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宜居乡村 |
 |
柏梓镇郭坡村大竹林院子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出潼南城区一路向西南,大约40分钟车程,就到了依山傍水的太安镇罐坝村。隆冬时节,这个江河之滨的村庄显露出了独具潼南特色的高品质。
既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能像城里一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沿琼江而上,潼南类似的村落还有20余个。以江水“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周边”, 在这里,35平方公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成片推进示范片,正一头连起田园美景,一头连起村民的美好生活。
今年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市委市政府要求,潼南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围绕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示范片的总体思路,通过聚焦“6+3”任务框架,正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实施一体联动、推进升级打造,探索共建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方法与路径。
如今,一场既增颜值又添气质的 “美丽实践”,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潼南大地铺开。
如何定位?
突出示范引领,为区域乡村建设做实效、做标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
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农”工作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任务,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如果说过去的潼南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第一场硬仗,那么在当前乡村振兴从阶段性任务向长期任务转变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成了一场持久攻坚。这场攻坚仗究竟如何定位,朝什么方向着力,成了摆在潼南面前的一大课题。
为此,立足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潼南区自今年以来开展了自上而下的全新谋划,努力在全市“一盘棋”格局中找准位置,在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中落好子。
把握好“新方位”是潼南打好持久攻坚战的关键。潼南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承担着川渝两地共创巴蜀文化自信、共建乡村振兴之路的重大使命。随着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的推进,潼南助力实现成渝中部乡村振兴、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点作用将更加凸显,把潼南置于推进成渝一体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就是方向所在。
潼南区立足本地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联合周边区县共建美丽巴蜀宜居乡村示范带,谋划打造乡村振兴琼江示范走廊,通过开展琼江流域沿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打造美丽巴蜀宜居乡村先行核心区,以建设示范带先行区,做好先行先试和发展示范,为区域乡村建设做实效、做标杆。
从谋篇布局找定位,到规划蓝图定目标,一场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推动潼南乡村更美更净更宜居的全新探索清晰地铺展开来。
怎么实施?
着眼一体联动,沿琼江河流域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蓝图绘就,号角接续吹响。
走进潼南琼江河流域,虽是隆冬,但各个村落却是一片火热。在太安镇罐坝村,修建花台、筑造停车场、粉刷墙面的施工人员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施工;在柏梓镇郭坡村,安装太阳能路灯、改造饮水管网等一项项工程也忙个不停……村容村貌正迎来美丽蝶变。
“同样在变化的还有其他4个村庄。围绕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示范片的总体思路,潼南正加快推进全区‘小康家园’建设,通过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形成机制健全、保障到位、工作落实、运行规范、长效治理的管护格局。”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区目前重点对太安镇罐坝村、柏梓镇郭坡村等6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一体化联动形成35平方公里的人居环境整治成片推进示范片。
在整体规划上,潼南区树立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依托自然地理和乡村特色优势,形成“一图一表一说明”(整体规划图、重点项目表、工作事项说明),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在具体推进中,推行“五清理一活动”,以村社为基本单元,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崇龛、太安、柏梓、塘坝等核心区示范开展“七大行动、四大指引” 公共环境提升工程;同时尊重现状肌理、科学规划村庄布局、统筹镇街风貌、提升住宅设计水平,突出巴蜀乡村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在保持原有村庄元素的基础上,就地取材、精细打造建设生态美丽家园,对房屋的墙面、门窗、屋顶、栏杆按照统一风貌进行整治、提档升级,提升农村房屋功能,改善农村整体风貌。最终实现重点村“蓝棚顶”和无人居住的废旧房全部拆除,户厕改造全覆盖、每村建设1座农村公厕,实现农村垃圾分类率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0%、入户道路覆盖率100%,重点村全部建成巴蜀美丽宜居村庄。
建成什么样?
推进升级打造,实现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
农民眼中的美丽家园长什么样?时下,在35平方公里人居环境整治成片推进示范片内的罐坝村已初现雏形。
走进这里,村民新居从青山绿水里长出,白墙青瓦绘就亮眼点缀。穿行在平坦干净的入户村道,道路旁随处可见池塘溪水清澈见底,田畴阡陌瓜果飘香,农舍庭院花香四溢,乡风民情和谐淳朴……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村意境,弥漫的是灵魂,行走的是诗意,流淌的是乡愁。
“现在村里的环境那是相当好,我们村民住着舒服,外面游客玩着舒心。”看着三三两两的游人,不少村民笑着感叹。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示范片,既要数量,更需质量。在这样的理念里,乡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的愿景在潼南也有了现实的模样。据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区在成片示范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还与美丽乡村的建设相结合,坚持“生产景观、生活景观、生态景观”提升,以景观化打造实现农户绿起来、美起来、富起来的有机结合。
民居添景观,庭院美起来。采用石板、砖、卵石等原生态材料,运用篱笆、石片墙、砖墙等多种形式建设庭院围墙、绿篱;种植以鲜花、蔬菜、爬藤类蔬果为主,引导宅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对墙面、门窗、栏杆、屋顶整治进行适度清理、粉刷、遮挡等景观处理方法,增加文化特色。
道路加特色,沿线靓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田园景观,开敞路段以乔木+低矮地被组合为主;沿路农房路段结合庭院绿化,以果树和观花小乔木为主;沿路标识牌充分融入柠檬、蔬菜、太安鱼等镇村特色,打造收放有致、生活气息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乡间景观道。
产业融趣味,园区乐起来。通过土地整理、布局方式、整形方式和配套设施的景观化引导,变传统农区为农业公园,变传统生产为精致生产,变产业景观为园林景观,营造与周边环境协调共生的大地景观,标准化、精致化的基地景观,将生产基地转化为游园、花园……
美丽乡村的建设,正使得田更绿、水更清、天更蓝,风景更美,乡愁也更加浓郁。
刘钦 龙搏 刘樵 图片由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