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宣讲现场,发言人回答企业代表问题。记者 左黎韵 摄\视觉重庆 |
本报讯 (记者 左黎韵)环保审批流程如何简化?招商项目怎么“云选址”?气候投融资有啥优惠?……6月30日,“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环保微宣讲进园区新闻发布活动在长寿经开区举行。6位新闻发言人就环境监管、招商引资、碳市场等热点话题与企业代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建设过程中出现与环评批复不一致的情形该怎么办?”活动一开始,就有企业代表首先提问。
“今年6月,我们出台了助企纾困11条政策措施。”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代表李涵表示,“其中,针对环评批复不一致的情况,推行了自行组织重大变动界定,即企业可自行组织认定,经技术论证不属于重大变动情形的企业,可按程序申领排污许可,纳入企业竣工环保自主验收管理。”
“助企纾困11条政策措施还有哪些?”另一位企业代表追问。
“助企纾困11条政策措施涉及环境监管、招商引资、绿色金融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个政策‘大礼包’。”李涵说,譬如为服务招商引资智能选址预判,我市针对建设项目,在全国首创了“云上选线选址”App,围绕项目引进、环境准入、选址选线提供免费自助研判;推行小方量污染地块自主修复;开展同类型建设项目“打捆”审批,支持集群化招商等。
此外,李涵还详细讲解了气候投融资、碳排放配额质押融、“碳惠通”等绿色金融政策,手把手教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现场,针对频频出现的碳排放、碳市场等热词,面对企业代表的疑问,市生态环境局总量处一级调研员廖小玲拿起话筒,一一作答。
企业如何申请进入碳市场?廖小玲说,企业需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开立账户,其中注册登记系统负责碳排放配额发放、登记、履约等,交易系统则负责各企业配额交易,完成开户后,企业便可正式进入全国碳市场了。
“双碳背景下,我们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廖小玲话音刚落,就有企业代表提问。
廖小玲当即作答:一是提高认识,主动抢抓低碳发展新机遇;二是强化人才提升,围绕碳交易涉及的专业知识需求,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三是强化低碳工艺升级、石化能源材料替代、管理降碳、节能降碳工程改造等技术储备,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碳减排力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如果企业想实施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改项目,有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一位企业代表提问。
“企业如果实施了工艺进步项目、环保标准化建设项目以及环境风险防控建设项目等,就可以申报生态环保类项目激励。”长寿经开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群说,“在长寿经开区管理范围内依法注册登记,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持续稳定生产超过1年的独立法人企业和单位,最高可获得30%的补助。”
一个多小时的发布会气氛热烈,与会者踊跃提问,发言人耐心作答,将一项项环保惠民举措传递给企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