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彭香村:油桃采摘正当时自驾60多万公里 只为让魔芋“魔力四射”鲜食葛根栽培将实施重庆地方标准酉阳:在高海拔地区开展中稻迟熟生产试验北碚: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客厅迎客云阳人和街道:1500余只红桂鸡等你来挑
第005版:乡村振兴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綦江彭香村:油桃采摘正当时
自驾60多万公里 只为让魔芋“魔力四射”
鲜食葛根栽培将实施重庆地方标准
酉阳:在高海拔地区开展中稻迟熟生产试验
北碚: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客厅迎客
云阳人和街道:1500余只红桂鸡等你来挑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找巴渝乡村榜样
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
自驾60多万公里 只为让魔芋“魔力四射”

本报记者 颜安

    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张盛林展示商品芋。(受访者供图)

    4月28日,万盛经开区丛林镇永胜村,村民在废弃矿山采煤塌陷区复垦后的土地上种植魔芋。通讯员 王泸州/视觉重庆

    近日,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的基地之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魔芋种植基地的村民们正在播种。(受访者供图)

  “认识我的人都喜欢叫我‘张魔芋’,因为脑子里面全是魔芋嘛。”

  “魔芋是个宝,健康少不了,它是肠道垃圾克星,帮你降脂控糖、通便减肥。”

  ……

  张盛林有科研人的典型特征——安静而沉默,然而一说起魔芋,他就滔滔不绝。从1986年开始,这位中国园艺学会魔芋协会会长、西南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主任,已在魔芋行业里摸爬滚打了36年,从初生牛犊成长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西南大学是我国魔芋种植及产品研发的“头号选手”,经过数届科研团队耕耘研发,以云贵川渝地区为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全国各地为销售网络,一幅辐射宽广的“魔芋地图”逐渐成形,而掌门人就是张盛林。

  春夏之交是魔芋播种季,张盛林就特别忙,今年4月他便受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之邀,助其创建全国第一个魔芋科技园,一待就是一个多月。

  “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一直干、干到退休,估计也是退而不休,肯定要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辈子就干这一件事。”面对记者,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的张盛林侃侃而谈。

  他的背包里随时装着衣物,电脑和水杯一拿,马上就可以出发

  “运输的时候千万要注意,种芋一定不能碰伤”“栽种的时候,种芋要轻拿轻放……”

  “喂,你好,我是张盛林。好,我争取尽快到你们那里调研。”

  一边现场指导村民科学种植,一边忙着接各地的求助电话,这是张盛林最常见的工作场景。

  因为太多人向他咨询和求助,所以张盛林随时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你看,这是我出差用的背包,里面随时装着几件换洗衣物,电脑和水杯一拿,带上手机和身份证,马上就可以出发。”张盛林向记者展示。

  为了方便到田间地头,张盛林已经用过三辆车。第一辆车是个轿车,底盘低,常常磕得到处都是伤,但张盛林还是用它跑了近30万公里;第二辆车换成了城市越野车,底盘高一点,跑农村更方便了,又跑了30万公里;现在这辆车是2020年7月才换的,越野性能更加突出,不到两年时间已经跑了近6万公里。“一般到各个基地都是自己开车,累是累一点,但节约时间,随时去随时走嘛!”他笑着说。

  中国的魔芋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尤其以云贵川渝的约200个县为主,而种植的主要区域又集中在高山地区,久而久之,张盛林练就了一手过硬的驾驶技术:“这200个县,我至少跑了一半以上了。”

  1985年,在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蔬菜专业学习的张盛林被全国著名的魔芋专家刘佩瑛教授“相中”,加入了国家科委布置的一个魔芋课题。“当时老师看我比较老实,又是农村来的,这些都是搞科研需要的。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坚持。”张盛林说。

  一个提取魔芋精粉的实验,让张盛林感受到了魔芋的神奇。

  “那时候科研条件比较艰苦,要提取魔芋精粉,只能用最原始的办法。把魔芋放进沙钵里,用杵把粉碎了的魔芋反复舂,一边舂一边拿风扇吹掉淀粉。”张盛林记忆犹新,“最后,在显微镜下的精粉亮晶晶的,炫目又神奇。”

  1986年7月11日,张盛林正式到刘佩瑛教授的科研团队报到,一干就是36年。

  中间不是没有过其他选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团队中有人感觉大大小小的魔芋研究项目已做得差不多了,陆续开始转换行业,还有人选择了“孔雀东南飞”,到南方高校任教。

  张盛林选择了留守:“我这个人有点认死理,认准了一个行当基本就会一直干下去,而且那时正是老师团队最薄弱的时候,我怎么能走?”

