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一举斩获2个全国一等奖、1个三等奖,总成绩位居全国第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权威赛事。2021年,该项赛事吸引了近30万名教师参赛。
在如此高规格、大范围的赛事中一举斩获多项大奖,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是如何做到的?答案是学校以“双高”建设为契机,走出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创新之路。
党建引领
精准施策助力教师成长
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领头雁”工程,深化“建设党委好班子、打造总支好品牌、培育支部好典型、选树党员好榜样”“四好”工程,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教育部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国10所高职院校之一),2022年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各1个(公示)。
“当前,学校正稳步前行在‘双高’建设、内涵提质之路上,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能力提升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聂强表示。
学校围绕“智联六合,信安九州”办学特色,实施“三百”人才计划、“青苗行动”、“桥梁工程”,推行“翔跃人才培育支持计划”,实施业绩导向的绩效激励机制,深入推进“破壁行动”,“培引并举”持续打造高水平团队和领军人才,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学校连续3年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位居重庆高职院校首位。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名、全国技术能手5名,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立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
此外,学校荣获国家级教材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主编国家规划教材65部;获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二等奖1项;获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立德树人
产教融合助推人才培养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己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德智体美劳育人体系建设。
构建对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新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推进“1+X”证书制度,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全面深化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实施“大专业进,小专业出”的专业群分类招生改革,持续依托“信息技术+”赋能“三教”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完全人格、高超技艺、国际视野的新时代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学校党委书记孙卫平介绍,立足于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学校紧密对接重庆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权介入、效益分享”机制、深化“平台+实体”职教集团运行模式,建立起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产业学院“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
学校全面推进“大思政”“三全”育人改革,率先提出“全人教育”,培养卓越工匠理念,创新实施“技术英才培养计划”“工匠工坊支持计划”,为技能专家、知识学霸、创业达人、社团精英、文体明星铺设5条“星光大道”。
近5年,学生获得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298项(一等奖69项),其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各1枚,全国“挑战杯”大赛金奖1项、银奖3项,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首次实现重庆职业院校全国互联网+比赛金奖零的突破)、银奖6项。在中国高教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排名中,2016年-2020年全国第二、2020年全国第一。
2021年,学校获批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光电技术”赛项中国集训主基地和“网络安全”赛项中国集训辅基地,是全国唯一同时获批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主基地和辅基地,并拥有2名中国专家组组长的高职院校。
机制保障
科研创新促推学校发展
近年来,学校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章程》建设为统领,提高制度供给水平和制度建设质量,着眼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科研要素和资源集聚、资源使用效率提升为路径,以科研工作治理和服务水平优化为保障,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增强对区域发展贡献度。
目前,学校建有“沈昌祥网络空间安全院长专家工作站”“硅光子千人专家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中心”“重庆海智工作站”和科技部“重电e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建有“城市建筑智慧运维管理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等8个市级研发平台/团队以及“机器人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等2个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成4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繁育“环重电”创新生态圈。
近5年,学校教师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社科奖4项,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290项,立项数接近本科院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其中,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教育部社科项目6项,居全市同类院校首位。2020年,在“高职发展智库”全国高职院校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排名中并列第二。
朱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