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实施10大工程 全方位展示长江三峡文化
第005版:“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型主题采访报道之奉节篇
上一版 下一版 
奉节实施10大工程 全方位展示长江三峡文化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奉节实施10大工程 全方位展示长江三峡文化

本报记者 彭瑜 杨铌紫

  青山绿水映衬下的奉节县夔州博物馆。(摄于六月十四日)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游客在奉节县三峡之巅赏景。(摄于六月十四日)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型主题采访报道奉节篇更多内容 扫一扫 就看到

  万里长江,最美三峡,延绵七百里,自奉节始。

  奉节县位于长江三峡腹心,江峡文化、三国文化、诗词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璀璨多姿,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区域。

  6月14日,“大美重庆·乘郑渝高铁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大型主题采访团乘坐郑渝高铁试运行动车组抵达奉节,开启了“中华诗城”之旅。

  活化文物 让山水人文更好走向远方

  奉节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文物众多。

  位于奉节县夔门街道诗城东路83号的夔州古建筑群,坐落于长江边上,内有迁复建的依斗门、开济门、夔州府城墙、大成殿,有诸峰朝拜原址保护的耀奎塔,复建的渝东民居鲍公馆、鲍超石室、观音洞,还有集陈列展览、娱乐休闲、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小型精品博物馆——夔州博物馆。

  记者一行走进夔州博物馆,虽小巧,但文物排列错落有致。馆内现有馆藏文物标本1.9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5件(套),二级文物93件(套),三级文物773件(套),包括距今13万年前三峡地区古人类刻划的象牙化石,以及从战国墓中发掘的典型楚式风格的青铜鼎,这是三峡地区出土的最大的青铜鼎。

  记者看到,这里有精雕细琢的夔龙青玉饰件,有威武雄壮的东汉陶马,有惟妙惟肖的北宋三彩,有色泽莹润、清素淡雅、纯净细腻的南宋影青瓷,有栩栩如生的福禄寿三星木雕等,展品琳琅满目,包罗万象。

  “它们是见证三峡文物保护的无言丰碑,也是探寻三峡历史的文化名片。”夔州博物馆馆长雷庭军说,夔州古建筑群是奉节县三峡文物保护成果的集中展示地,随着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的启动和郑渝高铁即将全线开通运营,更多的游客将走进奉节,走进博物馆,“同时也让三峡文化、诗词文化更好地走向远方。”

  雷庭军表示,奉节将邀请国内相关专家共同研究,今年底编制出相关课题,利用文物研究成果对现有展览进行提升,同时融入现代科技讲好文物前世今生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此外,奉节还持续开展文化研究,编著《夔州诗全集》续集,挖掘公孙述与白帝城的关系,讲好八阵图的故事,推进乡情馆、村史馆建设,传承好农耕文化等,通过文旅赋能释放更大生态人文价值,引得八方游客来奉节旅游。

  文化是奉节旅游的金字招牌,奉节县制定了详细的文旅节会清单。今年6月初到12月,奉节县计划启动第六届“中国·白帝城”国际诗歌节;12月举办重庆电影局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奉节”编剧年会;12月举办“橙博会”,以及全国自然岩壁攀岩全国总决赛等。

  文旅融合 全方位展示长江三峡文化

  记者一行来到三峡之巅风景区,这里地处长江三峡之首,是长江三峡物理形态的最高处,景观形态的最美处,因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的诗句而得名。

  站在海拔1388米的三峡之巅,既能俯瞰长江之美,也可远眺瞿塘峡的雄伟险峻。一眼望去,群山连绵,云雾缭绕,峰峦叠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游客刘青感叹道,踏着鸟道、吹着山风、吟诵着脍炙人口的千古诗句,游走于三峡之巅,风吹过来的是历史,雨飘过来的是诗句,有一股超时空的奇特感觉在涌现,“眼里是好山好水,思绪却穿越千年,有诗人的吟唱、有纤夫的号子、有金戈铁马的厮杀……”

  巴蜀地脉、长江水脉、古城文脉……奉节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奉节便是夔国所在地,音乐始祖夔创造出了雅乐文化的最高峰。三峡之巅景区管理科科长肖辉龙介绍,景区尝试性创建以雅乐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符号,以夔音为文化主线,以夔鼓广场、四望神坛和九歌乐坛为核心,打造了“音乐朝圣之地”,让游客在登临三峡最高峰的同时弘扬国粹,感受传统礼乐文化,也为“中华诗城”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三峡之巅景区于2020年5月1日正式开园,截至今年1月,共接待游客35万人,其中本地游客占30%,市外游客占20%,主城及周边游客占50%,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山水和人文融合,全方位展示长江三峡文化。”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峡之巅、白帝城、瞿塘峡、夔门等,都是奉节乃至三峡旅游首选的打卡点。奉节县正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开展品牌创建、节会营销、项目提速、招商引资、公共服务、产业增效、优化环境、深度融合等8大行动,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

  10项工程 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今年以来,奉节县永乐镇酒溜村6组一改过去的沉寂,变得繁忙热闹起来,这里正兴建奉节夔州阴沉木“非遗村”。

  “非遗村”规划总用地面积约74.5亩,以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为主要基调,局部搭配青细砖,通过建筑的不同标高,形成层次感丰富、粉黛相接的园林式建筑群落,估算总投资2.8亿余元。

