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畅则物流活,开放强则产业兴。万州区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历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物资集散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近年来,万州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发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应,促进通道创造经济价值、提升经济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提速建设大通道,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积极抢抓全市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机遇,加快完善铁公水空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一空一港”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渝万城际铁路、达万铁路和宜万铁路,郑万高铁年底全线贯通,成达万高铁、渝万高铁、渝西高铁加快建设,区域性铁路枢纽地位凸显。建成高速公路5条,高速公路运营里程195公里,80公里城市外环高速基本形成。万州机场晋升“百万级”机场,在全国民用机场中排名前百,正加快推进4D改造,远期规划建设4E级干线机场。持续优化“二客六货”港口布局,全市“1+3”枢纽港之一新田港一期建成运营、二期启动建设,“十四五”末港口年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达到70万标箱以上。
加快发展大物流,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和多式联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智慧型物流业,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长江上游区域性物流中心。着力完善物流体系,建成现代综合物流中心、三峡国际农产品集散基地,启动三峡综合物流枢纽、董家物流园、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建设,“两枢纽四园区多中心”体系布局加快完善。着力拓展物流通道,开通陆海新通道万州班列、万州至防城港冷链班列,常态化运营蓉万、达万、西万班列,建成成都、达州、榆林“无水港”,“四国际五国内”通道布局加快构建。着力发展物流产业,引进中储粮粮食仓储物流、中通快递产业链园区等支撑项目,着力打造沿江绿色物流产业带、绕城高速物流功能环、城乡物流统筹发展区,“十三五”末全区物流企业达到442家,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
融入战略大格局,建设对外开放门户。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努力带头开放、带动开放,加快建设川渝地区对外开放东大门。推动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创建,签订各领域合作协议和备忘录90余项,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促进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平台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加快“一区两口岸”开放平台建设,万州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正同步推进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封关运行后将成为服务川渝东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新田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多式联运,推动“前港后园、港园一体”,带动物流仓储、粮油加工、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提速发展。