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清晨,太阳还没爬上山,綦江区隆盛镇振兴村李子广场就已停满了大小车辆——从主城和綦江城区赶来采摘李子的自驾私家车,水果批发商来装精品李的货车,拉着设备和主播来做直播的小车……
虽然每公斤售价达到30元,但有成人拳头大小的振兴村奈李仍然热销,为村里挣回大把钞票。
振兴村曾是市级贫困村,现为重庆18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村”之一。随着村里产业的发展,村民年均收入去年已增加到1.88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旅融合发展村。
16日一大早,68岁的脱贫户谢廷福就忙着将采摘的李子运入李子广场一角的冻库,作冷藏处理。
“现在李子广场是振兴最热闹的地方了。”在谢廷福印象中,村里以前最热闹的地方是振兴寺,那里曾一度香火很旺,寄托了不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由于振兴村自然条件恶劣、缺乏产业支撑,最终,不少村民还是无奈选择外出务工,振兴村也成为市级贫困村。
想振兴,无门路,包括谢廷福在内的不少村民确信“振兴村难振兴”。
之后,通过换届选举,胡远勇等一批年轻人开始担任村干部。
2018年,年轻的村支两委带领部分有发展愿望的村民外出“取经”。其中,四川成片发展桃、李等产业,以及他们推动农旅融合的做法,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经过村民讨论,又请科研机构对土壤、气候等条件进行研究后,振兴村决定规模种植李子树。
“这些年轻崽崽们说要大量种李子,我担心得不得了。”谢廷福曾公开反对,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了说服大家,胡远勇等村干部通过登门拜访、开院坝会等方式做思想工作。“振兴两山夹一沟,山上种粮收成不好。如果种李子,有收入还可以绿化山坡。”胡远勇向大家宣传种李子树的好处,并为大家算经济账。于是,“李子书记”也成为胡远勇的绰号。
与此同时,村里引进邦荣农业、彩植云筑等企业,流转坡地发展蜂糖李、奈李等优质李品种,企业也优先聘用村里的贫困户作为长期员工。村里还成立綦振果蔬股份合作社,让更多村民分享村里产业发展的利益。
见村里发展有“钱景”,谢廷福也把山上的1.2亩地流转给企业,并在綦振果蔬股份合作社里入了股。
如今,站在振兴村高处的梁家观景台,可以鸟瞰村里几大产业版块:沿李子广场入山,目之所及,皆为成片李子树;山下公路旁,是400亩蔬菜基地;公路对面,是200亩花木苗圃。
“我们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现代农业。”“李子书记”胡远勇自豪地说,目前村里已引入企业20家,发展农业经营主体16个,流转土地3800余亩发展李子、花卉、蔬菜产业,其中仅李子一项就有3300亩。
振兴村的发展将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也吸引回来了。37岁的吴超回村办起年出栏量超过1万只的“跑山鸡”养殖场,鸡粪成为果园、菜地有机肥。现在,他还打算办农家乐,吸引更多游客。
谢廷福如今在企业务工每月有2400元收入,近三年又从村股份合作社分红1000余元,“事实证明,要想过上好日子,得靠有个致富好路子,得靠自己舍得干!”
去年,振兴村仅土地流转费和务工费用两项就收入680余万元,相当于户均增收1万元,120余户脱贫户均有稳定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