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体系 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完善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提升市域治理社会风险防控的四个着力点抓项目稳投资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第007版:思想周刊·智库
上一版 下一版 
创新服务体系 推动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完善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提升市域治理社会风险防控的四个着力点
抓项目稳投资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2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策建议

完善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张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已定,倒逼汽车产业加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多元化、共享化升级。作为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的重要一环,完善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能源资源浪费,缓解战略资源约束,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重庆作为中国汽车制造重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完善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出台回收利用办法。出台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中各主体应尽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尽可能统一动力电池基本规格和回收标准,明确定义容量衰减、剩余放电量、剩余循环次数、回收参考价格等主要指标,探索无人回收退役动力电池处置兜底措施,对动力电池从生产到退役各环节实施有效把控。参照借鉴广东等地做法,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销毁等资质认定机制,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企业名单,并给予其回收资质。探索将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作为报废机动车一部分,纳入《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统一管理。

  培育回收利用产业。出台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扶持办法,将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部分做大做强。引进一批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头部企业,培育一批本土骨干企业,重点突破产业链上的瓶颈技术,提高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关键技术水平,推动回收利用装备、电池产品设计和新型材料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鼓励企业探索梯级利用、电池租赁、换电、能源服务外包等应用场景,进一步倒逼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低碳高效发展。

  打通回收利用渠道。整合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电池生产回收企业、公交出行企业、科研院所等资源,通过自建、共建、授权等方式,完善线上线下回收服务体系。线上基于区块链等技术搭建“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电池在线评估及交易平台”,面向社会提供动力电池性能评估、线下实验室检测和动力电池线上交易等多项服务,打通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链,破解退役动力电池回收难、销售渠道受限等行业难题。依托线上交易平台开发微信小程序,通过“线上预约+上门回收”方式拓宽回收覆盖面,将回收阶段对动力电池的破坏降到最低。线下按照“区县回收+城区集中处理”布局,在电动汽车保有量较低的区县和较高的城区,分别建立“贮存型回收网点”和“回收处理中心”,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回收处置效率。取缔无资质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和“小作坊”,大力宣传退役动力电池相关政策和环境安全风险,引导公众通过正规渠道回收动力电池。

  开辟储能发展赛道。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重庆可顺势加速布局储能全产业链,以重庆高新区清安新型储能研究院、石墨烯锌铁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等项目为基础,加强锂电池储能及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基础技术创新研究,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的优势企业。制定储能产业发展激励引导政策,简化项目备案管理流程,优化新能源电力交易规则及考核制度等综合措施,在接入电网、优先消纳等方面对相关企业予以支持。鼓励储能电站、各类电厂及用户积极探索“虚拟电厂”“共享电厂”等运营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加速推进重要场所储能示范应用,引导电能质量敏感用户合理配置储能项目,提高供电可靠性。鼓励金融机构设立配套金融产品,降低储能装备制造企业及储能项目建设融资成本,助推储能产业发展。

  (作者系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干部、市委党校在职研究生)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