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欣)7月26日,“触摸心灵——1983-2020‘晓果视界’新闻纪实摄影展”在重庆市文联美术馆举行。“人文关怀是我摄影的不懈追求,它伴我一路同行,于无声处抚慰人心。”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新华社高级记者李晓果动情地说。
略带重庆口音的普通话,嗓门很大,大学毕业便进入新华社工作的李晓果,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从1983年入行到2020年退休,37年来,他曾先后参加香港回归、三峡截流、APEC领导人会议、汶川地震、雅典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等报道,足迹遍布全球。
本次摄影展的142幅作品,正是他37年职业生涯的一个缩影。作品按《真情》《命运》《生态》《崛起》《战殇》5个主题陈列,那些或黑白或彩色的画面有机串联。“展览定名‘触摸心灵’,原因之一是希望以作品为介质,连接拍摄者与观看者的心灵,激活观者灵魂深处的爱和记忆。”李晓果说。
作品《阿富汗,硝烟散去伤犹在》中,他记录下孤儿院里一双双饥饿的眼睛;《科威特,难忘的时刻》中,他在“破败的大地上”拍下一个个茫然悲凉的表情;《人间自有真情在》里,人们感动于一对拾荒老夫妻先后捡回20多个被遗弃的小生命;《三峡截流前的重庆忠县石宝寨》里,他为那些挥别故土扛着桌子往新居搬迁的村民在时光里留下永恒的身影……
“老李的摄影作品都在用心用情关注普通人的命运。”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曾是李晓果的老领导,他坦言,“老李身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让我尤其欣赏,他善于主动发现线索,并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挖掘人性闪光,他是标准的‘记者四力’践行者。”
“近乡情更怯,阔别家乡近40年,我很荣幸有机会为重庆摄影事业发展作贡献。”李晓果说,他最近先后去了巫山、长寿、武隆等地采风创作,亲眼见证了巴渝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为家乡的变化发展感到骄傲,也由衷希望用自己的镜头去记录这一切,让更多人爱上“山水之城,美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