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庆城市体检正式启动重庆启动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85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国企第一天沙坪坝举办“同心故事荟”2022年重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始受理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52.92%夯实返贫“防护堤”“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明月山”系列活动明日举行丰都三建乡50吨青脆李4天售罄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重庆城市体检正式启动
重庆启动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
85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入职国企第一天
沙坪坝举办“同心故事荟”
2022年重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始受理
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52.92%
夯实返贫“防护堤”
“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明月山”系列活动明日举行
丰都三建乡50吨青脆李4天售罄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夯实返贫“防护堤”
——筑牢“三条底线”系列报道之三
本报记者 颜安 苏畅

  铛、铛、铛……茂密的山林里,随着勺子敲击铁盆发出的声响,一群群香猪从四面八方飞奔而来,开始享用它们的午餐。

  农历小暑,气温居高不下。彭水普子镇石坝子村,养殖了几十头香猪的脱贫户李绍超严阵以待,喂完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准备凉水,“家里的日子还要依靠它们呢,可不敢怠慢了!”他笑着说。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任务仍然艰巨。

  如何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防护堤”?重庆紧紧围绕“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目标,加大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精准施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壮大乡村产业接续推动乡村振兴。

  固成果

  建立“点线片面”立体监测体系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首要的是找到那些存在返贫风险的困难群众,落实针对性举措进行帮扶。

  城口县双河乡永红村村民刘跃云一家原本稳定脱贫,但在去年,妻子喻学兵检查出脑瘤,治病花了13万多元。虽然医保报销了7万余元,但剩下的费用还是让这个家不堪重负。妻子生病后,在外地务工的刘跃云回到家里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家人,收入明显减少,同时还需承担妻子的医药费,存在返贫高风险。去年年底,村上的帮扶干部发现了他家的情况,将其识别列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此后,刘跃云得到了一系列帮扶:县卫健委启动特殊医疗救助,在他自费的医疗费中又报销了4万余元;乡里为其办理了一家七口的低保,每个月有3600多元;家里3个孩子在享受学费减免的基础上,每人每学期还能领到200元生活补助。今年村里还为他安排了护路员公益性岗位。

  “在防贫返贫监测中,我们采取‘点上重点监测’,按照‘不落一村、一户、一人、一项’的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开展全面排查,实施常态化监测、动态化管理,重点关注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市乡村振兴局信息管理处处长颜彦说,对于纳入的监测对象,我们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动态跟踪帮扶成效,防止出现致贫和返贫。

  去年,市财政支持改建“重庆防止返贫大数据平台”,加强易返贫致贫户动态监测管理,通过安排产业发展、小额信贷贴息、生活经营和劳动技能培训、公益岗位补助等支出,落实预防性措施和帮扶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止返贫。

  截至目前,这张精准高效的预警监测网络,已找出了超过8万名监测对象,通过“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为绝大部分人消除了返贫风险。

  补短板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查漏补缺之外,还得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让群众的脱贫根基更加牢固。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一个突出体现。尽管经过大力投入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依然有许多不足之处。

  7月4日,北碚区静观镇塔坪村,西门口组村民周斌打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去很远的蓄水池挑水喝了,水质水价都跟城里一样。”说起现在的生活,周斌一脸满意。

  但就在去年腊月间,周斌还常常望着家里的水龙头唉声叹气。

  原来,因新年期间返乡人员增加,用水需求变大,导致住在高处的周斌家水压变小,无法正常用水。

  “这暴露了我们在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方面的‘短板’。”北碚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该区共落实资金9700余万元,先后在澄江镇、东阳街道、天府镇、金刀峡镇、静观镇等街镇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让2万余人的饮水更有保障。

  近年来,重庆整合各类资金94.4亿元,专项用于农村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弥补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短板,取得直辖以来农村饮水投资最多、保障水平提升最快、覆盖受益人口最多的显著成效。

  为了让更多群众不仅“有水喝”,更要“喝好水”,去年市财政落实建设资金1.5亿元,着力改善农村群众饮水条件。根据计划,到2025年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规模化供水覆盖人口比例达到51%,水质达标率比2020年提升20个百分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在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其他方面,重庆也在加快补齐短板:

  电气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138个安全用电示范镇(街),建成的17个电力驿站在为居民提供咨询、办理用电服务的同时,也为乡村小微企业提供用电服务,打通了电力服务乡村振兴“最后100米”。今年,重庆还将持续推动农村电气化建设,为更多乡村企业提供优质电力供应,助力乡村振兴。

  交通方面,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重庆累计投入293亿元新建农村公路6.26万公里,全市具备条件的村民小组通达、通畅率分别达到100%、92.4%。今年,重庆将新建“四好农村路”435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4000公里,实施危桥改造50座,新解决30个乡镇通三级路、1000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加快打造川渝毗邻地区“四好农村路”示范片区。

  “市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支持补齐必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主要包括水、电、路、网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李琦表示,除此之外还将支持垃圾清运等小型公益性生活设施。

  壮产业

  50%以上的中央财政衔接资金要用于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筑牢脱贫基础,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产业。

  去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后,重庆财政等部门优化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明确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2021年起,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不得低于50%,并在过渡期内逐渐提高,重点支持种养业,延伸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和以农业产业为主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建设配套于具体产业项目的农业生产设施,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料供应的加工、产地冷藏保鲜等产业配套设施,鼓励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仓储基地。

  2021年,重庆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31亿元,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达到了16亿元。充足的资金,让脱贫区县的产业项目发展更加游刃有余。

  7月1日,巫溪县峰灵镇谭家村冬桃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顶着烈日,正在为基地内的冬桃除草和套袋。

  “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不能出去打工,我们就在冬桃基地夏天套袋,秋天摘冬桃,手脚快的话一天能挣一两百块钱。”正在桃园除草的村民陈光菊手脚麻利、快人快语。

  去年,市级以上衔接资金支持峰灵镇谭家村冬桃产业园436万元,冬桃产业年产值突破200万元,项目带动村民300余人收入增加,其中脱贫户70人以上,年均收入超3000元。同时,该村通过党支部领办集体经济股份联合社,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社员特别是脱贫户享受到了“固定分红+股份分红”,有效增收。

  放眼全市,产业振兴重点已转向提质增效,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例如,永川区仙龙镇通过实施“三变”改革,打造“4个一万亩”产业,积极发展全域全时段乡村旅游,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巴南区二圣镇采用“政府+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带动全镇3600户种植茶叶,并探索‘茶康养+旅游’模式,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发展格局。

  ……

  一个个产业先行的幸福案例背后,彰显着巩固脱贫与共同富裕的要义——巴渝大地上的脱贫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不断提高生活水平。

  持续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持续为脱贫村主导产业安排发展专项资金、持续支持脱贫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在新近印发的《重庆市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具体措施》一文中,产业成为了高频词。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奔涌如昨,日新月异、一路向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