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经验之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宏阔的世界视野、深邃的历史眼光、崇高的人类情怀,在时空交汇的坐标系中,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当前,我们党正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处理自身发展和外部世界的关系,要始终用好“坚持胸怀天下”这一宝贵经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我们要继续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集团对抗,反对以牺牲别国安全换取自身绝对安全的做法,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以和为贵、以和邦国。悠久的中华文明涵养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列强欺凌和战乱之苦,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苦难遭遇,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的承诺。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党中央准确把握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命运与共的发展大势,秉持以发展促和平、以和平促发展理念,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等重要理念和倡议,不断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友好合作、交流互鉴。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我们要继续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实现各国经济协同进步,解决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改革开放、不搞封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决定。发挥“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双重优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有力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百年风雨历程,滋养和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理念,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新机遇,为人类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坚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占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从吃不饱饭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
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我们要继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坚持同舟共济、砥砺前行。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积极推动各国共同参与、共同主导经济全球化,实现共发展、共繁荣、共富裕,不断加强与各国抗疫合作。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筑墙”“拆台”“退群”等单边行为,坚决反对以任何名义干涉别国内政,坚决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定倡导、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始终发挥化解冲突、弥合分歧、劝和促谈的建设性作用。坚持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