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帐篷,一片天空,在向往的生活里找寻另一个自我……当下,户外露营异军突起,“一篷难求”。“露营式”社交逐渐升温,成为都市热门的“微度假”玩法,深受年轻人青睐。
重庆也不例外。5月4日,来自重庆市文化旅游委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重庆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848.5万人次,其中露营等形式受到青睐。露营这一旅游方式,本来较为小众,但在新消费的带动下,逐渐走向“流行”。当下,露营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吸引了众多资本入场,诸如酒店等消费场所,也积极转型,陆续加入了露营元素,布局户外露营“新赛道”。
但露营火“出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一些市区公园对露营行为明令禁止,但仍有个别游客偷偷在人少处搭起帐篷,与检查人员“打游击”。而在一些郊区公园,露营设施配套还不完善,存在露营区域狭窄拥挤、停车场车位不足、公共厕所较少、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
露营早已有之,但“爆火”时间不长,相应的配套没能及时跟上。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市民也能理解,但对暴露出来的问题,需加以重视。比如通过更好盘活闲置的公共资源,合理规范用地等等,增加对露营地的供给。有专家建议,有必要出台地方性露营地、露营区标准,以此提升露营产品的供给质量。针对节假日人流量暴增等情况,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做好流量引导,避免游客扎堆和拥堵。
与此同时,还要防范露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如一些游客野外露营时随意踩踏草地、砍伐树木,不及时清理个人垃圾,留下满地狼藉。对此,既需要游客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保护生态环境,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对不听劝阻、故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相应处罚。
露营消费需求旺盛,是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一个表现。面对旅游消费新趋势,商家、景区、管理者要及时跟上,主动适应升级后的旅游市场与游客消费需求。同时,也要对露营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规范,促进露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