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足石刻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起于初唐,盛于两宋,实现了佛教、儒教、道教文化的历史性融合,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1999年12月,以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为代表的石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价:“大足石刻是天才的艺术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大足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大足石刻作为全区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着力将大足石刻研究院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研究院,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地,让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大众。
建设国家文化保护利用示范区,擦亮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的文化符号。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修编《大足石刻保护利用规划》,制定大足石刻保护利用三年滚动项目计划。以大项目带动大保护,实施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宝顶山卧佛、小佛湾保护修缮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不断争取更多国家重大保护项目落户。联动乐山大佛、安岳石刻等建设川渝石窟寺保护示范区,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的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监测预警中心、保护中心,以及国家文物局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
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科、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世界一流的旅游景区”四个“世界一流”的目标,着力将大足石刻研究院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研究院。创响“大足学”学术品牌,创办《大足学》学术期刊,联合敦煌、故宫等著名科研机构,推进大足学研究文库出版工程,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与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建好用好大足石刻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美术学院大足学研究院,培育一批专业人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足石刻进入国家统编中学历史教材的基础上,建好“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让大足石刻中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推动大足石刻文化“走出去”,沿着“一带一路”持续实施百场讲座、百场展览、百馆赠书、百集微视频展播的“四百工程”,开展“走进故宫,牵手敦煌,联动高校”等主题文化活动。
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地,争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立足“干五年、看十年、规划三十年”的建设理念,编制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整体规划,通过产城景深度融合,农商旅结合,让大足石刻活起来,让夜间经济火起来,让更多年轻人、外国人、文化人来足、留足、驻足、品鉴大足。提档升级大足石刻景区,打造大足石刻游客中心,加快“十里荷棠·山湾时光”产城景融合示范片建设,打造重要的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将石刻、五金、重汽、温泉、古城、荷棠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建设特色精品线路,举办二十四节气活动,拓展温泉游、乡村游、夜间游、文创游,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拍摄数字4K影片《天下大足》和8K球幕影片《大足石刻》,汇聚更多人气,让来了的人还想来,没有来的都想来。联合青城山、都江堰、乐山大佛、金佛山、武隆等地,从文物保护、宣传营销、景区开发、线路打造、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建巴蜀文化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