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社 书写暖心“民生答卷”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第059版:T47 与时代同进步 与重庆共成长 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人社 书写暖心“民生答卷”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人社 书写暖心“民生答卷” 绘就城市幸福底色

  2021重庆英才大会引进人才和项目签约现场

  2022年春节期间“点对点”送脱贫人员到山东务工

  开展“三进三送”活动,进社区“一对一”为退休人员领取养老待遇进行资格认证

  民生事小重千钧,一枝一叶总关情。

  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人社部门始终以群众所诉、所需、所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持续深化社保改革,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就业创业有门路、养老金增长有保障、人才干事创业有平台、劳动关系更和谐……这一份份重庆人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暖心“答卷”,绘就了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稳就业

  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宏观经济。确保就业大局稳定,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又能为经济运行提供人力供给。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始终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六稳”“六保”之首和宏观政策优先级,积极应对疫情冲击等多重挑战,推动就业工作机制系统集成、政策靠前发力、服务精准滴灌。近10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87.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就业形势总体平稳。

  “直播招聘每期的企业均是非常优质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大型上市公司,待遇也很不错!”王翊舟是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2021届学生,去年7月,他在观看“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网络直播招聘时,向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投出了简历,并很快入职公司下属子公司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模拟设计岗位。

  “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我市构建起“人社+教育+其他市级部门+高校+区县”五方联动机制。10年来,在毕业生规模逐年攀升情况下,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在保障农民工就业方面,我市坚持“外出务工、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并举,发挥驻外劳务机构作用,全市793.7万名农民工实现转移就业,市内务工占比达64.7%。精准兜牢就业扶贫民生底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多举措促进全市77.9万名脱贫人口“应转尽转”。

  “要感谢荣昌区人力社保局举办的缝纫技能培训班。”7月19日,中乔(重庆)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清江镇小伙周万兴正熟练地操作着缝纫机。两个多月前还在为找工作而发愁的他,如今已是知名企业的正式职工。

  周万兴说,经过一个多月的系统培训,他不仅有了一技之长,还实现无缝衔接上岗。

  重庆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技能培训,对稳岗促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10年来,我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16.8万人次。

  此外,在促进创业方面,我市实施“渝创渝新”创业促进行动计划,同时调整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将市外在渝创业人员纳入我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享受范围,10年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44亿元,直接扶持创业33.6万人。

  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探索实施“一库四联盟”就业服务机制改革,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建设“重庆智能就业”平台,建成33家零工市场,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便民服务圈,培育1.4万名劳务经纪人、2000余名职业指导师(创业导师)队伍,提高就业服务精准性。

  强保障

  绘就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新画卷

  如果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民生之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按照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统筹层次,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经办服务,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

  “我的养老金年年都在涨,日子越过越好!”谈起养老金,家住大渡口区九宫庙的企业退休人员黄文清高兴地说。

  近年来,我市待连续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调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惠及全市443万退休人员。

  同时,不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将超龄人员纳入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放开户籍限制,将农村户籍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城乡居民执行相同的社保缴费和待遇政策,同等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这项与所有市民切身相关的民生事业正不断走向完善。”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推进社保从制度全覆盖走向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待遇应发尽发、代缴应缴尽缴3个100%,1.04万名应参保长江退捕渔民100%参保。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全市城乡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42万人、596万人和763万人,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比例由上年末的54:46优化为55:45;6517个工程建设项目230万人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参保率达99.2%。

  “现在办社保业务不用排长队,网上几分钟就办好了!”近日,家住巴南区的李女士在巴南区社保中心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政务服务网办理好单位缴费申报很是高兴。

  巴南区社保中心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办事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事时限,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更便捷。这其实仅是我市打造社保经办服务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21年9月底,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3.0正式上线,实现12个事项“即时办”、15个事项“快速办”、72个事项“网上办”、34个事项全渝通办。

  同时,我市还推行“不见面”服务,通过网上办、预约办、延期办,确保社保服务不断档。大力推广“互联网+人脸识别”养老待遇资格认证模式,确保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开辟工伤保障绿色通道,确保疫情防控医护人员及时享受待遇。

