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何春阳)5月12日,市政协常委视察团第一分团赴北碚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重点视察种业振兴推进情况,并与市级有关部门、相关企业代表举行座谈会。
在重庆科正花果苗木有限公司北碚澄江柑橘种苗繁育基地,绿油油的柑橘苗木在光照下十分养眼。市政协委员们走进苗育大棚、智能温室大棚、无菌温室砧木圃、脱毒容器苗繁育园,听取该基地发展概况与北碚区柑橘、蜡梅、魔芋、水产良种繁育等情况介绍。
随后,市政协委员们实地视察了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详细了解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病虫害防治、产业品种结构调整、品控物流和加工等情况。
“我认为首先应当充分认识我市现有的自然资源禀赋,从专、特、优这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民建市委会一级巡视员杨亚丽率先抛出了自己的观点。
她举例佐证自己的观点:北碚虎头山某庄园,一片桑葚基地旁有一个鱼塘,鱼塘周围的“边角料”地上搭架子种葡萄,下面养着一群鸡,桑葚采下就能卖,葡萄伸手就能摘,鸡的肉质紧实,鱼的口感鲜嫩……从专、特、优做文章,不仅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贴合现代人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建议推进种业企业扶优行动,组建现代种业联盟,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促进企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曾志红表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耕地面积的减少,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必由之路。
曾志红将种业比作农业的“芯片”,认为种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她建议,聚焦水稻、油菜、玉米、蔬菜等优势种源,加大对良种创新的经费支持,支撑突破性重大品种培育。同时,提升种业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推动种源自主可控,实现种业科技自主自强。
“目前来讲,我国的生物育种仍是很薄弱的一个环节。”市政协委员、江北区政协副主席、致公党江北区主委马懿直言,我国目前还处于从杂交育种向分子育种的过渡阶段,而国外已经处于分子育种向智能育种的发展阶段。
马懿提出,农业研发差不多是15年一个周期,所以按5年计划进行投入,实际上对科研项目的突破和发展不太有利。她建议,保障稳定的财政投入,制定种业科研项目“后补助政策”,对科技投入较大、产业转化成效突出的创新成果进行后续补助,构建起企业主动投入、基金等社会资本投入、地方政府投入相结合的多元长效投资模式。
马懿同时建议,瞄准分子育种、生物育种等高精尖领域,部署实施一批育种的重大项目,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