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一体化 践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立德树人守初心 凝心聚力育新人
第018版:教育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课程一体化 践行中高职贯通培养
立德树人守初心 凝心聚力育新人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5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线上online职业教育博览会 2022线上重庆职业教育博览会平面展
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一体化 践行中高职贯通培养

    中高职贯通培养,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

  5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职业教育法》指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应有效贯通,建立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实施层面来看,课程是育人的核心要素,构建一体化的长学制课程体系是实现“有效贯通”的关键。

  早在2011年8月,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经贸中专”)就依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和《重庆中职贯通培养项目》,针对原有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联合相关高职院校,研究并创建了“中高职会计专业‘3+2’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和实践模式”。经过十余年创新实践,系列标志性成果育人效果显著,形成了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建设实践的“经贸范式”。

  精准施策

  构建中高职课程贯通育人模式

  去年7月,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能财税技能”赛项落下帷幕,重庆市代表队的4名同学获得该项目团体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其中,施博文、罗英、罗晨逢、罗曼源等同学就是在经贸中专会计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培育的优秀学子。

  “课程经过优化后,与高职阶段的课程目标协同、内容递进,这些都为孩子们获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经贸中专教师刘峰感触良多。

  据悉,这项开始于10年前的改革实践,源于经贸中专乃至大部分职教院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上面临的困惑:首先是课程目标协同性不够,中高职学校各自为教,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都不统一;其次是课程内容递进性不够,多有交叉重叠,没有依岗分层;第三是课程资源共享性不够,存在着教材开发、课程建设、平台支撑、资源使用各自独立的情况;最后就是课程评价的同向性不够,中高职学校课程评价相互脱节,未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评价方式。

  如何破题?《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1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先后提出“统筹规划中高职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和教学管理与评价”“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经贸中专决定从龙头专业会计专业发力,协同多所高职院校,针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所存在的问题,逐一对症下药,开启了中高职“3+2”贯通培养模式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一体化创新与实践。

  组建“二元三方”协同教学创新团队,确保课程目标的“协同性”。学校组建以高职专业负责人为组长、中职专业负责人和企业专家为副组长,以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为成员的教师协同教学创新团队。基于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共同研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每学年中高职学校互派3—5名教师参与专业课程授课、教改项目、教学管理等工作。

  设置依岗分层、递进培养的课程体系,解决课程内容的“递进性”。根据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对接会计专业目标岗位群中“出纳员、会计员、报税员、会计主管”的岗位递进,清晰描述从认知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初级到中级的职业成长规律。以研发国家会计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托,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单项—分岗—多(混)岗”知识、能力、素质模块,并进一步形成“模块—项目—任务”三级课程内容结构。共同研制市级课程标准,开发国家规划教材。

  此外,学校还以搭建互通互融的信息平台,联动高职共同开发课程,并通过线上学习等方式,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性”;联动高职院校围绕形成性考核,共同设计考核指标,共同命题、交互阅卷、共同分析考试结果,在一些课程的学分上互评互认,促进评价的“同向性”。

  成效显著

  四大创新为职教发展赋能添智

  重庆市政府日前印发的《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指出,将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创新开展技工贯通培养。

  经贸中专中高职“3+2”贯通培养模式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一体化实践,也以理论、模式、内容、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对更多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起到了参考借鉴意义。

  学校率先提出“长学制课程育人”理念,按照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成长规律要求设计课程,分阶段完成课程目标和任务,适应人才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构建了“教师互派共育、标准共研共制、资源共建共享、考核互联互通、学分互评互认”的会计专业中高职纵贯联动课程育人模式,开展了全要素、全过程的改革探索;构建了“标准化、模块化、递进化”的中高职贯通课程内容体系,厘清了中高职贯通培养课程逻辑;构建了“一体化教研”“双向授课”机制,深入挖掘传统会计专业资源,整合中高职会计专业教研室资源要素,使之成为课程贯通教学的推进器和核心单元。

  “长学制课程育人经验可借鉴、值得推广。”这是当代教育名家、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石伟平对经贸中专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充分肯定。这一模式在经过10年的实践积淀后,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打造、学校的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影响深远。

  据悉,成果实践以来,经贸中专会计专业中高职“3+2”贯通培养学生升学率达98%。学生分别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10项(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3项。团队成员主研国家专业教学(职业技能)标准3项,结题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教师协同教学创新团队获评“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主编国家规划教材4门、“1+X”证书配套教材4本,其中《会计综合实训(第2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建成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10门。学校会计专业获认国家示范专业、重庆市骨干专业、立项重庆双优建设优质专业,贯通高职会计专业认定为国家高职骨干专业。

  专业建设提质增效,品牌效应日渐凸显。下一步,随着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的出台,经贸中专也将以“双优”建设为抓手,搭乘职教发展的新机遇,在中高职“3+2”贯通培养课程一体化的赋能下,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技双修高技能人才。

  何霜 姚兰 张晓宇 图片由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