  “这只是扎实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奉节段建设的一个缩影。”奉节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胜志说,奉节文物、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目前已初步规划白帝城国家遗址公园、夔州古城扩建、环草堂湖主题公园等10项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46亿元,预计在2027年全部完工。

  奉节县民俗风情文化体验区建设项目(环草堂湖项目)包括传统民族居住区、诗词文化创作展示中心、传统民间艺术制作展览馆、博物馆、风俗民情体验馆、文创产品展销中心、特色主题酒店等内容,打造草堂湖休闲运动旅游度假区,建设训练、赛事、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国家级水利度假区。

  奉节县还将实施诗词大会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建设诗词大会永久会址,包括外景拍摄主体建筑、诗歌文化广场、诗词对外展示研学大厅等;推动大窝工业遗址保护利用项目,新建旅游咨询中心、游客驿站、步道、观景台、标志标识等配套设施,对一磺厂、三磺厂遗址进行修缮保护,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候鸟式精品民宿,开展工业遗址旅游。

  截至目前,夔州阴沉木“非遗村”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余6个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1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政府主导,整合企业、科研院所、社会资源参与建设。”何胜志称,奉节县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参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持续开展白帝城遗址考古发掘,进一步整合县内长江文化资源,“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真正做到集中民智、汇聚民力。”

  郑渝高铁正式运营在即,奉节县还将联动云阳、巫山组织“郑渝高铁游三峡”湖北、河南旅游推荐会,发起组建成渝地区五绝九城文化旅游联盟,不断扩大奉节旅游“朋友圈”,宣传推广奉节旅游。

  奉节县副县长昌世华:

  利用交通优势 加快构建快旅慢游体系

  本报记者 杨铌紫

  奉节地处长江三峡腹心,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区域。郑渝高铁开通在即,奉节县如何挖掘保护长江文化,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奉节县副县长昌世华。

  重庆日报:奉节有哪些重要的长江文化资源?

  昌世华:奉节自公元前314年建县,至今有2330余年的建制史,一直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节点,是长江文化的集中展现。这里有13万年前早期智人留下的象牙刻划和人工打磨的石哨,是世界上最早的艺术作品和乐器;有雄冠天下的夔门,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孙述筑城护蜀,诸葛亮授命托孤,南宋坚守抗蒙,抗战前沿拒敌,发生过大小战事近百起,诗情与战火两条主线交织;这里还是中国诗歌地标之城,历史上著名的诗人都到过奉节打卡,或为官,或旅居,都留下过光耀千秋的名篇巨作。因此,江峡文化、三国文化、诗词文化是奉节独有的文化标签,也是我们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着力点。

  重庆日报:近年来,奉节在挖掘保护长江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昌世华:我们注重挖掘文化、文物资源,从战略定位、资源整合、文化梳理、体制改革、品牌营销等入手,在促进文旅融合中达到了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效果。

  一是认真规划,积极争取,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白帝城遗址成功申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隆洞遗址、夔州古建筑群等六处成功申报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夔州博物馆成功申报国家二级博物馆。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正在实施白帝城安防升级改造工程、白帝城白蚁治理及部分古建筑维修工程,完成了依斗门、开济门间古城墙完善工程,阳和山庄、太极亭、文峯塔等市保单位修缮工程;开展了白帝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累计将投入1.8亿元,完成白帝城遗址文物本体修复、体验中心建设、考古发掘、考古勘探等多个子项目;开展了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馆藏陶器保护修复、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等项目,累计修复文物将达510件(套)。

  三是集中展示,创新利用,藏品保护利用工作获得长效发展。夔州博物馆建成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累计参观人次突破百万,“夔门天下雄——奉节历史文化陈列”获得了2017年重庆市博物馆展览项目优秀奖,“白帝城碑刻文物精品展”获得了2020年度重庆市博物馆展览综合效益奖。持续开展流动博物馆三下乡服务活动,举行各类文物展览、社会教育活动数百场,较好地发挥文物社会教育作用。

  重庆日报:随着郑渝高铁开通,奉节如何利用交通的优势,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

  昌世华:我们将借高铁开通的东风,围绕江峡文化、诗词文化、三峡文化,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文物活化利用体系,提升区域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对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规划,着力推动文旅、农旅、交旅、城旅、商旅、体旅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快旅慢游体系。

  具体来看,以白帝城遗址申遗工作为抓手,推动保护项目进程,挖掘遗址世界意义,协调白帝城遗址、白帝庙、瞿塘峡摩崖题刻等周边文物资源服务旅游经济发展,提升沿线景区智能化水平、深度挖掘与展示“三峡之首”江峡文化内涵,配合建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

  同时,以夔州博物馆“一级博物馆”提升项目为契机,结合三峡库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调查,释放博物馆馆藏文物活力,制作一批兼具科技含量与文化底蕴,能够冲击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奖项的临时展览。

  推动资源共享、互助共建,盘活县域内文化资源,建成以夔州博物馆、白帝城博物馆、瞿塘关遗址博物馆、诗城博物馆为主,各乡情馆、非遗馆、专题馆为补充的博物馆群落。

  此外,以“中华诗城”为金字招牌,积极适应长江生态文化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要求,深入挖掘奉节文化旅游特色,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在保护的基础上,强力推进文化数字化工程,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打造自驾行摄、生态康养、诗歌朝圣、民俗美食、科考研学、极限体育六大旅游目的地,不断优化“春夏秋冬”四季游产品,推进文旅融合,全面实现从观光游向体验游转变,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变,全力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