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靓丽渝北 |
|
OPPO手机生产线 摄/尹宏炜 |
|
川渝高竹新区 |
核心提示
重庆的制造业,离不开渝北区的支撑;在提高制造业能级、加快高质量发展中,渝北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创新驱动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全面升级,有效地加快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经过几年持续不懈的努力,渝北的智能终端、软件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目前,已占据了渝北工业经济的近半壁江山;通过科技创新,驱动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的传统制造业也大幅度升级。
在产业全面升级中,渝北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与四川广安共建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实体化、可视化平台——川渝高竹新区,携手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
渝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已全面落脚在高能级的产业发展上。
新兴产业异军突起
在渝北前沿科技城内,由重庆传音科技有限公司所建的传音“智汇园”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产手机5000万台以上的产能。在2020年,这家公司实现的产值就超100亿元。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又增长17.5%。
以智能终端、软件等为主的新兴产业,目前已成为渝北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
以智能终端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是渝北近两年来迅速崛起的一项新兴产业。目前,渝北以OPPO、传音等为主的手机整机产能,已超过上亿台,2021年全球所产的手机,每16台中,就有一台是“渝北造”。前沿科技城,已成为智能终端产业的聚集地,已经落户的企业项目,达产后总产值将达上千亿元。
信息软件产业,是渝北的又一重要新兴产业。
在渝北区仙桃数据谷内的中科创达·重庆公司建有3家企业,其中重庆协同创新智能汽车研究院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平台,是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创新发展平台。
目前,这家公司已完成了与美国高通公司成立的“智能座舱联合实验室”,与SONY公司成立的“车用视觉传感器联合实验室”,与德州仪器成立的“应用处理器与雷达技术联合实验室”,与重庆邮电大学成立的“车联网与智慧交通实验室”等九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目前,在仙桃数据谷内,围绕渝北和重庆的主导产业,集聚起了长安软件、紫光建筑云、华为、字节跳动、中科创达、中软国际、中冶赛迪、新致软件、微软、高通、ARM等软件龙头企业。目前,谷内已注册了以软件信息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上千家。
据渝北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以智能装备、智能终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主的新兴产业所实现的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以上。
传统产业创新涅槃
据渝北区经信委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9家100亿级整机龙头企业中,有6家企业产值实现增长,拉动了全区工业产值增长9.8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是渝北的主导传统制造产业,在渝北的长安、长安福特、上汽红岩三大整车厂,产值和产量均占全市三分之一,但目前主要是生产传统燃油车。在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升级中,渝北全面加强了汽车产业向新能源、电子化转型升级。
据介绍,目前,长安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平场等工作,该投资60多亿建设新厂区的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仙桃数据谷也在倾力打造万人研发汽车软件产业基地,将赋能渝北汽车业,引领汽车向智能化发展并实现“凤凰涅槃”;长安软件研发已覆盖35个在研车型项目,技术搭载累计超过150万辆;北斗智联研发的智能座舱产品搭载汽车超过150万套;仙桃数据谷内的软件入驻企业汽车智能化产品量产搭载已超过1000万辆。
除汽车产业在涅槃外,渝北区其它传统制造业也在通过创新向智能化赋能中裂变。2022年,渝北区推动了61个智能化改造项目,其中“重庆天友低温乳制品创新示范智能工厂”等11个项目,已成功入选2022年智能化赋能行动项目库。
创新,驱动了渝北传统产业的“凤凰涅槃”,一批传统工业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化。目前,渝北区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96家、占全市15.68%。今年以来,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423家,全区总量已达4884家,居全市第一。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已达16家、占全市37.2%,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生态圈。
川渝高竹新区快速崛起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渝北抓住机遇,与四川广安协作,启动了已进入国家战略的川渝高竹新区的建设。
川渝高竹新区是目前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实体化、可视化平台。由渝北区茨竹镇、大湾镇和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镇、坛同镇部分区域组成,规划面积262平方公里,其中渝北区124平方公里、广安市138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18.3万人。目前建成区面积已有6平方公里。
