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渝高铁单日最高开行106列动车组“重庆市民影像计划2022”活动启动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开通运营一年开展志愿服务150场涉足多个领域 成为安监“多面手”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首届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启幕
第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郑渝高铁单日最高开行106列动车组
“重庆市民影像计划2022”活动启动
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开通运营
一年开展志愿服务150场
涉足多个领域 成为安监“多面手”
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首届自贡国际恐龙文化旅游节启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上接1版)村集体引进企业制作酸渣肉、油团子粑粑、腊肉等当地特色美食,通过小店销售后,谭登周、企业和村集体按5∶4∶1的比例分红,老谭一家又多了一笔收入。

  老党员马培清家闲置的阁楼被改造成了“初心书屋”。马培清的儿媳妇谭明兰是书屋管理员,还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做手工。小儿子陈朋学了木工手艺活,现在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同时还管护了5亩返包的黄精。吃穿不愁的马婆婆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把总书记对乡亲们的关心讲给游客听。

  中益乡的黄精产业已发展了1200亩,一条从育苗、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正在形成。作为全乡主打产业之一的中蜂,也已发展了8000多群,延伸成集蜜蜂养殖、蜂产品深加工、蜜蜂文化和蜜蜂科普研学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和研学旅游的深度融合,让中益乡形成了集干部培训、考察团建、党性教育和思政研学于一体的旅游新业态。

  去年,中益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75元,同比增长8.9%,集体经济收入180余万元。

  巴渝大地迈进全面小康

  跳出中益,视野放得再开些,巴渝大地已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昔日“千面坡、万道梁,满山都是土坯房”的贫困地区,如今“条条新路盘山梁、通组到户宽又畅,产业基地务工忙、户户住上安稳房”。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之后,我市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战役、底线性任务和标志性指标,高位推动。

  当年5月,市委召开五届六次全会,出台155条工作措施,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工作思路、具体抓手和脱贫成果。

  同年7月,重庆在石柱召开所有市领导参加的脱贫攻坚现场会议,重点研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其中,“两不愁”重点是发展长效扶贫产业,完善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就业转移,开展消费扶贫,稳定增加收入;而“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则是重点聚焦薄弱环节,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

  住房保障方面,“十三五”时期25.2万贫困群众实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惠及群众上百万人,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

  医疗保障方面,重庆建立起“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的多重医疗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保障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对城乡低保和特困学生免收高中教材费,为非寄宿贫困生免费提供午餐,健全困难学生资助兜底保障机制等。

  ……

  青砖白墙,两层小楼,彭水县岩东乡卫生院屵山分院是村民张国凤心中“自家的医院”。如今,8名医生、4名护士常驻,让“屵山屵山,看病翻山”成了历史。

  一家人住在河沟旁的小平房,水电不愁;屋外是齐整的菜地,山坡上扑腾着成群的鸡鸭鹅——在好政策的帮助下,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脱贫户张定美一家的日子红火了起来。

  下足“绣花”功夫,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市“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效解决,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回望这份沉甸甸的脱贫“成绩单”,每道题都揭示了“重庆答案”。

  用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的总动员令。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然而,脱贫地区尤其是原来的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更需用千钧之力,扎实稳住脱贫基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两不愁三保障”仍是重中之重。重庆提前谋划,从2020年4月至今,先后发布《建立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对精准画像、补齐短板、消除风险等做出周全安排。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各级干部行动起来,“扶上马、送一程”,脱贫群众的后顾之忧没了,干劲更足了。

  城口县周溪乡凉风村脱贫户倪代清,家里两个小孩要上高中,开销增大。村干部发现后立即牵线搭桥,让老倪拜师学会了泥水匠技术,一年能挣十几万元,供娃读书绰绰有余。

  南川区木凉镇汉场坝村二社脱贫户罗仕勇,去年突发脑溢血,让原本就缺少劳力的这个家陷入困境。关键时刻政府伸出援手,把他享受的政策进行了升级,每月领到的兜底保障费用从400多元增加到千元出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更广泛的层面,如何以乡村振兴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继续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重庆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政策上,严格按照中央要求落实“四个不摘”,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区县、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机构上,市乡村振兴局成立后,37个涉农区县及万盛经开区均设立乡村振兴工作机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政策举措、帮扶机制等平稳衔接;投入上,落实市级以上衔接补助资金54.2亿元,较上年增长7.2%,14个脱贫区县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2亿元;机制上,建立起“市领导+市级帮扶集团+协同区县+驻乡工作队+产业指导组”的帮扶矩阵,聚焦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原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等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硬核”措施推行后,重庆乡村振兴绘出新景。

  基本盘更稳——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218.56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创13年来粮食产量新高;生猪产能提前半年恢复到2017年正常年份水平,蔬菜、水产等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

  产业链更长——将产业振兴重点转向提质增效,生产向绿,品种向优,品质向好,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乡土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科技感更足——不断优化农业科技供给,大力实施种业振兴工程,高标准建设长江上游种质创制科学设施,加快建设西南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区域性畜禽基因库。

  乡愁味更浓——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开,实现整体提升转变。同时深入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全力巩固维护“四清四无”禁捕成果。

  动力源更活——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达2234个,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13.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27.1亿元,355万名农民当上股东。

  重庆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乡村振兴,最高境界是城乡融合。刚刚闭幕的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精心绘就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重庆已汇聚更强大力量,阔步迈上新征程。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