  优生态

  构建引才留才强磁场

  转型的重庆,求贤若渴;发展的重庆,海纳百川。

  7月27日,2022年“百万英才兴重庆”国际人才线上行——全球英才云聘会启动,面向全球人才发出了“招贤令”。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人力社保局始终将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夯实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抓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用心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重庆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吸引了我,‘行千里,致广大’的豪迈气概让我满怀激情。”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张顺是山东人,谈起自己来渝发展的原因,他说受邀来重庆后,了解到重庆的人才政策,感受到重庆对人才的真心关爱。目前,他已与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从事诊断原料的研发。

  近年来,我市持续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优惠政策规定,大力引进国际领军人才、国家级人才,海外博士等产业急需人才。

  同时,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和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突出集聚“高精尖缺”人才,注重激发优秀人才创新活力,出台“塔尖”“塔基”人才政策。聚焦我市八大重点产业和33条产业链绘制高层次人才图谱,编制急需紧缺人才目录,“一企一策”“一链一策”帮助联合微电子中心、长安汽车等引进紧缺高端人才。 2012年至今,累计为6.1万余人次发放岗位津贴超2.2亿元。

  7月5日,2022年“百万英才兴重庆”博士渝行周首场活动——走进大渡口专场顺利举办。活动邀请21位博士来渝实地参观考察,通过实践体验式引才,让博士感受我市发展平台、引才政策及人才服务。最终,共有16位博士成功“落户”重庆。

  “近年来,我们按照线上+线下、国内+国际、重点+常态等模式,不断做大做强我市引才品牌。”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已连续举办了3届重庆英才大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748人、项目875个,目前重庆英才大会成功升格为部市共办;连续举办“博士渝行周”活动,吸引优秀博士人才来渝创新发展。

  构建留才“强磁场”,培植育才“厚沃土”。据了解,目前,重庆新招收博士后623人,博士后科研站增至504个,出站留渝率增至86%,2022年争取到国家级项目资助2130万元,同比增长32%。2012年以来累计开展“专家智荟沙龙”“博士后沙龙”“留学人员沙龙”等各类专家跨界交流活动70余场,服务各类专家人才超1万余人次。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18万人。

  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构建“一城双核三区多点”雁阵格局,全市数字技能人才达到6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7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151万名,占比31.9%,西部领先。

  天下英才,逐潮流而动,择热土而栖。如今,重庆正在加速推进重庆英才港建设,拓展重庆英才“渝快办”,集成科技咨询、医疗、公共交通等69项专属服务,创新提供11项市场化服务,累计发放英才服务卡1.06万张,2022年上半年提供“一站式”服务13.1万人次、同比增长4.7倍,人才满意度达99.7%。

  促和谐

  织密劳动关系安全网

  劳动关系可监测,工资发放、生产安全可预警……去年5月,“川渝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研讨会在重庆举行。会上,九龙坡区和谐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智能平台发布,这也意味着全国首个探索劳动纠纷提前介入、在线实时调解的智能平台正式上线。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如何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重庆人社部门一直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先后颁布全市企业职工因病死亡待遇暂行规定、企业职工病假待遇暂行规定、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文件,先后出台全市企业职工请婚丧假的处理意见、企业职工出境探亲待遇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企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等有关问题、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加强特殊工时制度审批管理等涉及劳动标准方面的文件制度,全市劳动标准和劳动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

  农民工讨薪难,政府来“撑腰”。去年11月1日至今年春节前,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在全市展开。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共处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案件406件,涉及人数5400余人,为农民工讨薪7517.88万元。

  2020年11月,我市上线运行“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评价系统”,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重庆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重庆市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施办法》也相继出台,让农民工不再“忧薪” 。

  去年5月28日,在重庆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1号仲裁庭里“线上”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件。该案是重庆首例在线上开庭审理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双方当事人通过网络视频,实现了远程“出庭”。

  据了解,“重庆微仲裁”微信小程序于去年4月29日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传统的线下服务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的双线服务模式,把选择权交给了群众。

  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重庆微仲裁”还将在今年内实现为办事群众提供从包括在线申请仲裁、庭前证据交换、在线庭审、庭审笔录在线签字确认、电子送达文书以及在线查阅案卷等在内的全流程仲裁线上服务,真正做到“开庭足不出户,维权指尖轻触”,成为全国首个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全流程全网上处理平台。

  此外,我市仲裁院还实行“仲裁快办”,将立案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审理时限尽量由45天缩短为30天,减少办事材料74%。建成仲裁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仲裁咨询、立案、查询、送达一窗通办,办事地点纳入“人社政务服务电子地图”。

  王彩艳 杨敏 图片由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