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人的躯体那(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展览中,1942年叶挺写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囚室的《囚诗》手稿亮相。6月25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厉华在接受重庆日报采访时说,这首豪气万丈、响彻云霄的《囚诗》影响甚广,郭沫若曾评价,“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1941年1月,国民党军队发动皖南事变,叶挺在谈判时被扣。在被关押期间,敌人对他软硬兼施,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展现了一个革命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厉华表示,我们要向叶挺学习,做一个大写的“人”,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书写更加壮丽的时代篇章。
展览上还有一张名为《学生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雕塑前参观》的图片。图中,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向英雄致敬,深切缅怀英烈,立志好好学习,长大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