  世纪之交,又有人推荐张盛林到学校去搞行政。他去了几天就又回到了研究室,理由是“不适合,感觉身不由己”。

  之后,张盛林再没动过其他心思,潜心书写自己的“魔芋人生”。

  他用自己的专业和干劲,让许多人不再惧怕“魔芋癌症”软腐病

  种魔芋不是件容易的事,栽过跟头的不在少数。

  与张盛林认识多年的重庆长赋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冉隆元搞魔芋种植20多年,中途曾因亏本一度放弃,最近在张盛林的鼓励下,他又重操旧业。

  “野生魔芋房前屋后随处可见,这让很多人误认为种魔芋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魔芋很娇气,一旦哪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血本无归。”冉隆元说,“魔芋种芋很重,但是表皮却很脆弱,轻微地碰撞都能导致发病腐烂;在防病上,魔芋的要求也很高……”

  2009年,渝东南某县引种200吨魔芋种芋。当时,该县负责引种的某部门负责人在电话中跟张盛林谈到此事,深谙魔芋特性的他立即追问细节,当得知引种及栽种过程中有不少种芋受伤后,他立即提醒要注意种芋防病工作等。

  张盛林的提醒还是太晚了,种芋受伤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那年秋季,该县播下200吨种芋,但因软腐病收获的魔芋却不足100吨,芋农对发展魔芋产业几乎失去信心。

  软腐病被称为“魔芋癌症”,其发病率之高,传染性之大,一旦发生就很可能大面积绝收。早些年,由于种植技术等各个环节没有跟上,一些魔芋产区的软腐病发病率高达40%以上。

  这让张盛林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每当魔芋播种和收获的季节,为了能给当地农户以最直接的现场指导,他就直接住到农民家里,蚊叮虫咬、粗茶淡饭,毫不在意。

  几年前,彭水县平安镇长坪村农户涂兴素种了4亩魔芋,但因不懂技术,倒苗很多,再加上软腐病的侵袭,亩产不到800斤。种一亩魔芋成本要3000多元,魔芋市场价2元多一斤,连本都收不回来。在彭水,像涂兴素一样的村民大有人在。

  “还好关键时候有张专家的帮助。”涂兴素回忆,“他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来一次,啷个给土壤消毒、啷个整地、选种、施肥、病害防治,都会及时给我们指点。”

  那时候张盛林是科技特派员,他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户掌握正确的魔芋种植技术:既举办培训班普及推广魔芋种植、管理技术,也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具体指导农户。

  经过帮扶,芋农们的软腐病发病率被控制在10%以内。涂兴素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多亩,亩产达到了2400斤,每亩获利上千元。

  这些年,张盛林在防治魔芋软腐病的研究上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国魔芋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秦巴山区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魔芋病害综合防治与丰产栽培技术推广”等研究先后获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相关省份的科技进步奖,并实现了推广运用,帮助了许多县市的魔芋产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张盛林及其团队累计推广魔芋种植120万亩以上,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000人以上,培训农民3万人以上,新增产值12亿元以上,带动数万农民增收。

  他希望通过魔芋产品的不断开发,让中国人吃得更健康

  今年59岁的张盛林,看起来却只有四十出头的样子,满头黑发,身材也保持得非常匀称。“这就是吃魔芋的原因。”他笑呵呵地说。

  “一些人对于魔芋产品有偏见,说魔芋是‘发物’,吃了容易引发病症。那是因为传统的作坊式制作,未能完全清除魔芋的生物碱,导致消化紊乱,引发病症。”张盛林表示,西南大学累积数十年的先进生产工艺,能完全清除魔芋中的生物碱等杂质,仅保留魔芋中的精华成分——葡甘聚糖。

  早在2008年,国家卫健委对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做过调查,显示民众膳食结构普遍不均衡,后在“居民膳食营养指南”中建议,我国人均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25-30g。而魔芋球茎中的膳食纤维含量高达50%以上,经过精粉提取后含量可以达到80%以上。

  此外,魔芋在建筑、日化、医药和石油钻探等领域和行业的应用也逐步深入,提炼出的魔芋精粉可用于制作化妆品、香皂、建筑涂料、墙漆、果冻等。

  “大量的市场需求,也要求魔芋必须规模化种植和实现全产业链发展,这些条件正日益成熟。”张盛林说,从2015年开始,魔芋精粉价格一路看涨,从4.5万元/吨涨至9.5万元/吨,种植魔芋每亩可收入5000元以上。如果实现规模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收入还会更高。

  “中央提出了要树立‘大食物观’的理念,魔芋完全符合中央的政策要求和人们的健康理念,可以成为重要的保健食品。”对于未来,张盛林充满信心,“30年前,我们西南大学的杰出校友袁隆平院士让中国人民的肚子鼓了起来,30年后我们希望用魔芋让中国人的肚子收回去。”

  知识小百科>>>

  魔芋 学名叫蒟蒻( jǔ ruò),是一种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的云贵川渝地区及邻近的湖北、陕西等地,是我国山区发展的特色作物。

  魔芋是可大量提供优质可溶性膳食纤维葡甘聚糖的经济作物,葡甘聚糖具有预防“三高”、改善肠道微生态等重要保健功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魔芋保健功能认知的加深,魔芋食品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我国魔芋制品的开发在食品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局面:魔芋丝、魔芋糕、魔芋面、魔芋干、魔芋丸子、雪魔芋等凝胶食品产量快速增长;魔芋方便面、魔芋饮料、魔芋杂粮、魔芋罐头、魔芋果冻、魔芋仿生食品等琳琅满目;魔芋膳食纤维、魔芋代餐粉、魔芋减肥颗粒冲剂、魔芋米、魔芋休闲食品等新兴魔芋食品发展势头正旺。

  大量的市场需求,催生了种植需求。

  据中国魔芋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种植面积约300万亩,而参考《中国魔芋种植区划》,我国适宜魔芋种植的面积约为当前面积的20倍之多。据业内人士推测,5至10年内,中国魔芋种植市场将达到至少500亿元的规模。

  未来我国魔芋产业的发展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深挖魔芋的功能性特征,发挥魔芋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独特优势,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