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度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现场 |
|
重庆市军地联动为荣立一等功的梁平区现役军人彭顺平家送去立功喜报 |
|
退役军人陈和绪在渝北区龙溪街道龙湖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领取优待证 |
|
重庆市江北区退役军人“指导员在线——东江聊天室”创建者李东江为退役军人释疑解惑 |
2018年11月6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挂牌成立,一个专门为退役军人服务的全新部门从此登上时代舞台。
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优质的服务、更可靠的保障、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秉承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经过3年多的努力,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重心从机构组建,转向体制机制优化和发挥整体效能;从政策制度清理、制定,转向政策制度完善、优化和落实并重;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向破立并举、标本兼治阶段。全市退役军人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健全制度
夯实退役军人工作基础
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退役军人工作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做好退役军人工作、双拥工作等多次提出具体要求,亲切会见全国和全市模范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和模范个人代表,以及双拥模范代表。春节、“八一”期间,重庆市和重庆警备区领导率队开展走访慰问,带头营造了全市军地各级领导关心支持退役军人工作的良好氛围。
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工作安排,按照“提质提速、创新创优”的工作要求,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做好服务。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聚焦改革急需、工作急用、退役军人急盼,各项制度相继落地、渐次开花——
重庆市率先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地方立法列入省级立法项目,立法工作加速推进;
编制了重庆市退役军人服务和保障“十四五”规划;
全市先后出台关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社保接续等政策性文件,加快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
修订完善《重庆市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印发《重庆市烈士纪念设施分级保护管理办法》,规范了市级烈士纪念设施申报条件、流程等;
印发《关于促进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
实施优抚医院残疾军人《生活照料服务规范》《常见护理防控规范》地方标准,有效提升残疾军人幸福指数;
……
退役军人服务站,既是退役军人工作的“神经末梢”,也是服务保障退役军人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已建成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共1.2万余个。市级、区县级、乡镇级、服务对象300人以上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完成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创建,这些服务中心(站)就是一个“家”,在这里,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展开,给予老兵们最温暖的关心关爱。
“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一系列便捷化、亲情化、人性化的举措,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工作服务质量。
服务保障
就业安置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黝黑的皮肤、笔直的身板,这是荣昌籍退役军人李荣城给人的第一印象。今年30岁的李荣城,于2015年从部队退役。得益于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的扶持,退役后的他在龙集镇抱房村相继流转500亩土地发展稻虾、生态鱼养殖,并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及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综合性示范基地,用实际行动在广阔田间助力乡村振兴。
就业,是稳固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和“定盘星”。为提高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质量,我市围绕“就业有去处、创业有扶持、失业有帮扶”要求,在教育培训、专场招聘、创业指导、就业帮扶上持续用力,约7.7万名退役军人参加学历教育,约2.3万人参加“退役第一课”全员适应性培训。创新“市级统筹、区县联动、校企合作”技能培训模式,支持退役军人在全市范围内任选培训机构和专业进行培训。打造“老兵招聘月”专属品牌,连续2年举办川渝退役军人网络直播招聘周,约1.9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2021年,全市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组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200余场,950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12万个。截至2022年5月,为退役军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亿元。
同时,我市还每年举办市级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42个优质创业项目获奖。在重庆市第六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中,2名退役军人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优胜奖。
安置是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工作的第一步,历来为各方关注。我市始终把退役军人安置工作作为政治任务。2018年以来,军转干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安置原则,健全“阳光安置”举措,树立服役贡献与安置结果挂钩的鲜明导向,安置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尊重优待
