三峡大坝、贵州天眼、南海填海造岛、南水北调和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等,梳理工程建设中的科技力量,探索其中的科技创新元素;结合专业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嵌入爱国、敬业、奉献、顽强不屈等精神元素。

  “通过课堂我深刻体会到,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对国家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至关重要。我国基建强国的优势让我们更有热情和信心走好大学生涯的每一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同学们说。

  这些年,全市广大师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不可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要求高校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持续深化建立“三全育人”机制,确保“大思政”一体化育人得到常规化推进和常态化落实。

  为此,市教科院强化指导作用,对接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三级研究体系建设计划,申报并获批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研究与指导中心;协助市教委建立重庆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课程思政建设相关问题,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专业思政、教师思政、学生思政同频共振;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遴选、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等工作开展,确保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落地见效。

  在西南大学,由党委书记挂帅组建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集中优势专家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集中攻关,每年统筹课程思政建设经费100余万元用于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建有多功能培训室、角色体验室、微格教室等场所,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磨课研课提供场地支持。

  为示范带动全市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市教科院更深入高校指导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一线教师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充实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进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自然交融,着力打造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思政“金课”,切实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学校充分挖掘涂铭旌院士在学校第三次创业的“科教报国、大爱无疆”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大国工匠精神;以“一地两院一联盟”乡村振兴工作体系的搭建为契机,深入挖掘“扎根乡村、矢志‘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育人元素,“人才思政—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为一体的纵向贯通协同育人新格局逐步形成。

  同时,市教科院还牵头组织全市高校系统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精心打造经典工作案例和教学案例,编辑出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为各类高校、各类专业(专业大类)和各门课程负责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示范样板和参考标准。

  强化管理服务

  助力课程思政攻坚创效

  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应当是“如春在花、如盐化水”,把家国情怀自然渗入课程方方面面,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西南大学以100门课程思政重点课程建设为“点”,以500门专业核心课程为“线”,以全体课程大纲修订工作为“面”,构建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的课程思政建设生态体系,分类设置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任务和育人重点,着重强化专业课程的价值观教育引领地位,将担当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作为课程育人的必备品格。

  一批“有意思”“都爱听”“真相信”的思政“金课”正在涌现,高校课程思政逐步走向特色化和体系化,这离不开长期以来的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市教科院主动适应课堂教学新趋势新要求,协助市教委设立课程思政专项项目,引导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近3年立项重大项目21项、重点项目117项、一般项目206项,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拓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

  同时,统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体系结构,结合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现象。目前已立项建设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96门,实现3种课程类型、7大类专业课程全覆盖,8门课程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开展课程思政必须紧抓教师这个关键环节,解决好“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问题。为此,重庆市构建市校两级培训体系,组织全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骨干教师培训近1000人次,示范引领全市高校开展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和水平,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西南政法大学教学名师龙大轩教授主讲的《中国法制史》示范公开课被中央电视台、法制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认可;西南政法大学联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开展“蓝鲸计划”,由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家国情·奋斗者”蓝鲸新闻采风行暨“三下乡”团队,拍摄了1000多条纪录片素材,成为西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金课”一张亮眼的名片。

  当前,全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如沐春风、如火如荼,营造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强化学术交流

  助力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创新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走深走实,全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推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生了一系列典型案例和素材资源。

  在此情形下,建设区域性协作机制,形成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共建共享格局,有助于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的不断创新。

  为此,市教科院着力联袂共建学术组织,联合开展学术研究,联动推进教学改革。协同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等22所高校,常态化开展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专家组织对全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联合高校打造高水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联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持续推动全市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更进一步、更深一层;采取“省际校际合作”“校地校企融合”“线上线下衔接”等方式,建立课程思政联盟,建设共享资源平台,为更多的高校创造互通共享和共建共用的理想条件。

  据悉,重庆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化工职业学院、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等在渝高校相关院系及教师,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研究特长,联合申报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路径。

  多元开放的课程思政建设理念,多方参与、多级联动的课程思政协同运行机制,激发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区域性协作共建的内生动力,合力奏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乐章。

  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全市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入日常工作、教育教学和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当中去,真正守好了高校教书育人主战场,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范卿泽 邓成超 蒋凯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