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强调,着力发挥智治支撑作用,高水平推进智能治理基础建设,高起点推进智能治理深度应用,高标准强化信息安全保障,让基层治理更聪明、更智慧、更精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以智能化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既是实践探索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加强基层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促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发展是基础设施智能化的主要内容。一是积极推进“两平台一中心”的城市智能中枢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枢纽节点和国际数据港、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建设,深入实施“云长制”,持续深化政务数据资源“聚通用”。二是强化市区(县)衔接,统筹解决乡镇(街道)、城乡设施智能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协同规划、共建共享、标准规范等问题。三是改进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加大乡村地区、偏远乡镇的网络互联互通投入力度,建设“智慧乡村”,健全网上便民服务体系。
推进基层政府智能化平台应用。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科技支撑必不可少,要切实提高基层政府智能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水平。一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赋能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协同推进全市基层智能政务服务平台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二要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以社区治理智能化网格化共治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快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多网融合。三要加强基层公务人员数字素养和智能终端应用能力培训,利用“学习强国”“红岩魂智慧党建”等平台,制作更多“重庆元素”微课程、短视频,方便随学随用。
夯实基层社会智能化共建根基。充分利用智能互联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有助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一是要坚持党组织领导和党建引领,线上线下结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二是探索建立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城乡居民为主体、以有效凝聚精准服务为特点的智能化社区服务网络,使社区治理更精细。三是拓展智慧社区应用场景,建设社区15分钟“生活圈”“政务服务圈”,塑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促进就业社保、养老托育、扶残助残、医疗卫生、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
完善基层安全智能化防控体系。增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能力、织密织牢常态化疫情防控网络、有效采集和快速利用社区大数据,成为维护基层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健全基层治理风险评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安全防控体系,对基层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地方文化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评估,精准掌握风险点,做好风险研判、预警、应对等工作。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设立多层次、多主体的管理机构,构建完备的管理信息系统,协同发展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三是通过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社区网络安全保障,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做到准备在先、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作者系市委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