目前,高竹新区对标“国家级新区”,用好用足川渝两省市赋予的“川渝特区”优势,正在加快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试验区、产城景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重庆中心城区新型卫星城的“两区一城”建设,在交通互联、产业共兴、城乡融合等领域率先实现突破,力争到2035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和谐统一,常住人口力争达到30万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体现新发展理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区。
“高竹新区经过一年多的运行,通过大胆闯、大胆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已初步形成了5个一体化、3个属地化和18项重点改革事项的“5318”改革创新体系。其中,新区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改革经验入选四川省2021年重大改革案例。”川渝高竹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高竹新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主导产业,以川渝科创基地为载体,引进了四川汽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新区成立以来,已累计新签约重庆工职院高竹校区等项目35个、协议投资达312亿元。
截至目前,新区已入驻企业171户,投产72户,规上工业企业39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有8家,瞪羚企业1户,省级技术中心1家、市级技术中心2家。
在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通过合资组建高竹水务公司,渝北区卫星水库实现跨省域供水;建成投运了全国首个跨省域一体化的新区供电服务中心;四川爱众、重庆凯源燃气等两地供气公司合作经营;在通用重庆023电话区号基础上,逐步协同两地通讯套餐设计、资费标准等;交通基础同城实现了南北大道二期全面通车,三期项目正加快推进。重庆路一期基本完成,川渝路二期已启动用地组件报征,南北大道连接线即将动工建设,包茂高速高竹互通预计2022年底前建成通车。正在争取启动渝广城际、重庆主城至新区轻轨等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加快构建“2铁、2高、3快”综合交通网络。
以区域一体化协作的川渝高竹新区,正在快速崛起,加快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一个合作典范。
链接>>>
川渝高竹新区形成“5318”改革创新体系
启动运行一年多,川渝高竹新区按照“一家亲、一盘棋、一体化”理念,大胆闯、大胆试,奋力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初步形成了5个一体化、3个属地化和18项重点改革事项的“5318”改革创新体系。
同城融圈的五个一体化
一是发展规划一体化。按照“先定山水后定城”思路,打破行政区划,一体编制新区概念性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交通、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7.61平方公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
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了交通基础同城,产业协作同链的一体化发展。
三是开发建设一体化。共同组建高竹开发集团公司,实行了资本共投、市场共兴,利益共享。制定出新区共投、共建、共享利益分配机制。
四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在教育医疗资源上实现共建共享,生产生活上做到同城便利,生产要素实行同城同价。按照规划、建设、服务、政策“四统一标准”保电供气。
五是运行管理一体化。探索实行“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三级管理模式,扁平化推进新区开发建设。探索实行系统集成管理权限,梳理形成申请两省市拟下放行政权力183项,创新出台《高竹新区行政权力试运行事项清单》。
三项社会事务管理属地化
将新区规划范围内的村镇管理(场镇管理、征地拆迁)、基层治理(信访维稳、乡风民俗)和社会保障(优抚安置、帮扶救济)3项社会事务交由原行政辖区属地管理。
全力推进18项跨省域改革创新
目前,高竹新区正有序推进18个方面跨省域改革创新,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
在规划方面,实行“一个本子、两家同步”审查机制;在管理方面,实行“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三级扁平化管理;在运营方面,按照权责对等原则,渝北广安两地共同注资10亿元成立高竹集团公司统一运营;在用地保障方面,两省市自规部门支持新区率先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今年以来,已上报8个批次3368亩土地;在投入方面,探索建立跨省域的财政协同投入机制,截至目前,两省市累计投入各类专项资金32.3亿元;在权限方面,梳理形成四川拟下放183项、重庆拟下放111项清单,按程序由两省市人大赋予新区行政主体资格;在产业方面,聚焦建链、延链、强链、补链,强化招大引强,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在要素方面,实现跨省域供水,跨省域一体化的供电服务,两省市合作供气,协同通讯资费等;在金融方面,多渠道争取金融机构参与新区开发建设,已累计获24家金融机构意向授信1260亿元;在教育方面,着力引进重庆优质教育资源;在医疗方面,拟通过企业自主选择渝北或广安参保方式享受相应医疗待遇,目前正积极争取四川华西医院落地新区建设分院;在人才方面,新区人才可自主选择享受广安的“人才强市”措施和渝北区的“临空英才”办法;在统计方面,两省市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统计等部门共同推动跨省域前台系统集成、后台数据分享;在税费方面,在全国率先建立首个跨省域的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统一目录、统一标准;在市场主体方面,已将“高竹”字样在川渝两地企业名称禁限用字词库中予以保护;在法务方面,跨省建成新区警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高竹新区法庭、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执法方面,梳理统一执法案件录入、线索移送口径、执法惩处标准。在执纪方面,搭建跨省域纪检监察组织,渝北广安联合成立川渝高竹新区纪工委、监察室。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