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传承中构筑思政育人新高地
第011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在红色传承中构筑思政育人新高地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7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淬炼内涵 创新课程 全员齐动
在红色传承中构筑思政育人新高地

  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教官为孩子们讲红岩烈士的故事

  老师带学生们参观红岩博物馆

  29中学的老师们在烈士陵园宣誓

  红岩革命故事展演特色思政课走进重庆大学

  近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规定》明确,弘扬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弘扬红岩精神”首次被写入地方性法规。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作为红岩精神的诞生地、发源地,让红岩精神在重庆生根、开花、结果,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我市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深化红岩精神的教育价值研究,生成馆校协同的红岩精神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感-思-悟-行”四步渐进的课程化实施策略,构建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初步建构起大中小幼思政育人新格局,实现了用红色文化的力量铸魂育人。

  挖掘时代内涵

  构建主题引领式的育人价值目标体系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红岩精神是重庆的红色标识,教育、影响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重庆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继续深化红岩精神传承教育。然而,实践中发现,红岩精神传承教育缺乏系统性的课程内容梳理和设计,以及实效性的实施策略体系。如何持续深化研究,阐释好时代内涵,成为我市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

  一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红岩精神、红岩革命历史相关图书出版、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提升红岩革命历史的研究水平。自1983年第一本有关红岩历史的书籍《回忆南方局》以后,相继出版了《信仰的力量》《再筑红岩魂》《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大学生红岩精神现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等书籍,深受读者喜爱。

  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举行了“红岩精神与党性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时代伟力”“红岩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等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聚集全国专家学者力量为新时代传承弘扬红岩精神提供了理论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4年起,红岩精神传承教育进入主题化探索阶段,重庆市教科院采取提炼主题、资源整理、课堂引领等方式,深度挖掘革命传统教育的育人价值,构建红岩精神传承的学校教育目标体系,理清了红岩精神价值内涵的发展脉络。

  在此基础上,我市结合红岩精神内涵挖掘,提炼出理想信念教育、使命担当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价值准则教育五大主题教育,形成了《红岩精神革命传统学校教育价值体系》,梳理形成了《红岩精神革命传统学校教育资源体系》。市教科院申报重庆市教委重大课题《重庆市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培育目标系列建构与实施策略研究》,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具体的分解目标,明确了前行的航标。

  这一红岩精神价值构建的过程,既理清了红岩精神价值内涵的发展脉络,还实现了红岩精神育人价值的转换,使学校教育找到了立德树人新要求与红岩精神的内在联系。

  找准实践路径

  健全馆校共生式的育人资源及课程体系

  课程是育人的主阵地,也是实现红岩精神育人的重要载体。从红岩精神育人价值的挖掘,到红岩精神育人成效的提升,课程建设是重头戏。市教科院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推进课程化实施实践,采取系统性规划、区域性试点、校本化整合的方式,深度探索革命传统教育校本化实施的学校教育策略体系。

  赓续发掘红岩精神,加强馆校协作,建构了与学校教育相适应的完整的教育资源体系。

  不断挖掘、沉淀和建设,形成了完备的红岩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的资源体系,目前已经整理出10万余份完整史料,共修复建成23个革命遗址。开展红岩精神隐性资源建设,出版著述800万字30万册。加强红岩精神延伸资源建设,形成特色项目15个、特色品牌23个、特色作品28部、特色活动40万人次。此外,线上教育资源例如中国红村网的网上展厅、网上研学成为全市区县学校网上的红岩纪念馆。

  发挥馆校协同作用,健全了馆校共生式的红岩铸魂育人课程体系。

  开发了红岩特色文化课程、红岩仪式活动课程、红岩主题教育课程、红岩特色项目课程。通过红岩文化室建设,红岩特色校史馆建设,实现红岩精神的隐性植入,小萝卜头的形象深入全市青少年心中,红岩英烈的英雄事迹出现在各个学校校史馆。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活动课程,成为全市红岩精神教育传承的最普遍形式。责任担当、拼搏奋斗等五大主题课程,使红岩精神传承教育绽放时代光彩。红岩班、周恩来班已经辐射到各个区县学校。

