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就看到 你参加读书会了吗?(有视频) |
“今天你用‘数字’阅读了吗”“我们为什么要推开书店的门”“‘双减’之后,孩子们该怎样阅读”“面对种类繁多的图书榜单,我们该怎么选书”……2022年1月,“倡导全民阅读”再次被写进《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本报策划、调研、采访后于2月中旬推出了“重庆全民阅读现状调查”这一系列报道(共7篇),今天推出第5篇。报道以问题为导向,以现象为切入口,就全民阅读推广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思考和探讨,连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在4月全民阅读月来临之际,我们把问题和现象分为阅读方式的变化、双减之后如何阅读、实体书店生存现状、如何看待图书榜单、读书会之于全民阅读的作用、出版业之力、乡村阅读现状调查七大单元,力求触及当前全民阅读的方方面面。采访中,记者深入市内各大书店、学校、图书馆、出版社、读书会等阅读发生的场景,不但充分听取专家、学者、学生、市民等全民阅读各方的声音,还设计调查问卷,从中获取大量一手数据进行分析,理论结合实际,展开反思与总结。
该系列报道通过重庆日报全媒体各平台与读者见面,除了生动详实的文字报道,也加入了短视频街采形式,传递了阅读参与者们真实的心声。报道被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中青网、中国作家网、川观新闻、潇湘晨报、新浪等主流媒体转载。其中,《我们为什么要推开书店的门》一文,被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全民阅读官方媒体“书香中国”公众号作为案例重点推荐。
“这是一组有特色、有深度、有温度、有向度的系列报道,对于了解全民阅读现状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深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重庆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蒋登科认为,这组报道从多角度切入,多侧面展开,采访对象众多,功夫扎实,揭示了当下全民阅读的多元性、丰富性和明显的社会成效。他同时建议,在持续关注大众阅读的基础上,也要关注专业阅读,比如人文学科、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阅读,甚至关注残障人士的阅读,因为他们也应该享受到全民阅读所带来的福利。
作家、重庆市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吴景娅长期关注本报读书版。她对系列报道中《我们为什么要推开书店的门》一篇印象最深,“其实我很惊讶,今天还有这么多人把进书店看书、买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文章很好地呈现了当下重庆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也让读者对各种有趣的书店心生向往。我默算了一下,文中的书店去过其中一半,之后准备约朋友再去其他店看看。”
重庆阿来读书会会长瞿庭涓表示:“时代在发展,阅读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通过手机看书、听书的越来越多,数字阅读打破了纸质的界限,我觉得在终端建设和内容来源方面还可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