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0日,南川区福寿镇的一片水稻田里,农民正在除草,这些是私人定制稻田,农民代种代管护,收获归认养人所有。记者 赵伟平 摄/视觉重庆 |
|
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的养殖大户张定美抱的这只鸡,是城里人通过网络认养的。特约摄影 冉孟军/视觉重庆 |
|
6月25日,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和村,认养了葡萄树的市民正在采摘。通讯员 王泸州 摄/视觉重庆 |
□本报记者 赵伟平
核心提示
6月20日举行的南方省份粮食生产座谈会上,南川区绿色优质稻米私人定制模式获得肯定。
私人定制作为订单农业的一种实现形态,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达成的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其主要表现为,农民出地,按照定制者的要求生产,期间定制者可以自行耕耘、体验农耕生活,也可远程监控定制产品的生长状况。
在重庆,这种新型的认养模式已频频出现在水稻、生猪等为代表的种植、养殖业领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经济现象。
现状
各类农业主体“试水”认养模式
“各位农场主上午好,本周进行田间锄草,大家可以点开视频,查看自家水稻的生长情况……”6月30日上午8点,南川区福寿镇,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文奇站在山梁上,拿着手机对准山脚的稻田,录制了一段30秒的短视频,并发到了“福寿康茂·稻田认养”微信群。
视频中,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生机盎然,蔚为壮观。汪文奇一边查看视频一边告诉记者:“这些稻田早已‘名花有主’了,这些牌子上标注的名字就是认养人,我们是帮着客户种植、打理,收获就归他们所有。”
汪文奇曾是福寿镇大石坝村支部书记,以前农民种出来的好米卖不出好价钱,甚至有时滞销,让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们的大米富硒,品质好,但市场却不‘领情’,价格跟普通大米相比,没有明显优势。”
一次外出考察学习,汪文奇看到别人的果园采取果树认领的方式进行预售,客户可全程追溯认领果树的管护信息,市场反应很好。他深受启发:“我们可以搞水稻预订,虽然硒元素看不见,但可以向客户展示水稻绿色、生态的种植过程。”2017年,他拿出合作社的150亩水稻“试水”认养:客户在栽插前缴纳订金,收成全部归客户所有,合作社则定期为客户发送水稻种植过程的照片、视频,让客户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通过6年摸索,合作社的水稻认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今年该合作社有203亩水稻被认养。
水稻可认养,果树和生猪也可认养。从2017年开始,江津区夏坝镇大坪村环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贺君丽做起了柑橘树认养,今年认养的500棵果树,让她提前收入26万元。而在秀山,大溪乡丰联村的葛明兴探索生猪认养模式,不仅缓解了资金难题,还收获了20多位老客户。
探因
食物健康和农耕体验成市民新追求
仲夏时节,趁着午间小憩,在北京工作的媒体从业者肖莎点开微信,下拉页面,“何家岩云稻米”小程序就映入眼帘。透过慢直播镜头,阳光洒满梯田,鸟语蛙声相和,一颗“久居樊笼里”的心,慢慢得到了“治愈”。
今年5月,酉阳和腾讯共同推出了“何家岩云稻米”线上认养计划,把有600年历史的花田梯田搬上云端,为网友提供认养服务。小程序上线后30小时,第一期总数为3.8万平方米的稻田就被认养一空,全国各地近5600名消费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块“云”上稻田,肖莎就是其中之一。
在“何家岩云稻米”小程序里,人们不仅可以在150天稻米生长期内,收到慢直播、土地墒情周报等服务,欣赏到独具魅力的梯田风光,还能通过小程序连接的何家岩村公众号视频号看到、听到村民们哼唱特有的啊啦调,从而收获一份稻米从种到收的农耕体验。
“项目的核心就是‘认养与体验’的结合,实现乡村和城市在物理和心理上的双重连接。先吸引游客转化为线上用户,再经社交传播进一步扩大何家岩村的名气,进而助力何家岩村‘美丽经济’价值变现。”花田乡何家岩村支部书记江皇甫说。
同样以体验为卖点的还有贺君丽。
“通过果树认养,一颗枳实经历春耕、夏养、秋护、冬收后长成了饱满的橙子,过程犹如看着自己的孩子慢慢成长,收获后还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绿色美味的果实。”贺君丽饱含诗意地介绍,一颗果树定价520元,被赋予更多爱的意义。依靠这种模式,贺君丽从一个传统的柑橘种植户,变成了擅长经营的新农人。
“我们既注重柑橘的绿色安全和好口感,更注重能带孩子到果园去参与种植的体验。”贺君丽的老客户董华坦言,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抹乡愁,城市居民向往田园生活,渴望亲近自然,“对我们来说,在乎的也许从来不是那一篮柑橘、一袋米,而是‘诗和远方’的美好意境。”
