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在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保持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平稳有序,做好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保障好群众就医需求。
全力以赴做好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各项工作,层层压实责任、环环扣紧链条,确保货源供给充足、物流运输畅通、社区配送及时,让老百姓吃下“定心丸”,才能为抗疫大局提供助力。
保供至为关键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瞄准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物资安排及时到位,群众才能心里有底。而群众心里有底,也正是做好疫情防控的坚实基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当前抗疫工作需要全力保障重要民生物资运输、分发畅通,加快物流服务供给恢复正常,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
4月中旬,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快制快”不仅体现在流调和防控上,也体现在物资保供方面。北京针对米面粮油、耐储运蔬菜等物资,准备了至少一个月的储备量,分别储备在专业仓库、批发市场、超市等环节,并且定期更换耐储运蔬菜。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城市保供力量的龙头。自4月27日零时起,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获准分区域分批次复市经营。此次分区域分批次复市,创新采用了无接触式经营模式:线上接单,线下配送,严禁驾乘人员在场内下车选购,市场内的驻场人员严格执行闭环管理要求。
重在打通“最后一百米”
从抗疫的实践看,一些地方出现购物难、购药难,其实质并不是物资缺乏,而是物流“大动脉”和“微循环”遭遇“梗阻”。打通“大动脉”、特别是“最后一百米”,是疫情期间托底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
4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保障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运行。支持平台、快递等企业增加运力。同时强化重点区域、行业和企业物流保障,加强对货运经营者帮扶。
——充分运用平台和企业力量,创新方法、特事特办。
顺丰集团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设立了浙江平湖、江苏昆山、上海西郊和江桥等4个甩挂中转站,货物到达中转站后通过甩挂接驳“无接触”作业方式转运至上海指定地点。
——各级政府创新办事机制,运用科技手段,以快制快。
北京建立了“白名单”机制。在疫情防控的总体要求下,帮助生鲜电商企业解决配送人员健康宝“弹窗”问题,保障末端配送运力,增加物资运送力量。
——发挥基层力量,各部门、单位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在北京十八里店乡记者看到,销售人员身穿防护服进行蔬菜销售,管控区内的便民销售点货物充足,蔬菜等必需品目前供应正常,价格平稳。在劲松街道,街道对居民提供“管家式服务”,为居民们的就医购药、生活物资配送提供“无接触”式的保障。
河北一些地方商务部门协调各大商超加大补货频次,动态储存蔬菜、肉类、粮食、食用油、蛋品、奶等民生物资。广州为物资配送车辆发放通行证,保障物资供应不中断,鼓励民营生鲜电商平台增派配送队伍,加大供应力度。辽宁建立“四个一”末端配送模式,安排专人负责一栋楼、建立一个微信群、每天问一次居民的需求、每天协助接收一次商品,提高生活必需品入户效率。
政府要强化统筹组织
针对疫情期间一些地方“层层加码”“一刀切”的管控措施导致货车通行困难等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4月10日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4月1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决定成立国务院物流保障工作机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交通运输部等以上海及长三角等地区为重点,切实解决重点地区的物流供应链突出的问题。
商务部加大跨区域货源组织力度,进一步加强防疫保供工作,强化联保联供机制,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地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针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哄抬物价”等侵害市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上海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总队长范宏飞表示,坚持“零容忍”态度予以严厉查处,根据其行为性质、情节轻重以及危害后果,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保障疫情期间市场稳定。
目前,上海市向社区报到在职党员超过70万名,其中超过31万名报到在职党员编入相关区、街镇和村居工作队伍,广泛参与小区封控、核酸检测、物资保障、垃圾清运、特殊群体关爱等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副局长许正斌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成员单位加强生活物资监测预警和产销衔接,协调督促有关地方畅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物资配送,做好疫情地区生活物资供应保障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