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烧煤取暖,夏天风扇纳凉”。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客运段退休职工、曾任京渝9/10次列车长的周安晋,用这样一句顺口溜,形容上个世纪70年代京渝线上蒸汽机车牵引的老绿皮车。
蒸汽机车是我国第一代铁路牵引机车,上世纪50至70年代,蒸汽机车在西南铁路上广泛使用。
重庆客运段退休职工赵南华回忆说,火车爬坡秦岭时,两台机车拉上坡,司炉工需要不停地往锅炉填煤以增加列车动力。由于山高坡度大、隧道多,火车翻越秦岭时加大马力,车头的滚滚浓烟倒灌入后面几节车厢,窗台和茶几上都会散落一层煤炭灰。每次过秦岭时,列车员都会提醒旅客关好车窗。为防止煤灰倒灌入车厢,上世纪70年代铁路部门还为绿皮车厢配置了纱窗。
周安晋回忆当时的情景,当时车上没有空调,人多拥挤,夏天车内热浪滚滚酷暑难熬。乘务员8小时当班下来,汗流浃背,即使有电风扇和手摇扇也难以入睡,醒来后凉席上往往留下被汗水浸湿的“人”印。不仅如此,列车途经京广线时,风沙从绿皮车的车窗往里灌,让人满眼满嘴都是沙。
之后,随着我国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成渝铁路、宝成铁路、襄渝铁路电气化改造,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机务段开始配置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内燃机车虽然动力比蒸汽机大,但柴油燃烧产生油烟仍然时不时飘进车厢,留下一股浓浓的“柴油味”。
1999年,3169号前进型蒸汽机车在内江机务段车库退役,标志着我国大西南铁路由蒸汽机车牵引的时代从此宣告结束。
2000年以后,随着普速列车升级换代,列车上的燃煤设备开始淘汰,电力机车直接供电,为餐车电磁炉、电茶炉、全列空调提供了清洁能源,车内没有了柴油味。
这之后,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相继面世,京渝列车进入了高铁时代。
重庆客运段退休职工戴生碌告诉记者,伴随着列车提档升级,锅炉工、行李员和供水员等许多铁路工种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车上的燃煤烧水锅炉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方便、卫生的电茶炉等。
不仅如此,车票也从纸板车票、纸质车票、磁介质车票变成电子客票。以前,旅客如果要在车上补票,列车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径路、里程、席别填写代用票,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联网补票机,列车工作人员根据铁路站车交互系统查看列车余票后为旅客补票。
据介绍,郑渝高铁开通后,重庆至北京将首次开行“复兴号”动车组,车厢设施设备相比“和谐号”动车组更加先进,乘坐也更加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