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本底
第043版:T31 与时代同进步 与重庆共成长 重庆日报创刊70周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潼南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本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之路
潼南 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绿色本底

  蓝天白云下,潼城美如画

  水清岸绿的人工运河

  潼南高新区环保产业园区一角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潼南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多措并举下,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明显。

  如今,潼南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山清水秀的“高颜值”初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了绿色本底。

  水清

  跨界巡河,打造“幸福河流”风景线

  一大早,趁着炎炎烈日尚未高挂,潼南区崇龛镇的河长骆杰抓紧时间来到姚市河边,与四川省安岳县云峰乡河长一起巡河。

  在崇龛镇,像这样的川渝联动跨界巡河已是常态。作为琼江右岸一级支流,姚市河发源于四川省,流经安岳县,流入潼南区崇龛镇,汇进琼江。

  2018年,崇龛镇与四川姚市、云峰、大安等相邻乡镇签署协议,联手推进琼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

  “除了完成水体、河岸、排污口的情况巡查,我们还共享数据、共商河流治理,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加强跨界河流违法行为的跨界检查、联合查处。”骆杰说,联合巡河、交叉巡河,实现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共管共治。

  若无源头活水,何来清流如许?潼南作为重庆主城桥头堡城市,是川渝一小时经济圈交汇点,加之域内水资源丰富,涪江、琼江横贯全境,治理任务点多面广。上下游既休戚与共,治理又岂能孤军作战!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潼南区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与遂宁、资阳、铜梁等地协同合作,推进全域治理,共建跨界河流“管家”,全面推进上下游水环境质量改善。

  潼南区联合遂宁、资阳加强“十四五”规划衔接,实施《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川渝联防联治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污水收集工程项目、生态修复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39个、总投资15.97亿元;与遂宁、资阳携手合作共建了姚市河白沙水质自动站、琼江大安水质自动站,优化了跨区县和跨省市断面监测点位;联合遂宁、铜梁启动琼江示范河流建设,倾力打造具有全国示范带动、经验可复制的“幸福河流”。

  今年,潼南区进一步发力,着力探索流域横向补偿,已初步拟定《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四川省资阳市人民政府、四川省遂宁市人民政府琼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讨论稿),着力将琼江、涪江跨界河流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目前,涪江、琼江潼南区段水质分别达到Ⅱ类、Ⅲ类水质要求。

  岸绿

  打好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水环境问题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在排口、核心在管网。

  近日,在潼南区兴潼大道一处污水管网铺设现场,工程正紧张有序地进行中。烈日下,挖掘机轰隆作响,工人们大汗淋漓地在沟槽内忙着清淤,即将下地的管网已在一旁全部到位,工作人员忙着做最后的检查核对工作。

  潼南区涪江、琼江贯穿全境,有大小河流136条,这些河流在带来丰富水资源的同时,沿岸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暴露。

  特别是现有市政排水管网建成时间较早,已不堪重负,沉积、淤积、错接混接、雨污混流等情况普遍,直接影响了河道水质及周边环境。

  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潼南对城区和乡镇市政管网做了全面摸底,找到症结,决定启动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一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2.27亿元,新建改造雨污水管网约450公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7160立方米/天,改造自来水厂15800立方米/天,配套改造供水管道总长度约31公里。

  “PPP项目采取补全、改造、改善、新建等一系列措施,让雨水和污水‘各行其道’,降低了污染负荷。”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为如期高质量实现潼南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水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10个老旧小区雨污管网及人居环境改造,中心城区及场镇150多公里雨污水管网,2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个镇级自来水厂改造。

  不仅是水环境。潼南区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

  截至6月30日,潼南累计排查环境风险企业164家次,整治环境安全隐患11个;开展整治“散乱污”企业等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420余人次,发现环境问题17起;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累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件,处罚金额44.65万元。

  当前,潼南空气优良天数167天、同比增加4天,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降低,臭氧浓度同比上升。区域环境噪声声环境质量为二级(较好),道路交通噪声声环境质量为一级(好),功能区环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功能要求。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调查评估和4个“绿盾”自然保护地日常监管,全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低碳

  节能环保,争做循环化改造标杆

  环保电镀园区打造了国内首创的“电镀用水清洁处理—重金属污染物在线回收—电镀污水处理—电镀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产品”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环保全产业链。

  在潼南,这一套国内首创的循环经济环保全产业链实现了污染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循环化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国第一座全产业链环保产业园,环保电镀园以污染治理和资源再生利用为依托,为电镀及电子信息等制造业提供废物处理处置场所,为电子信息产业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这样的吸引下,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摩、装备制造业等做配套的一批高端表面处理企业相继入驻。如今,服务企业包括了华为、惠普、华硕、福特、大众等的金属结构件、紧密加工及表面处理行业,入驻电镀企业超40家,景裕、昱之博等企业产出的笔记本电脑外观件占据了重庆60%的市场份额,天耀、科发等企业为航空航天高端制造业做配套服务。

  类似这般的循环发展成果,在潼南并不是个例。

  2016年,潼南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至此,潼南区积极推动工作开展,积极落实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促进节能减排,切实践行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化理念。

  与此同时,建立了以补链招商、风险共担为关键的产业园区循环发展机制,提升了产业横向关联和纵向耦合程度及产业副产物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了上、中、下游产品互动的产业布局。

  截至去年底,工业园区已引进中欣维动力、万利来、同辉气体、合才化工、耀辉环保等循环经济相关规上企业28家,完成投资超过100亿元。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实现产值210.55亿元,完成利税总额32.35亿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潼南区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特色化工、环保产业集群产值均超过60亿元,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超过2000人。

  下一步,潼南区将有序推进华电潼南燃机热电联产、泰盛天然气热电联产、生活垃圾发电耦合制氢及氢能示范、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等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壮大。

  理念

  处处播绿, 绿色生态文化根植民心

  2017年,潼南区吹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号角,着力做好“城区园林化、水路林带化、乡村林果化、全域国土绿化、全民绿色文化”的绿色文章。

  特别是培育绿色文化,被列为重点工作。在潼南看来,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文化的支撑,绿色文化的理念、功能等都是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

  为此,潼南区积极传播,处处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氛围,打造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的森林城市格局。

  漫步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河流潺潺、苇草摇曳,美景如画。顺着河边步道往里走,树木苍翠、郁郁葱葱,风光秀丽。继续往山上爬,十里桃林蔚然成荫,铺满山坡。

  登到最高处,远远眺去,万亩蔬菜基地、西南地区最长人工运河映入眼帘,全视角一览潼南的生态之美。

  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具有别致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生态产业与生态文化于一体,是潼南培育绿色文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打造森林城市的最新成果,已成为周边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潼南将绿色与科普教育融合、与历史文化融合、与主题文化融合,多措并举,使绿色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理念。

  目前,潼南已先后建成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太安香水百荷等生态科普场所,建成杨闇公故居家风主题公园,绿化杨闇公陵园、家风馆、张鹏翮廉政教育基地等景区,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城市公园、广场游园和公共绿地等均设了生态标识系统。

  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国际森林日”“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教育;多次举办“创森”摄影作品征集和征文活动、“水韵潼南”龙舟赛、潼南柠檬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保护母亲河”千人徒步公益活动等主题文化节;发起公益护绿行动,成立“守护青山”志愿者队伍220人,开展“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志愿服务活动52次,建成义务植树基地37个,植绿、护绿、爱绿文明新风根植民心。

  王静 刘廷 图片由潼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