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14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4100万例,累计死亡超过66万例。为何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资源,却遭遇抗疫“滑铁卢”?这些现象背后的“病根”,是美国政治体制和价值观的深层次缺陷。
“病根”之一:党争为大
两党制的美国,一些政客始终将党派利益放在民众生命健康安全之上。新冠疫情成为两党互相攻讦的“武器”,政客之间“权力的游戏”给抗疫带来巨大破坏。
早在2020年1月初,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已收到警报,然而为了保持经济和就业数字“好看”、赢得支持率,当时的共和党政府刻意淡化疫情警告,限制医学专家向公众发布信息,甚至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民众,导致防控疫情的“黄金窗口期”被白白浪费。民主党也半斤八两,一些民主党官员在“打嘴仗”上花费了比抗疫更多的精力。抗疫政策也沦为党争“筹码”。
“病根”之二:“散装”体制
美国实行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治理,新冠疫情等公共卫生事务属于各州的州权,以州和地方政府为主管理。“散装”的分权体制使美国在应对疫情时面临巨大障碍,联邦和州政府各自为政、相互掣肘,难以迅速整合资源协调应对。
美国联邦政府的抗疫措施缺乏强制性规定。联邦政府对防疫物资保障的指导缺位、筹措调配混乱,导致联邦、各州和地方政府陷入抢夺防疫物资大战。
“病根”之三:生命鸿沟
美国多数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险企业是私营的,医疗成本高昂长期为人诟病,而美国政府既没有意愿也缺乏能力改变资本的主导地位。资本优先、利益优先使民众的生命权、健康权得不到平等保障。所谓“民主灯塔”在疫情中留下了侵犯人权的新纪录。比如,一些医疗机构就默许对新冠患者“选择性救治”,贫困民众、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首先被放弃治疗。英国《卫报》网站刊文指出,在新冠病毒面前,美国富人和权势群体优先获救。
“病根”之四:社会极化
美国一些群体片面强调个人自由。戴口罩、社交隔离、打疫苗等措施遏制疫情的效果在科学上早已证明。然而在美国国内,要不要推行这些措施变成了价值观之争,上升到是否“侵犯个人自由”层面。伴随而来的是反口罩、反隔离、反疫苗等各种抗议活动,严重阻碍了防疫措施的推行。价值观分歧又与党派之争交织在一起,变得更加激烈而极化。
在今年7月以来的第四波疫情中,美国新增儿童确诊病例数连连上升,然而多个州仍深陷“该不该强制在校戴口罩”的争论中。
“病根”之五:美国优先
新冠疫情是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不仅没能承担起应负的国际责任,反而任由病毒向别国扩散,在疫情急剧扩散期放任大量美国民众出国旅行;大搞“疫苗民族主义”,囤积远超其国民所需的疫苗并限制疫苗出口;在抗疫关键时刻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扰乱国际抗疫大局。
超过66万生命凋零,没能让美国政客反思国内抗疫失败的原因。他们反而急于借病毒溯源问题向中国“甩锅”推责,以转移民众视线。
种种以邻为壑的行径,是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特征的对外政策的体现。美国一直信奉“美国例外论”,执迷于鼓吹自身体制和价值观的优越性,而实际行为又是自身利益优先,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虚伪越来越招致国际社会反感。
(据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