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职工之家”为青年党员打造文化活动阵地 |
 |
学校组建国旗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底色。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平,看“颜值”,更看“气质”。
作为璧山区的领航学校和窗口学校,璧山中学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秉承“璞石化璧、厚学如山”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璧玉之德、江海之知、大成之能、缙云之体”的优秀人才为己任,以党建为引领,当好文明城市建设的“排头兵”,让教育成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有力支撑,成为文明城市的亮眼名片。
坚持融合引领
以“党建+”为核心强基铸魂
“规范精细、融合引领”,这是璧山中学的党建铭言。以此为准则,近年来,学校以发挥两个作用为党建工作目标,坚持“点线面立体党建”的总思路,建设“点上发力足、线上联动好、面上铺开实”的党组织,以一流党建促一流业绩。
学校在配齐党务工作队伍、完善党建管理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党员志愿服务等的基础上,利用党建知识宣传栏、党务公开栏、党员之家、党建长廊、“学习强国”、重庆党员教育融媒体等平台,建好党员活动阵地,有序开展“线上+线下”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党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
为强化党员身份意识,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学校常年开展照一张党员全家福、过一次集体政治生日会、重温一次入党誓词、讲一次入党故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的“五个一”活动,持续开展创先争优“先锋工程”评选活动,鼓励全校教职员工争当“五个先锋”,即学习先锋、科研先锋、教学先锋、德育先锋、服务先锋。
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理论学习,凝聚成璧山中学砥砺前行的强大力量。
课程改革中,学校坚持书记、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发挥党员骨干教师“先锋队”“主力军”的作用,持续开展党员教师上示范课、承担市区课改项目、“青蓝结对”等活动,推进课程改革。
德育创新中,学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通过环境、活动、实践、课程、管理等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队伍建设中,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分层分类优化师资培训,使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实现双向提升。
脱贫攻坚中,党员教师冲锋在前,结对帮扶、精准扶贫,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困辍学,以教育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党建引领成为推动璧山中学领衔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先驱力量。学校各项工作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有声。
着力以文化人
多措并举建文明校园
“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伟大梦想的承担者、圆梦人。建设文明校园,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激发青少年的使命感、责任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璧山中学看来,文明校园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而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缙云山下,璧南河畔,百年老校璧山中学的绵延更迭,印证着一座城市文明发展的历史。
一流的载体,构筑文明之境。在璧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以“璧玉”文化为核心,建设起一座底蕴厚重、大气优美的校园,构筑起无声的文明之境。国家一级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楼道动书吧、阅览室等,营造起学校浓厚的书香氛围,起到传播经典、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
强劲的师资,形塑文明之体。学校通过强化师德建设、实施名师战略、提升业务能力,让一批视野宽、功力强、师德好、可持续、多元化的教师成为文明校园建设的不竭动力。
多元的文化,筑起文明之魂。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学校系统开展“十美德”(忠孝礼志信勤俭善学谦)教育、生涯规划指导等课程,形成亮眼的德育品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璧玉”文化为核心,构建起正心、博识、卓能、强体为内容的一“心”四“维”课程体系,指向学生品德、知识、活动、体育、艺术修养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此外,璧山中学开设有200余门选修课,成立了100余个社团。其中,“中学生形体气质与礼仪修养”等13门选修课被评为重庆市精品选修课程。多元的选修课、丰富的社团活动,帮助学生多次站上科技创新大赛、艺体类比赛的最高领奖台。
链接>>>
智慧校园 领跑文明建设
近年来,璧山区朝着“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教育领航区”的目标,全面发力,成功承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先后获得重庆市智慧教育应用示范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全国教育现代化监测点等荣誉。
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区域教育发展重点。在此背景下,璧山中学以常态化智慧课堂教学为抓手,建立起完备的创客空间、未来教室、理化生数字化探究实验室等智慧化应用空间,建成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多维互动的智慧教育生态圈。
“全国中小学校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基地学校”“重庆市第一批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纷至沓来,璧山中学更以此为契机,运用智慧校园优势,在文明校园建设中形成“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会”的良性循环,凸显出文明校园建设的快捷性、生动性、全面性,领跑文明城市建设。
文秀月 覃燕 图片由璧山中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