与江皇甫、贺君丽不同,葛明兴搞生猪认养,抓住的是人们对生态土猪肉的需求。“现在人们都提倡高品质生活,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吃穿住用行的要求也提高了,而猪肉作为重庆人家庭中占比最大的肉类消费品,吃得绿色、放心是主要诉求。”他解释,“我们在养殖期间只喂苞谷、豆粕等,绝不添加其他饲料,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正好契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问题
品质不一、履约不到位等状况亟待解决
2021年9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将“智慧认养农业”作为乡村新业态写入《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引水方知开源不易,作为新生事物,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
喂猪、打扫猪屎、冲洗猪圈、查栏……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葛明兴就会重复这套养猪流程。尽管养了7年猪,但葛明兴不敢有半点麻痹大意,圈里认养的猪要是生病了,对他来说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
这事之前就发生过——2020年底葛明兴准备交猪时,由于猪圈环境不到位,生猪大范围患上口蹄疾,死了370多头,他因此损失惨重。
除了疾病,另一个需要担忧的合同履约问题。“猪肉价格波动大,到了年底交猪时价格上涨,一头猪需要支付原本两三倍的钱,客户宁愿违约,也不收猪。”葛明兴向记者诉苦。
客户也有苦衷,曾认养葛明兴生猪的客户雷德万坦言:“谁能预知猪肉价格涨得这么猛啊,尤其是两年前受到非洲猪瘟影响,代养一头猪杀年猪至少要花上万元,最后只好不要订金了……”
在忠县乌杨镇,重庆九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阎治华的遭遇更加现实。尝试了一年半生猪认养模式的他,因养殖规模太大,成本上涨,加上非洲猪瘟的影响,在2019年无奈关闭了养猪场。
与生猪认养遇到的问题不同,汪文奇起初搞水稻认养时,因农户种植技术不统一,导致水稻品质、口感、外观大相径庭,也曾险些砸了优质大米的口碑。
“认养农业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认同,通过认养把优良的生态资源挖掘出来,这个过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市民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集中展现。”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重庆市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静说,认养经济实现了种养业透明化,让消费者和农民直接取得联系,双方均受益,同时把城市居民作为目标客户,以体验、互动为卖点,将特色农产品、旅游景点、风情民宿进行整合包装,再打包兜售,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对于认养农业面临着的农产品品质不统一、物流成本高、信用体系建设等诸多问题,高静认为,应不断完善认养经济支持政策,加快推进认养经济公共服务,加强宣传推介等,“总而言之,应紧紧咬住互联网发展的红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记者手记>>>
“认养农业”需要更多“小而美”“小而精”
□本报记者 赵伟平
现代人对健康食物的追求以及都市人回归田园的体验需求,催热了“认养农业”。这种发展模式,促进了种植养殖透明化,保障了食品安全,让乡村直接连接消费者,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由于农户技术不统一、认养规模贪大求全、资金不足等问题,要让认养农业持续健康发展,还需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抱团模式。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在2017年第一次涉足水稻认养模式时,曾因单个农户分散种植,导致技术、管理不统一,稻米的品质、口感、外观都大打折扣。对农业生产要求更高的认养农业来说,需要合作社或龙头企业、村集体等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抱团发展,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等,统一技术标准。
二是走小而美、小而精的认养农业之路。作为新的发展模式,认养农业在很大程度上能保证食品的绿色安全以及实现人们对农耕的体验,但目前的市场还不够大,人民的接受度也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应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的种植、养殖。葛明兴2020年生猪失败的经历就是很好的教训,必须集中精力、财力、物力,走小而美、小而精的农业发展之路。
三是需要政府抓好相关配套服务。比如,在资金上,农业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更多经营主体从事认养农业生产;又比如,应把毁约、违约纳入个人征信,政府牵头成立第三方机构,保障消费者和主体的相关合法权益。另外,相关部门也需要建立定向的种植、养殖技能培训,建立多对一或一对一的技术帮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