让退役军人感到暖心舒心
江津区先锋镇37岁退役军人李凌在与盗贼搏斗中受伤。经过三天三夜救治,脱离生命危险,胸部以下却永远失去知觉。
案发当天,先锋镇夹滩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来到重症监护室,现场研究李凌低保办理事宜。之后,江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程宇一连来了8趟,协调各方面捐助13万元。附近的退役军人志愿者也隔三岔五来帮他家收花椒。“这么多人都来帮我,我想和命运拼一把。”李凌挥了挥拳头,脸上露出坚定的笑容。
因为重大变故导致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容易丧失生活信心,最需要关心。重庆市对待他们偏爱一分、厚待一点,建立完善了对烈士遗属、1级—4级伤残军人“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发放联系卡,建立工作台账,确保每月至少上门一次,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明确解决办法、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全面落实残疾军人荣誉、生活、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和其他优待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让退役军人感到温馨和舒心。在我市,抚恤补助标准连续4年同比提高10%以上,实现“11连增”。
在提高优待保障质量方面,我市制定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目录清单,将以前较为零散的优待政策,整合为9个方面、50项内容、183项优待措施。
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名困难退役军人都不能掉队。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按照“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原则,迅速建立退役军人关爱基金,2个月内,全市退役军人关爱基金实现区县“全覆盖”。据统计,市、区(县)两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使用1900余万元,关爱帮扶6300余名困难退役军人,得到广大退役军人肯定和认可。
铭记传承
让崇尚英雄氛围日益浓厚
在近日举办的2022年度重庆市“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退役军人殷其龙成为舞台上的明星。
退役后,殷其龙开上了出租车,一边穿梭在城市中,一边无私帮助困难群体。他连续10余年义务参加爱心送考活动,为莘莘学子扬帆助考;为了一句承诺,连续两年义务接送老人看病就医……“虽然我脱下了军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司机,但我仍然坚信“人民子弟兵”那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以胸前闪耀的党徽引领自己继续前进。”
几年来,我市推选获评全国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双拥模范个人、道德模范,以及市级最美退役军人、模范退役军人、双拥模范个人等约200名,在全社会树立起退役军人的标杆。
“是名字,也是传承!”走进梁平区烈士陵园,长40米,高2米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着488个英烈的名字,向世人无声地讲述着英烈的故事。
烈士陵园负责人陈玲说:“每一位到陵园来接受红色教育的共产党员、市民群众、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站在烈士英名墙前,默哀、行礼。”英名墙前摆放的鲜花,是人民群众对英雄烈士的尊崇敬仰,也是对英烈精神的学习和传承。
捍卫英雄,就是在捍卫民族的历史;守望英雄,就是在守望国家的未来。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牢牢把握“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这一工作主线,切实抓好烈士褒扬工作,引导全社会深切缅怀先烈、永远铭记英雄。完成我市烈士英名录编撰,烈士英名墙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每年在烈士纪念日开展纪念活动,市“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参加。每年举行烈士光荣证颁授仪式。创新开展“英烈精神归故里”活动,为94名烈士找到亲人。建立英烈荣誉保护协调机制,营造崇尚英烈、捍卫英烈、传承英烈的浓厚氛围。
担当奉献
助退役军人再立新功
通过一项项政策服务到退役军人的心坎上,激励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再立新功。广大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他们中的许多成为各领域各系统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物。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奔赴基层、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党的血脉根基在基层更加坚如磐石。
近年来,全市6600余名退役军人依法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为了给家乡做点实事,退役军人黄朝林辞去国企工作,回乡当兵支书。这些年,为了乡村振兴,他卖自己房建百姓房、献地修路、购车送货……做了许多“败家”的事,乡亲们都叫他“傻儿”书记。
谈到这个外号,黄朝林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我很喜欢‘傻儿’这个称呼,因为这是村民们对我的信任和工作的认可。傻人,不怕吃亏,甘于奉献,不计得失,只要村民满意。现在村子变样了,村民富裕了,我觉得一切都值了。”
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还大力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建立特色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江北区“指导员在线”,沙坪坝区“五小”等志愿服务品牌,培养广大退役军人成为思想引领的“宣传员”、矛盾化解的“调解员”、应急处突的“战斗员”、帮扶援助的“勤务员”。截至目前,全市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5500余支,他们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抢险救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当先锋、打头阵,发挥了重要作用。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开新篇。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成色更足”,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者信念坚定、斗志昂扬。
曹峰 周艳红 张瀚予 图片由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