  有了课程资源的“源头活水”,搭建了馆校合作的课程体系,市教科院又在课程落地生根上出智慧、下功夫。

  形成了课程建设-课程融入-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环联动”的课程化推进策略,以及感知认知-真理探究—价值思辨—行动自觉“四步渐进”的课程化实施策略,这一策略改变了革命传统教育形式化、浅表化的教育现状,真正把红岩精神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以沙坪坝区为例,作为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沙坪坝区扎实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着力擦亮“红岩”品牌,让红岩精神活在当下,薪火相传。尤其是针对“感—思—悟—行”的“悟”环节,进行价值思辨的实践探索,每两年开展一届区域思辨性班会课,师生共参与近5000人次。巴蜀中学、重庆十一中、重庆广益中学等各中小学校在校史陈列馆呈现红岩英烈的英雄事迹。各个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也以各种生动鲜活的形式,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如今,我市红岩精神传承教育目标更清晰、课程内容建设更规范、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全市87%的大中小学幼儿园自觉将红岩精神传承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89%的学校图书馆均配有红岩系列图书,70%的学校在校史陈列馆中再现了红岩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多数学校基本实现了对“红岩精神”传承的课程化融入、规范化实施、常态化开展。

  激活全员动能

  形成校本化融入的红岩铸魂育人新格局

  瞻仰红岩英烈,读《红岩》小说,参观渣滓洞看守所旧址、白公馆看守所旧址,听江姐、小萝卜头的故事……如今已经成为重庆青少年最厚重的童年记忆之一。

  红岩精神一方面诞生于重庆,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澎湃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背景下,我市各个中小学校采用校本化的实践方式,用孩子们喜欢的形式让红岩精神教育“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根基,实现全方位传承红岩精神教育新格局。

  在谢家湾小学,校园里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红梅”符号,这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象征。正如学校负责人所说的,红梅还象征红岩精神,学生既要有“红”的底色,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更要有“梅”的坚韧,实现全面发展。

  重庆二十九中学红岩村校区所在地是红岩文化圣地,这里凝聚着鲜明的红岩文化特色,曾涌现了一大批投身革命的志士。学校结合时代要求,发掘红岩精神,凝练出了拥有自身特色的红岩文化核心内涵——“爱国、奋进,走向世界”。值得一起的是,学校早在1984年就创建了红岩英烈班,至今已历时38年,营造出“人人争做红岩好学生,班班争创红岩班集体”的局面。

  王朴中学在校园里刻有《王朴中学赋》,建有王朴从求学到为革命牺牲的故事浮雕,于潜移默化中育人。学校平时还承担了王朴烈士陵园的日常接待和讲解工作,学生志愿者一次又一次地向来宾讲述王朴母子的精神与英雄事迹,在口耳相传中以“口述史”的方式讲好英雄故事。

  不管哪种方式,都让孩子们在亲身感受弥足珍贵的历史、重温过去的峥嵘岁月、感受无私的奉献精神、历经心灵的净化洗礼。一项调查显示,到红岩基地参加研学实践体验的学生,有93%认为他们接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教育、革命事迹的了解,而是对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由衷的自信和自豪,以及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决心。

  放眼市内,重庆还通过开展各种特色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例如2021年,重庆市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小萝卜头”红色讲解员大赛,共吸引4.7万余名学生报名参与。活动选拔出的80名“小萝卜头”红色讲解员,组建了重庆市“小萝卜头”红色小讲师团,将这份信仰力量接续传递给更多青少年。

  重庆教育,以一座城的红色资源,让红岩精神走进青少年的内心深处,照亮孩子成才报国路。

  链接>>>

  馆校协作聚合力 红岩精神放光芒

  近日,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与西南大学召开深化合作共建座谈会。馆校双方将共同创建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并致力把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具备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红岩革命精神研究开发高地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端智库。

  据悉,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与西南大学的合作共建,从2012年签署第一份协议至今已有10年历史,无论是在各自领域还是在合作共建方面,都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馆校合作,协同育人,是我市推动红岩精神传承教育的一大创新。据悉,重庆着力推动红岩精神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历史转化为课程、把史料转化为教材、把现场转化为课堂,让广大师生铭记初心之源、笃行报国之志。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直把弘扬红岩精神作为最核心的工作,充分发挥“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让文物活起来”的作用,推动红岩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红岩联线在高校累计开展“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共27场,将310位红岩英烈的文史资料和事迹精神送到了烈士家乡。红岩联线通过实施国家文物局“革命历史类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开展“小萝卜头”进校园活动、建设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举措,每年专题培训中小学生上万人次,让红岩精神植根师生内心。

  重庆实践 让红岩精神红遍全国

  重庆市长期保持以传承和弘扬红岩精神为主线的革命传统教育特色,完善了红岩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的教育体系,构建了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庆模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近年来重庆市举行了“红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学术研讨会等全国性学术会议7个,50余项教育案例获评市级以上优秀案例。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教育专家对重庆育人模式给予高度评价,试点区域和学校全国经验交流10余次,让红岩精神红遍全国。

  杨昌义 谭轹纱 范卿泽 图片由市教科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