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近日发布《重庆市城镇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争取到2025年,全市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人才住房5万套。
这一好消息,让许多对重庆心向往之或已在重庆大展拳脚的人才,欣喜不已。万事开头难。许多人才走出校园、离开父母、外出创业就业,除了吃饭、穿衣之外,最需要的就是住宿了。在各地拿出真金白银招揽人才的当下,为各类人才提供住房保障,无疑也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方式。重庆源源不断供给市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人才住房,就是为广大在渝就业创业人才,提供的落脚之处、安居之所。
当下,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才流动加速,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出来。衣食住行,是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吃饭、穿衣对于人们来说已不成问题,但住房仍是不少人面临的一道难题。也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哪些地方提供的住房保障力度更大、政策更普惠、住房条件更优越,哪些地方就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而一旦拥有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城市发展也将驶入“快车道”。相反,一些房价高企、难以解决各类人才住房问题的城市,即便凭借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来各类人才,也会因为人才缺乏“归属感”而留不住,最终导致人才的“逃离”和流失。
有了安身之所,才会有避风的港湾、心灵的归宿。各类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虽然只是临时的“家”,却可以让人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温情,从而对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重庆相关部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保障问题,无疑有利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重庆安家落户、建功立业。
当然,要把这一好事办好,并不容易。不少地方,虽然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但由于所建住房地段偏远、生活配套不足、户型单一、房租价格超出心理预期等原因,导致入住率低,使惠民工程变成闲置资源。
要让利民政策顺利落地,就要做好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的辅助性支持。如结合实际,科学规划,解决好保障性住房与人才住房的房租价格、交通通达度等问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配套,让这些住房充分发挥出预期功能。如优化申请流程,简化手续,避免不必要的手续与证明,做到“一站式服务”;根据申请人意愿,结合住房实际情况实行优化配置;对于地理位置偏远的住房,开通专线公交到附近主要交通枢纽,方便换乘,并给予适当交通补贴……只有在配套措施上下足功夫,让更多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家园,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眼前看,各类保障性住房、人才住房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却并未产生显而易见的经济价值;但不可否认,从长远看,托底性质的友好住房政策,往往会在日积月累中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解决好各类人才最紧迫、最现实的住房问题,为来渝人才安好家,让五湖四海远道而来的“渝漂”有安身立命之所,才能最大程度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让他们在巴渝大地充分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